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眶疾病影像诊断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61596449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4.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眶疾病影像诊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眶疾病影像诊断(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眼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一、眼部病变检查方法的选择,1、眼眶骨折和异物等外伤一般首选CT,非金属异物可选择MRI,如果怀疑神经损伤、伴颅内并发症等时需行MRI检查,眼眶骨折可行3DCT检查; 2、眼眶软组织病变选择MRI较好,对于判定邻近眶壁骨质压迫性改变、骨质破坏等需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 3、眼眶软组织肿块需行MRI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或CT增强扫描; 4、怀疑鼻泪管阻塞应行X线泪道造影检查或MRI泪道造影,MR水成像技术不需泪道注射对比剂来观察泪道引流系统是否阻塞; 5、如外伤伴有搏动性突眼等怀疑血管性病变时,需同时行海绵窦CT增强、CTA、MRI或DSA观察海绵窦区结构及血管有无异常,并进

2、一步判定瘘口情况。,MR检查的禁忌症,禁忌症 身体内装有心脏起博器及神经刺激器者 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 高烧患者 相对禁忌症 体内的金属异物 (假牙、避孕环、金属植入物、术后金属夹等)位于扫描范围内时,应慎重扫描,以防止金属物运动或产热造成病人损伤,金属物亦可产生伪影而妨碍诊断。如扫描其它部位,亦应注意病人有无不适感。 昏迷、神志不清、精神异常、易发癫痫或心脏骤停者、严重外伤、幽闭症患者、幼儿及不配合的病人应慎重扫描,要在医生或家属监护下进行。 孕妇和婴儿应征得医生同意再行扫描。,眼部病变MRI检查适应症,1、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脱髓鞘病变、视神经胶质瘤或视神经鞘脑膜瘤等,应做眼眶

3、和头颅MRI;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累及视中枢、眼运动神经核团等(如枕叶及脑干病变等); 3、海绵窦及眶尖病变:周围性眼运动神经麻痹、视交叉病变等; 4、眼眶占位及颅眶沟通性肿瘤:MRI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且无颅底骨质伪影的干扰,为首选检查方法。 5、异物?CT和超声更好,非金属异物可选择MRI。,眼眶MR检查静脉对比增强的适应症,眼部疾病 球后疾病 排除眼内肿瘤 视神经周围与视神经肿瘤 肿瘤与非肿瘤性视网膜脱离 排除脑膜瘤 排除巩膜外层受累 排除视神经炎 排除眼内炎症 排除眼眶炎症 排除多发病灶 占位性病变定性,二、标准眼眶MR扫描图像,扫描序列: 平扫: T1加权像和快速自旋回波T2加

4、权像: 1、层厚3 mm,层间隔:0-0.5mm; 2、至少进行2个方位的扫描(轴、矢、冠); 3、短扫描时间(单个序列至少在3min内); 4、FOV小视野(12-16cm); 5、高分辨矩阵(至少256x256);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应用脂肪抑制序列; 眼眶肿瘤:动态增强扫描、DWI,眼眶MR解剖,1、眼球 眼球壁:T1、T2 角膜与巩膜呈中低信号; 葡萄膜与视网膜呈高信号,二者不可区分; 晶状体:含水分及蛋白质,T1等信号,T2低信号 玻璃体:胶状质,含98.5%水分,长T1、长T2 2、眼外肌 T1、T2都呈中等信号,显示结构及信号改变;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在脂肪抑制序列强化更为明显

5、 3、视神经 MRI可显示整段视神经 全长5cm,分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及颅内段 T1、T2都呈中等信号,周围蛛网膜下腔因脑脊液存在 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4、泪腺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象限的泪腺窝中,分为眶部和睑部 T1、T2中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 5、眶内脂肪 肌锥将眶内脂肪分为中央区和周围区(眼肌与眶骨膜之间) 脂肪内含有纤维间隔 脂肪抑制序列: 纤维间隔呈中等信号 脂肪组织呈低信号,三、眼眶病变概述(1),眼球病变 眼前段疾病:眼表疾病结膜皮样脂肪瘤 虹膜睫状体病睫状体黑色素瘤 眼底疾病: 视网膜及玻璃体病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牵牛花综合症 、PHPV、Coats病 脉络膜

