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61595368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观潮》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1、我们大家都知道: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成为天下奇观。虽然在座的很多同学没有亲自欣赏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但是通过阅读和展开想象,我想我们大家一

2、定能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2、(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呢?学生汇报: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教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二、精读课文,品文互动(一)学习潮来前。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思考:(课件出示自学提示)潮来前,江面是怎样的景象?人们的心情是怎样?(找到并圈画出关键词、句)预设:生1:我们小组通过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并把描写潮来前景象的重点词语画了出来。(如:薄雾笼罩宽阔若隐若现)生2:我通过品读这些词语,有这样的感受:

3、江面很宽,薄薄的云雾笼罩着,非常壮观和美丽。(教师随机板书:横卧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生3:我找到了一句话:“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我们小组从这里体会到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出示课件)生4:我通过朗读“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个句子,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急切心情。教师小结:潮来前,作者通过对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出示课件)潮来前的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二)学习潮来时。自读课文第3、4自然段,思考:(1)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让你感到惊奇的地方?边读边想象画面。(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

4、是什么样子。预设:生1:我们组通过仔细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了体现潮来时的特点的语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件出示)生2:我还知道在这个场面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大潮来时的形状、颜色、声音描写得生动形象,震撼人心。生3:老师,我还知道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师:了不起!能具体说说吗?生: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

5、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近:抓住潮的声音、形态、颜色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文中插图)“白浪翻滚”“白色战马”写出了潮水的气势越来越大: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音如同山崩地裂。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来时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声音、潮水形态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7、(课件出示优美的轻音乐)根据课文边读边想象,并指导学生背诵。(三)学习潮头过后。默读第5段,思考:潮头过后江面是什么样子?生:我们组从课文的第5自然段

6、体会到了钱塘潮气势依旧雄伟壮观。8、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退去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请看课件:潮退后的图片。)9、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余波汹涌)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三、创设情境,交流展示1、学完课文,同学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小组交流讨论)2、请同学们一边观看播放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一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

7、料,整理后向班上同学们介绍。3、请几名同学说说自己的导游词。预设:生: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加入“钱塘江大潮”旅游团,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叫我姜导就可以了!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你们能来到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观潮,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四、评价总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钱塘江边,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不愧为“天下奇观”!五、拓展练习1、熟读并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背熟第3、4自然段2、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并把这些诗句背诵下来。如: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廓忆钱塘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

8、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毛泽东七绝观潮板书设计:声音形态潮来前潮来时 潮头过后天下奇观(由远及近)观潮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壮观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有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这是新学期的第一课,毕竟很多学生没有观看过钱塘江大潮,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我就找来钱塘江大潮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制作课件,也

9、布置学生搜集钱塘江大潮的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我就谈谈上课的体会。 一、 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做文章,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领悟钱塘潮的“奇”,以致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大量比喻修辞手法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

10、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二、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着重采用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江潮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强调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大潮的奇特。 三、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依“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

11、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中,学习由远及近地描写方法。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四、改进不足,完善课堂教学。 一堂课下来,感觉有几个地方把握不好: 1.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在四年级一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于提高。读书存在拖长音,不整齐等现象尤其是齐读,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3.评价方式有些单一。在学生发言时,整堂课的评价方式有些单一,没有更好的起到鼓励的作用,以此激发学习兴趣。以后还要多一些有效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学生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等形式调动课堂教学氛围。 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