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上传人:学习****样 文档编号:61601596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一、总则(-)制定目的及依据为有效预防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文化体育活动突发事件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规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单位主管部门管理的公共文化体育场所,以及在公共文化体育场所举办或经本部门审批的文化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

2、应等工作。1. 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体育场所,是向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文化馆以及文物保护单位、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室、体育馆等场所。2. 本预案所指文化体育活动,是指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公共文化体育场所举办、经xx单位主管部门审批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演出活动、展览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竞技体育活动等。3. 本预案所指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包括地震、防洪防汛等各种自然灾害、火灾、建筑物坍塌,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泄露,拥挤踩踏等事故灾难;爆炸、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加大宣传普及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安全知识的力度

3、,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细致排查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2. 依法管理: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3. 快速反应:xx单位主管部门、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主办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制定安全防范预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预案,在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预防和预警机制(-)加强防范意识各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主办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

4、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材料、早处置。(二) 建立行动机制1. 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救援力量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2. 公共文化场所制定必要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主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3. 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文化活动之前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公安部门登

5、记备案。4. 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场地出租单位共同负责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安全保卫责任制度;负责事前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负责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5. 大型文化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文化活动之前主动联系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制定医疗卫生保障方案,落实具体措施,保障活动期间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三预警支持系统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活动应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任务分配和识别

6、标志;在售票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设专人负责疏导工作。三、应急响应(-)指挥和处理突发事件发生后,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马上启动应急预案,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将事件的情况报送上级领导部门。1. 突发应急事件领导小组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材料后,应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迅速提出应急预案的建议。2. 文化系统各有关部门应主动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参与人员抢救和现场抢险,并随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材料应急处置的情况。(二)信息报送原则1. 迅速:突发事件发生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接报后应及时向县政府应急指拝部和上级文化部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材料,时间最迟不得晚于事件发生后半小时。2. 真实:报送信

7、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3. 全面: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喜忧兼报。要防止片面性,避免断章取义,更不能对上报信息层层截留、级级过滤。四、事后处理(一)协助开展突发事件伤亡群众的医疗救治和善后处理,处理好突发事件的经济补偿以及对突发事件的社会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二)事件处理结束后,及时起草报告材料报上级部门。(三)根据事件暴露出的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有关防范措施和处置预案。(四)奖惩有关人员。五、应急保障(-)信息保障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完善已有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报送设施性能完好,配备必要的应急备用设施和技术力量,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建立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事件救援物储备制度,储备足够的突发事件应急物资。储备物资放在交通便利、贮运安全的区域。(三人员保障应组建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事件的应急队伍,根据突发事件具体情况,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应急救援和处理工作。(四宣传保障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和文化体育活动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依靠广大群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