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

上传人:柒月 文档编号:61594290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6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速公路防洪影响评价报告(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概 述1.1 项目背景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杭甬高速、上三高速、金丽温高速以及台金高速,是浙江省高速公路网“两纵两横十八连三绕三通道”中的重要一纵,并通过在建的宁波和温州绕城连接杭州湾大桥、诸永等多条高速公路、是浙江东部沿海地区的交通动脉。公路起于宁波市区南面的潘火互通,经宁波市鄞州区、奉化市、宁海县;台州市三门县、临海市、黄岩区、路桥区、温岭市;温州市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平阳县、苍南县,终于浙闽交界的分水关,全线总长375.718公里,于2003年12月31号全线通车。沈海高速公路是79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的一纵,起于辽宁沈阳,终于海南海口,沿线连接46个大中城市、22个公路枢纽,

2、16个主要港口。在浙江境,甬台温高速公路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随着浙江甬、台、温地区沿海港口的大力建设,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甬台温高速公路交通拥堵加剧,服务水平下降。同时由于2008年杭州湾大桥的建成,甬台温高速公路这条浙江东部沿海的交通大动脉,已面临更大的交通压力。为缓解甬台温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交通主管部门于2005年开始进行甬台温扩容改造研究,扩容改造主要对原路改扩建和新建复线两个方案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在2007年9月7日于北京召开的专家审查会上,专家组一致认为“原路改建方案”基本不可行,建议采用“新建复线”方案。规划的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起点宁波

3、绕城高速公路云龙互通,终点为浙闽交界苍南县,路线长度375.718km。主要分成三段:1)宁波云龙跨象山港至戴港段,初步设计路线主线长度46.920km;2)象山戴港跨三门、台州、乐清湾至乐清南塘段,工可路线主线长度192.458km;3)乐清南塘跨瓯江、飞云江至苍南马站段;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为温州乐清至苍南的第一段,起点接甬台温复线宁波至温州乐清段推荐线为终点,终点甬台高速公路(G15)和温州绕城西高速公路。途径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推荐线位全长78.02km。沿程通过23座桥梁,跨越的主要河道水系有:东干河(淡溪)、西干河、银溪、大湾河、白浦河、仰槐河、瓯江、温瑞平

4、原水系、飞云江、瑞平平原水系等。沿线构筑物为涉水建筑物时,所涉水河道的断面、河床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导致附近水域的水文特征值、流场分布等水动力水动力特征改变,从而可能对河道行洪安全、航道运行安全、防洪对象甚至河道堤防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确保工程沿线相关方的防洪安全,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建管2004109号“关于印发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的要求,我院受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就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工程的涉水建筑物进行防洪影响分析评价,对影响较大的工程设计方案提出优化建议,对工程建成后的防洪保障提出建议和意见。

5、1.2 评价依据及基本资料1.2.1 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5)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6)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7)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8)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9)防洪标准(GB50201-94)(10)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11)浙江省涉河桥梁水利技术规定(试行)(12)浙江省建设项目占用水域管理办法(13)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

6、-92)(1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2.2 主要设计依据(1)乐清市虹桥区域防洪规划(20002020年)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0.11(2)乐清市城市防洪规划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2000.9(3)乐清市柳市区域防洪规划(20002020年)修订稿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1.6(4)乐清湾港区一期(南、北区)防洪排涝规划(修编)浙江省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2010.12(5)乐清市乐成区域平原河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2010.12(6)乐清市柳市镇河道控制性详细规划乐清市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2010.12(7)温州半岛西片防洪规划

7、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7.1(8)温州市城市东片防洪规划(20072020年)修编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10.1(9)瑞安经济开发区(拓展区)河道整治规划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2003.9(10)浙江省瑞安市城市防洪规划(19992020年)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1999.8(11)温瑞塘河瑞安片排涝规划校核分析报告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2003.12(12)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12为了便于与历次规划、设计相衔接,本次防洪影响评价采用高程除特别说明外,均以85国家标准高程为基准。1.3 防洪评价原则1.3.

