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61597960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指导,应用胰岛素治疗的,使用胰岛素患者的饮食原则,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饮 食 治 疗 的 原 则,使用胰岛素患者的饮食治疗原则遵循一般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即:,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 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均衡 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少量多餐,每日36餐,胰岛素与饮食的配合,餐前30分钟内注射,紧邻餐前,必要时餐后立 即注射,无需餐前等待,短效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使用胰岛素患者的运动原则,1、控制血糖 2、增强胰岛素的作用 3、预防心血管疾病 4、调整血脂代谢 5、降低血压 6、控制体重 7、改善心肺功能 8、防治骨质疏松 9

2、、增强身体灵活度 10、放松紧张情绪,运动的益处,使用胰岛素患者 的运动要点遵循 一般糖尿病患者 运动的原则,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原则,运动后血糖变化的原因,胰岛素过量 长时间运动,30-60分钟以上,糖类不足 高强度有氧运动(50-75%VO2max) 不熟悉运动强度的增加,血糖降低,胰岛素不足 竞争情绪引发肾上腺素反应 短时间,非持续的强度有氧运动引发肾上腺素反应 糖类补充过量 运动后产生糖超过消耗量,血糖升高,运动前适量减少了胰 岛素用量 运动时适量补充糖类,血糖没改变,胰岛素剂量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阻抗性,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 运动时增加肌肉对葡

3、萄糖的利用,在大运动量之前要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避免发生低血糖,餐前速效胰岛素调整,运动强度,相关监测项目的监测时间、频率,自我监测血糖的意义,指导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 检查患者是否存在血糖风险的重要手段! 指尖毛细血管血糖监测是最理想的方法!,常用自我血糖监测指标,空腹或餐前血糖监测,适用于血糖于水平很高者,有低血糖风险者。隔夜空腹后早餐前采血检定,是最常用的监测指标,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适用于空腹血糖良好但仍不达标者。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整2个小时后测血糖,睡前血糖监测,注射胰岛素(特别是中长效胰岛素要)的患者,常用自我血糖监测指标,夜间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已接近达标而空腹血糖

4、仍高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控制情况,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应及时监测血糖 剧烈运动前后宜监 测血糖,常用自我血糖监测指标,胰岛素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自我监测血糖5次,达到治疗目标后可每天2-4次,A,血糖控制差或病情危重时应每天监测4-7次至病情稳定;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1-2天,B,血糖监测注意事项(2),苏木杰现象 (somogyi phenonenon ) 一种反应性高血糖现象:由于夜间发生低血糖导致的清晨高血糖;提示睡前胰岛素减量,黎明现象 (dawm phenomenon ) 胰岛素分泌足,导致黎明时血糖逐渐升高;提示睡前胰岛素加量,监

5、测要点,监测夜间多点血糖,血糖监测注意事项(2),BMI28kg/m2 男性腰围85cm 女性腰围80cm 体重指数正常, 但围超标,肥胖是型糖尿病 独立的高危因素 肥胖者胰岛素敏感 性下降 肥胖会导致胰岛素 抵抗 肥胖也是糖尿病微 血管病变、大血管 病变、高血压和肝 胆疾病的高危因素,肥 胖 的 标 准,肥 胖 的 标 准,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指导胰岛素用量,以此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四)放行准备工作,征求医生意见,决定是否可以旅行 准备足量的胰岛素等药物,注射用具及消毒用品 有条件的患者备上血糖仪和试纸 随身携带病情记录本 掌握其他疾病的处理方法 带上糖尿病保健卡及一些

6、简单的含糖食品 所有治疗监测用品应随身携带 结绊前行,不可单独出行,(六)幼儿及青少年 糖尿病可选用的胰岛素,门冬胰岛素,SFDF批准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糖尿病患者,中华医学儿童遗传代谢学组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推荐 用药,赖脯胰岛素,可用于12岁以上儿童糖尿病患者,地特胰岛素,SFDA批准可用于6岁以上儿童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可用于12岁以上儿童糖尿病患者,(七)老年糖尿病,定义,年龄60岁的糖尿病患者(西文65岁),包括60岁以前诊断和60岁以后诊断为糖尿病者,特点,绝大多数为型糖尿病,异质性较大;多数起病缓慢,多无症状;部分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部分存在潜在的伴随疾病,注意事

