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

上传人:笑*** 文档编号:61595354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说课稿 教学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观潮是小学语文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作者抓住“天下奇观”这一中心词,运用生动、细腻、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的壮观景象,逼真地再现了钱塘江大潮那雄奇壮阔、动人心魄的气势。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要继续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特点,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就

2、本课来说,课文三、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这部分绘声绘色绘形地描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从远到近,写得有序、生动、形象,突出了大潮的特点声音大、气势壮。使人如临其境,感受到响声越来越大,大潮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 难点分析:让学生真正融入文本,在读中进入情境,在读中浮现画面。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大潮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引导。4、教具准备:钱塘江大潮的录像资料。5、课时安排:本课计划3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初步感知课文,了解课文记叙顺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第三课时: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交流课外拓展成果。6、教法、学法 1、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到个钱塘汀:大潮来临时雄伟壮美的景象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2、学法:采用“边听边看,边读边思”的方法宋引导学生,即引导学生在观看录像时要用心看,仔细,听:在阅读文章时要一边读、一边想,并能做到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采用听、看、读、思、品的方法学习。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学生答后教师板书,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整体入手,把

4、握文章的思路即观潮的顺序,为学习下文奠定基础。)二、分析课文1.学习第一段。 齐读,课件出示:a.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b这里是观潮的好地方。说说“观”字各是什么意思。(目的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天下奇观”理解钱塘江大潮是雄伟壮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教给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 2学习第二段。 首先教师设疑:江潮还没有来,作者看到了什么?大家轻声读第二段,然后同桌交流。(学生通过读书、交流,感受潮来前江面的平静,并抓住“人山人海”和“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来体会观潮的热闹场面和人们期盼的心情。)然后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那么,潮来时究竟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下面让

5、我们欣赏一段钱塘江大潮的实况录像,领略一下这天下奇观到底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提出要求: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前后桌四人小组讨论。这样把学生带入钱塘江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中,视觉手段和听觉手段紧密结合起来,给学生感官以强烈的刺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态形象的思维能力,学生见其形、闻其声。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抓住本节教学重点,而且为突破难点打下了基础。 3.学习第三、四段。 教师趁热打铁,抓住机遇进行引导:让我们回到文本,看看作者是怎样再现当时的情景的。阅读3、4自然段,出示思考题:a作者按怎样的顺序观

6、察的?你是怎样知道的?b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c.用“ ”划出你认为最能体现潮水雄伟、壮观的词句。先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让学生通过读、划、议,从“一条白线、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等词语中,抓住潮来时的形状特点。学生观看录像后,再回到文本品析,很容易陶醉在潮水越来越近,潮头越来越高,声势越来越猛的有声有色有形的景象中,领略到大自然的壮观神奇,激发学习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引导学生美读3、4段。指导学生“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浩浩荡荡”等词语要读得顿挫有力,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作者所达的思想感情来

7、。通过教师范读、导读,学生试读、练读、齐读等对学生进行读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中读,读中品,品中悟,以达到与文本高度融合的目的。再次观看潮来时的录象,深化理解,加深感受,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想。把情境教学和看、听、读、品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有机结合,把课文中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景观和文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情感熏陶的教育无痕的境界。 4自学第五段。 读一读,想一想,潮过后是怎样的情形?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潮过之后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抓住“霎时、奔腾”体会潮水势头之猛,抓住“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体会余波的

8、磅礴气势,抓住“过了好久、涨了两丈来高”体会潮水的势头之大。让学生从水量之大体会江潮的壮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总结拓展。 找出文中的四字成语,读一读,按要求分类。 四、作业设计 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和录像为依托,融进自己的感悟“现场直播”,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解说词可以按照“江面平静潮水涌动头西去”的顺序讲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处。 板书设计:22、观潮天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山人海)下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奇 潮来时: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潮头过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说课稿一、说教材观潮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

9、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第一课。这组课文是围绕“自然奇观”的专题来写,观潮是这组课文的第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本文通过作者对潮的生动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更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魅力,体会大自然那种魔术般的神奇。二、说学生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富于想象,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雄伟景象缺乏直观感受,需要老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生字词,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注重语言积累。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

10、丽与雄奇,使学生受到壮阔美和力量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感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体会大潮的磅礴气势。难点: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五、说教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情寓其中,从而感受大自然的伟大力量,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课文。六、说学法在新课标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七、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文,首先

11、请同学们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二)分析课文(1)同学们,潮来时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呢?现在让我们随着录象细细观赏一番,不过要边看边听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完后小组讨论。(2)这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作者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描写的?(板书:声音、形状)潮来时是先听到的?还是先看到的?为什么?声音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在课文中划出有关词句。(依照检查学习情况,相应板书:“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3)江潮由远及近滚滚而来,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是怎样描写的?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并按要求用“_”在课文中划出有关

12、词句。学生自由组合检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相应板书:“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4)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语气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读出潮由远到近,由小到大的声势来。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读表达出来。通过“读、悟、议、赏、再读”,重点体会潮来时壮观景象。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4、学习第五自然段大潮奔腾而去,这时的江面又是什么情景呢?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五自然段。学生通过学习读、划、议,明白潮过之后江面才恢

13、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5、总结全文 刚才我们一起去观看了钱塘江涨潮,那种惊心动魄、奇异壮观的景象,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自己观赏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及感受讲给家长听,既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八、说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反映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本篇板书我按照观察的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设计的。观潮教学反思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大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我用三节课对这篇

14、课文进行教学,重点讲读“潮来时”的情形。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这堂课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人为本。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

15、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如在学生读得有滋味时,老师也参与他们的朗读。学生读之后自己再读,把自己当作了学生参与到学生朗读中,学生再反过来评老师的朗读,从学生的评议中,我巧妙地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这样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这种改变一种形式进行朗读示范,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加上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愿读、乐读、爱读,极大地激发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和谐的气氛和环节设计中学生很自然地又学到了朗读和理解课文的技巧带上动作表演读能理解词语的意思。这种别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远远胜过常规的读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称得上独具匠心,效果很好。二、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实施并落实语文目标,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