6、黑色素瘤、骨瘤 后巩膜葡萄肿 眼内转移癌 眼球外伤、眼球破裂、异物?,图示MRI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T2WI,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箭头示左眼环颞侧缘见新月形短T1、长T2信号影,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诊断结膜脂肪瘤。,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T2WI,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箭头示左眼球眼球后缘花瓣状长T1、长T2信号影,向玻璃体腔突出,符合典型视网膜脱离表现。,脉络膜黑色素瘤,成人眼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可无临床症状。由于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物遮挡感、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眼痛及视力丧失等临床表现 眼部检查可见视网膜下

7、灰黑色肿物,可能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或继发性青光眼。 T1WI 呈高或等信号,T2WI 呈低信号(黑色素是一种顺磁性物质,具有缩短T1 和T2 弛豫时间的作用) 睫状体黑色素瘤-恶性黑色素瘤细胞于睫状体基质内形成的肿物。 鉴别诊断: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脉络膜下积液、出血,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 冠状位T2WI,矢状位T1WI序列,箭头示左眼球睫状体内侧缘见类圆形占位性病变,呈稍短T1、稍长T2信号,术后病理睫状体黑色素瘤。,脉络膜黑色素瘤,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 矢状位T2WI序列, 轴位T1WI增强扫描,左箭头示眼球鼻侧见隆起性病变,呈短T1、短T

8、2信号,增强扫描呈稍高信号。,图示MRI 轴位、冠状位、 矢状位增强T1WI序列, 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合短T1、短T2信号表现,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术后病理证实。,后巩膜葡萄肿,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 箭头示右眼环后极部限局性膨出改变,可符合后巩膜葡萄肿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Rb,婴幼儿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多于3岁以内发病 早期不易被发现。肿瘤发展到眼底后极,经瞳孔可见黄白色反光(白瞳症)。 CT及增强磁共振提示眼内或眶内实质性占位样病灶。CT对钙化斑和眶骨受侵更敏感。发现肿块内钙化是诊断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最主要证据,文献报道,钙化达80以上。 Rb

9、 在T1WI上信号高于玻璃体,T2WI信号低于玻璃体,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岁患儿,MRI 示轴位T2WI、T1WI序列, 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T1WI序列,箭头示左眼球颞侧限局性隆起性病变,呈等T1、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视网膜母细胞瘤,CT轴位箭头示左眼球内肿块内部伴有小钙化影,术后证实视网膜母细胞瘤。,永存玻璃体增殖症PHPV,胚胎原始玻璃体动脉未退化或并发增殖所致,表现为视盘与玻璃体之间的原始玻璃体纤维和血管残余物增殖,并牵拉视网膜致网脱 多单眼发病:白瞳和不能矫正的视力下降、伴小眼球、白内障 诊断要点: 小眼球 晶体后三角形略高密度或MRI纤维血管性增殖物与残余的

10、玻璃体管相连,二者形成“高脚酒杯”形,增强后强化 常合并网脱,PHPV,牵牛花综合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乳头发育不全性疾病。多为单眼发病,视力明显减退,可伴有小眼球、脉络膜缺损、斜视或其他先天性眼部异常等。 CT、MRI平扫可显示视盘扩大,眼环后极部漏斗状扩大,视神经附着处变薄,视神经明显增粗, 内部为低密度区, 与玻璃体相连。同时可能存在颅底脑膨出、胼胝体发育不全等。玻璃体向眼球后部呈限局性突出,突出部位的大小、形态表现不同,CT呈等密度,MRI表现为与玻璃体相同的长T1长T2信号。,牵牛花综合征,女性患者临床诊断牵牛花综合征,箭头示CT 轴位、冠状位、矢状位、VR容积成像,右侧小眼球、眼

11、环后部限局性突出、先天小眼裂,符合牵牛花综合征诊断。,脉络膜骨瘤(骨化 、脉络膜钙化),图示CT软组织及骨窗,箭头 示右眼环后部见一小骨性高密度影。 特征性的CT 表现:眼球后极部眼环上圆形或弧形光滑锐利的致密影, 既不突向玻璃体, 也不向球后发展。,眼球开放伤 眼球破裂,图示CT软组织窗及骨窗, 箭头示右眼球破裂伤,右眼球变小,形态不规则,其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T2 FLAIR,矢状位T2WI序列,箭头示右侧眼球破裂伤,右眼球变小,形态不规则,其内信号混杂。,眶壁骨折,图示CT冠状位及轴位骨窗、VR容积成像,箭头示左眼眶外侧壁、下壁多发骨折。,图