7、项,老年人常伴有器官功能减退,应注意口服降糖药的适应症状和禁忌症;治疗重点是避免低血糖发生,而非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八)忘记注射胰岛素该如何处理,目 录,胰岛素的购买,凭医生处方购买,购买时要注意 保质期,尚无邮寄的购买 方式,应通过正 规渠道购买,再购买时带上以 前的包装盒,胰岛素的购买,胰岛素的保存,不同胰岛素产品的有效期和对储存的要求参照不同产品说明书 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室温下(25/30)保存 尚未启封的胰岛素可置于冰箱冷藏靠近冰箱门 的位置保存(28),避免日晒,28冷藏,不要冷冻,特殊环境下的胰岛素保存,特殊环境下的胰岛素保存,外出旅游时携带胰岛素应避免冷热及反复震荡,乘坐飞机旅

8、行时,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物应装入随身携带的包中,胰岛素注射装置,费用低廉 操作步骤较繁琐 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无菌操作 长、短效胰岛素抽取顺序不得颠倒,费用低廉 操作步骤较繁琐 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无菌操作 长、短效胰岛素抽取顺序不得颠倒,专用注射器,胰岛素泵,胰岛素注射装置,胰岛素和注射装置合二为一 携带方便 操作简单灵活 注射过程更加简单隐蔽 注射剂量列精确 仿若无痛,能够帮助患者克服初始胰岛素治疗的心理障碍 特充 装置更简单: 易教、易学、易用、节省医患时间 特充 装置列方便: 帮助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胰岛素笔,特充,R,R,R,胰岛素注射流程,诺和笔 4为例,R,个人准备检查药物(效

9、期、剂型、有无破裂) 按说明书要求将笔至于待装药状态,用药准备,评估注射部位皮肤情况选择部位解释 核对胰岛素剂量、种类 消毒皮肤,注射盘、胰岛素注射笔、酒精棉片、待用胰岛素,胰岛素装入笔内按说明书摇匀胰岛素装针头 排气、直到针头处出现胰岛素按医嘱调节剂量,整理床单位 安全处理污物清洁注射盘,提起注射部位进针与皮肤呈45或90度 注药停留510秒 拔针按压观察,装备,注射,装笔前准备,携物置患者床前,操作用整理,注射前准备,注:操作前先进行患者身份识别,注意事项注射部位1,注射部位包括腹部、大腿前侧及外侧、臀部以及上臀,腹部,大腿前侧及外侧,上臀侧面及稍向后面,臀部,注意事项注射部位2,注射部位

10、,注射部位,注射部位,注射部位,胰岛素 类型,腹部,大腿或臀部,任一部位,早晨 腹部 傍晚 大腿或臀部,短效人胰岛素,中效人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预混人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意事项注射部位的轮换,注意事项注射部位的轮换 教育患者采用便于实行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 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 不同注射部位间轮换 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 同一注射部位的区域轮换 在任何部位注射时,与上次注射点距离1cm以上,以避免重复的组织创伤 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 腹部有硬结、瘢痕、脐周5cm内不可注射 专业医护人员在每次随防时 确保患者遵循注射部位轮换方案 对患者有关注射部位的疑问

11、提供建议,影响胰岛素吸收的因素,胰岛素类型 胰岛素浓度和剂量 皮下组织血流 注射深度 注射部位 运动 注射到皮下硬结 胰岛素抗体,重复使用胰岛素笔用针头的现象很严重,ITQ中国数据:,10.7% 的患者 一针一换 9.6% 的患者每个针头使用 2次 约28.5% 的患者每个针头重复使用 10次,ITQ所有国家数据:,43.4% 的患者 一针一换 30.0% 的患者使用 2次 16.0% 的患者使用 510次 10.6% 的患者重复使用 10次,新推荐减少注射疼痛的方法,已开封的胰岛素室温保存 等待酒精完全挥发后进行注射 避免在毛发根部注射 使用较短较细的的针头,胰岛素注射的方法,捏起皮肤注射

