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00767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生物一轮复习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的变化(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必修3 第三单元 种群和群落,考纲分析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高考重点内容: 判断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的增长曲线,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概念: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一、种群的概念,几个不同生命层次的比较,下列有关个体、种群、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B.不同种群的个体可能属于同一物种 C.个体与种群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物种是所有种群的集合,D,数量特征,种群最基本的

2、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均匀分布 随机分布 课本 集群分布,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二、种群的特征,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一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决定,决定,影响,影响、预测,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 同一物种,种群密度可变,种群 密度,死亡率,出生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迁入,迁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预 测,预 测,+,+,-,-,种群密度的 变化,1.直接影响种群大小和密度的因素是

3、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小结:,2.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在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D,下列结合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 D我国近年来沿海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D,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

4、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干扰剂的方法。采取这种办法引起种群密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A改变昆虫的性别比例 B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C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D抑制昆虫的性成熟,C,注意随机取样,三、种群密度的调查,一般情况下,要逐一计算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研究者通常只计数种群的一小部分,用来估算整个种群的种群密度。,1、对象:双子叶植物(原因?如何判断?) 2、随机取样:如何保证? 3、样方大小:草本植物以_为宜 4、计数:边界上的如何计数? 5、计算密度:平均值、单位,1m2,(一)样方法常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样方多少,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计

5、数计算密度。,注意事项:,样方法,(二)标志重捕法常用于动物种群密度调查,原理:标志总数/N重捕个体中被标志的个体数/重捕数 (注:N代表种群内个体总数),注意事项:,1、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2、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产生伤害 3、标志不能过分醒目,以防止增加被捕食的概率 4、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迁出和迁入,没有外界因素的强烈干扰。,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鼠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则该草原田鼠的种群密

6、度约为 头/公顷。,解析:因为重捕取样中标志比例与样地总数中标志比例相等,若设该鼠种群总数为X,则(X/32)(30/10),得X96,即该地田鼠种群密度约为96头/公顷,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 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 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在单位时间内新产

7、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2)表达方式:通常以a表示 (3)举例说明: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1.862 (4)意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最直接表现。种群的内部和外界因素影响都以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来体现。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影响种群密度的根本原因。,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增加,降低,1998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密度增大,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必须降低出生率,三、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

8、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种群,迁出,迁入率和迁出率: 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某一个种群共有1000个个体,某一年出生10个,死亡20个,迁入30个,迁出40个 则出生率: 死亡率: 迁入率: 迁出率:,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情况?,种群的数量变化有何规律? 如何研究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何意义?,思考:,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J”型曲线和“S”型曲线(种群增长),方法:构建数学模型,四、种群数量的变化,五、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Nt=N0t,一般只适用实验条件下,自然种群的增长,食物空

9、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疾病,食物空间有限,无K值,有K值(K值可变),特别提醒: 种群数量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而“J”型曲线和“S”型曲线只研究了种群数量增长的规律。 “J”型曲线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一定的;而“S”型曲线所反映的种群增长率是随种群密度逐渐减小的。 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就是“J”型曲线,只能表述为“近似”或“相当于”,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在生产中的应用,(1)对于濒危动植物而言,由于环境污染、人类破坏等造成环境对于此种生物的K值变小,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这些生物的根本措施。 (2)对于有害生物,如害虫、老鼠等可通过减少其食物,增

10、加其天敌数量等措施,使其K值减少。 (3) 在野生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要保证捕捞或利用在达到K/2以上进行,且之后,生物种群数量不得低于K/2,这样既可获得最大利用量,又可保持种群的高速增长。,原因?,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曲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C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D种群增长率不受种群密度制约,C,(多选)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K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B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

11、率最大 C假设这是一个鼠的种群,可通过降低K值来减少鼠害 D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C,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 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B,图414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增长曲线图,请回答: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_。 (3)该种群的增长速度由缓慢逐渐加快是在迁入_年后开

12、始的,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在迁入后_年开始的。 (4)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_。,d,2,4,b,b,“食人鱼”是一种肉食鱼,一旦进入自然生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进入湖泊生态系统,以下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 B C D,A,直接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 间接因素:食物、气候、传染病、天敌,思考: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等情况,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实验原理:,实验流程:,注意事项:,高考调研实验精讲

13、,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D,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有利于正确计数 B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D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B,下图表示接种到一定容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生长曲线图,曲线中哪段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增加,ACD段(增长速度慢) BDE段(速度加快) CEF段(变化速率加快) DFG段(速度逐渐变慢),D,假若恒定体积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期间无外源物质和能源的补充。则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有何规律?,结束,研究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密度。 (如人工释放性外激素,吸引雄虫),根据年龄组成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