12、示CT冠状位,箭头示左眼眶内、外、上、下壁多发骨折。,图示CT冠状位骨窗,箭头示右侧视神经管上壁骨折,MRI示 T2WI脂肪抑制序列右侧视神经管内段挫伤。,MRI视神经3D成像,眼内异物,图示CT轴位、冠状位、矢状位,箭头示左眼球内金属异物。,三、眼眶病变概述(2),眼外肌病变 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炎 肌锥内病变:炎性假瘤、海绵状血管瘤、神经鞘瘤、视神经脑膜瘤、视神经胶质瘤、视神经炎、淋巴增生性病变 肌锥外病变:皮样囊肿、血肿、脑膜瘤 泪器疾病:泪腺区病变:泪腺脱垂、泪腺炎、囊肿、皮样囊肿、混合瘤、泪腺腺样囊性癌、泪囊及泪道病变 其他:海绵窦病变、累及视交叉病变,眼外肌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

13、主要累及眼眶组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病与全身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不同人群、病变的不同时期,可表现出甲状腺内分泌轴的异常,均具有相似的眼眶病变。 本病以上眼睑退缩、迟落和瞬目反射减少,单或双眼球进行性突出,眼肌活动受限,严重者出现复视或斜视等一系列有眼肌肌腹肥大引起的病变。重者出现视力下降或丧失、暴露性角膜炎等 。,甲状腺相关眼病,在影像学检查方面: 病变眼外肌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细胞增多等在CT上表现为密度的改变,通过测量CT 值,反映组织密度的差异,来判断组织的不同成分改变。 MRI上T2WI信号有所改变,MRI动态增强扫描通过眼外肌的强化速度及程度,来评价眼外肌微循环的变化,从

14、而检测眼外肌病变的活动期、非活动期。MRI优于CT。 临床诊断要点:1.甲状腺功能异常。2.眼球突出。3.神经功能障碍。4.CT或MRI可见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 、矢状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双侧眼外肌(眼上肌群、外直肌、下直肌、內直肌)多发增粗,伴T2WI序列信号增高,符合甲状腺相关眼病改变。,眼外肌炎,为非特异性眼眶炎性假瘤的一种亚型,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单条或多条眼外肌肥厚,特征性改变是肌肉止点明显充血、肥厚,可以与甲状腺相关免疫性眼眶病变鉴别。 常见症状为不同程度的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眶区疼痛,部分患者上睑

15、下垂,后期肌肉纤维化后双眼眼球固定在不同眼位。 CT扫描见眼外肌条状不规则增粗,多累及肌腱,也可累及肌腹,MRI检查既可以观察形态异常,也可以判断眼外肌的信号改变情况,T2WI序列信号增高,脂肪抑制序列病变信号改变较明显,优于CT检查。,眼外肌炎,图示MRI 轴位T2WI、T1WI序列、冠状位 、矢状位T1WI增强扫描,右眼下直肌明显增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伴临近眶内脂肪不规则强化,符合眼外肌炎性病变,治疗后明显缓解。,肌锥内病变,炎性假瘤,属眼眶非特异性炎症,多累及成年人;可单眼或双眼发病。 按组织学分型分为淋巴细胞浸润型、纤维组织增生型和混合型。 按侵犯部位可分为肌炎、泪腺炎、视神经周围炎

16、、弥漫性眼眶炎症、眼眶炎性肿块。 常见的症状包括眶周疼痛、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和移位、眼球运动障碍和复视、眼眶充血和水肿以及眶周触及肿块等。 CT肿块型炎性假瘤显示眼眶脂肪内等密度、不规则形、分叶状或者多个占位病变,边界不清楚,不整齐,密度不均匀。肌炎型炎性假瘤显示眼外肌肥厚。泪腺炎型炎性假瘤显示泪腺呈杏核状或椭圆形增大。 MRI病变形态同CT,信号强度则根据病理组织学分型而不同。MRI检查对于巩膜周围炎型、视神经鞘炎型及眶膈前炎型病变结构的显示优于CT,根据炎性假瘤的不同发展阶段表现为不同信号,急性浸润型炎性假瘤T1WI 呈低信号, T2WI 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慢性硬化型炎性假瘤,T1WI 和T2WI 均呈低信号。,炎性假瘤,图示MRI右眼眶炎性假瘤,箭头示轴位T2WI序列眼球后方肌锥内病变边界不清,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T1WI序列呈稍低信号,病变向眶尖侵及。,图示MRI右眼眶炎性假瘤,轴位、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