12、保证皮下注射,避免误入肌肉层,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不正确捏起皮肤的方法:用多个手指捏起皮肤可能会捏起肌肉层,新推荐选择捏皮的方法,需捏皮注射,消费患者腹部 男性大腿(肥胖者除外),无需捏皮注射,肥胖患者腹部 女性大腿(偏瘦者除外) 臀部(消瘦除外,手臂捏皮注射一般很难做到,最佳注射,捏起皮肤注射胰岛素针 头在皮肤内停留10秒在针 头拔出前不要松开捏皮,胰岛素注射的方法,针头与皮肤呈90或45度角进针,进针角度规范使用方法,57.1%误注肌层由于错误的进针角度所致,从而引起低血糖的风险增加 不同患者和部位的皮下脂肪厚度不同,避免注射入肌层,应规范进针角度,新推荐注射完毕后留

13、置针头10称以上,ITQ中国数据 26%的患者有时发现胰岛素漏液 15%的患者经常发现胰岛素漏液,22%的患者针头留置10秒以上 (18%的患者针头留置时间不足5秒) 最有效避免胰岛素漏液的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不同注射部位间的轮换 为确保胰岛素吸收速度一致,防止血糖波动,每天注射的时间及同一时间点注射的区域应相同,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注射部位的左右轮换 左边一周,右边一周,部位地称轮换 一次左边,一次右边,部位对称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 每次的注射点应距离2cm,尽量避免在一个月内 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点,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轮换,同一部位多次注射的弊端 形成

14、皮下脂肪硬结: 由于胰岛素杂质或同一部位反复注射引起 不易用肉眼观察,但手触摸可感觉得到 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所需胰岛素的剂量会越来越大 影响个人外观形象,加大精神压力,皮下脂肪组织增生,未采用正确的注射部位的轮换模式 重复使用针头,注射部位轮转可预防皮下脂肪增生,ITQ中国皮下脂肪增生数据: 92.5%的皮下脂肪增生多发生在腹部 仅25.6%的患者在每次随访时检查注射部位 31.1%的患者注意到注射部位肿块 2.6%的患者总是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 16.3%患者有时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错误操作,注射部位轮转是针对皮下脂肪 增生最佳预防和治疗策略之一,新推荐选择注射部位轮转方法,教育患者采用便于实

15、行的注射部位轮换方案 将注射部位分成4象限 若是在腿或臀部注射则分为2象限 按顺时针方向轮换 在任何部位注射时,与上次注射点距离1cm以上, 以避免重复的组织创伤 专业医护人员在每次随访时: 确保患者遵循注射部位轮换方案 向患者需要提供建议,胰岛素注射技术规范(五)其他,拨针后,按压注射部位 (胰岛素笔)注射完毕后,必须取下针头,按揉注射部位会影响胰岛素作用时间 针头留在笔芯上 空气进入笔芯,增加胰岛素污染几率 药液溢出致活塞杆和笔芯的橡胶活塞出现空隙 空气进入,产生气泡,总 结,克服胰岛素注射管理的两个障碍是成功的关键,避免胰岛素遗漏注射 注射疼痛是原因之一 减少注射疼痛的方法: 注射管理规范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 选择细的针尖,规范胰岛素注射技术 规范注射技术 规范的捏皮注射方法 规范的进针角度 避免漏液 注射部位轮换,注意事项针头使用,注射完毕须正确处理针头:,医 院,毁型 弃在专门盛放尖锐的容器中 容器装2/3满后,盖上盖,密 封后贴好标签,放到指定地点,家 庭,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有在针头 的正确处理方法 不能随意让针头进入公共垃圾 系统处置,防范潜在的风险, 如在家庭中划伤幼儿,医护人员对胰岛素治疗的误区,误 区,胰岛素治疗是最后的一种治疗方式 很忙,没有时间教育患者 胰岛素使用方法繁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