8、1 工程区现状河道水网功能浙江省甬台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线路全长78.02km,沿线地形复杂,穿越众多山区性河流平原水网,跨越的重要河流包括东干河(淡溪)、西干河、银溪、瓯江、飞云江等,穿越的主要水网有温瑞平原水系、瑞平平原水系水网等。这些河道和水网在区域输水、防洪和排涝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防洪作用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沿线涉及防洪重要作用的大江大河主要有:瓯江、飞云江、东干河(淡溪)、西干河、银溪、大湾河、白浦河、仰槐河等。上述江河分别承受上游山洪、并向下游外海排泄,对两岸地区的防洪、沿岸地区排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排涝作用当平原区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

9、低于内河水位时,各平原水系内部洪涝可通过内核调蓄后从沿海、沿江排水闸外排,以控制内河水位,减少或避免内涝灾害发生,因此平原区水网规划和水面率对平原区和城镇的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3)削峰作用当区域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高于内河水位时,沿江排水闸均关闭,周边地面降雨量均由河网调蓄,待退潮时再由水闸排出,河网水面面积越大,蓄水削峰作用越明显,相应河网水位越低。由于高速公路桥墩、涵洞和实体路基影响河网布局和减少水面面积,可能会降低河网的叙述削峰作用。(4)灌溉及水环境作用当遇干旱季节时,可充分利用河网中蓄水量灌溉周边农田。河网面积越大,河道越深,抗旱能力越强。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河道成为城市建

10、筑用地,河网的灌溉作用功能逐渐减小,公路建设可能进一步平原河网水面积。1.3.2 河道功能方案遵循原则(1)河道排水能力不减少原则高速公路沿线河道由于公路建设而需改线,应满足防洪规划的河道规模要求,通过河道的挖、填,拓宽原有较窄的河道,改线后河道的宽度均不应小于规划控制河宽,理顺原有岸线,使水流通畅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满足排洪要求。若无规划控制河宽,则桥梁规模应考虑现状河宽及河道管理范围。(2)河道水面积面积不减少原则通过河道挖、填,对狭窄河段适当拓宽,对河道的水面面积在总体上保持平衡,并应满足相关防洪规划的规模要求,保护水环境。(3)河道蓄水量不减少原则平原河网除排水功能外,还有蓄水功能,因

11、此河道挖填后的蓄水量不小于原河道的蓄水量。河道填埋至少与河道的开挖相一致,达到河道蓄水量平衡。1.3.3 涉河工程布置遵循原则本次防洪影响评价涉及的跨河、涉河建筑物、其应遵循原则如下:(1)过水宽度不减少原则对于主要排水河道,跨越、涉河建筑物不应减少现状河道过水宽度,主跨尽可能加大,减少河道中桥墩数量,以免对河道周边防洪产生影响;桥梁、框架涵的宽度不应小于河道的现状或规划宽度,并为今后河道整治留有实施的余地。(2)桥梁轴线与水流正交原则对于骨干河道和重要河道,应保证桥量轴线和水流方向正交,即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最大偏差控制5以内。(3)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为避免车辆高速行驶震动

12、对堤防、河道岸线稳定造成的危害,桥墩、路基不得布置在防洪堤上,应离开堤防堤身坡脚外和河岸线外一定距离。(4)桥梁、框架涵等的梁底高程必须高于当地防洪堤设计洪水位,并为当地提高防洪标准留有余地;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桥梁与防洪堤堤顶应留有足够的超高(4.5m)。(5)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及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减小施工期桥梁施工围堰等临时工程对河道行洪造成的影响。(6)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1.4 防洪影响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1.4.1 研究范围及特点根据本项目所在位置并结合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规定要求,本次防洪评价范

13、围为: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湾至瑞安段的沿程涉河建筑物的防洪影响分析。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及特点: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穿越浙江省温州市沿海河网区域,涉及到的防洪影响对象较多、水流形态复杂、工程推荐方案成果敏感,因此根据公路工程的线路及构筑物设计方案,针对工程涉水河段的防洪问题进行现场查勘,综合分析,按照不同涉水河段的防洪要求确定防洪评价重点工作内容。1.4.2 技术方案(1)对桥梁设计报告中的推荐工程方案进行详尽分析,根据上述的防洪评价技术原则分析关键技术节点。对工程方案中与防洪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论证。(2)对桥梁涉及流域及河段的水文分析中有关防洪排涝的内容进行说明。

14、(3)对现状及规划河道堤防进行控制断面分析,对桥梁上下游控制断面工况前后结构形态、过洪断面面积、水位、流量、流速等特征值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其工况前后的变化及周边防洪排涝对象的影响。采用经验公式、一、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现状及各设计工况。(4)河床演变分析。(5)排涝影响分析。重点分析桥梁建设后是否满足现有排涝沟渠自排能力进行论证。(6)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跨河、涉河建筑物的壅水高度和范围;是否减少河道行洪断面;是否破坏河势稳定和堤防等水利工程结构安全;是否减弱河道行洪排涝、调蓄能力及影响区排水格局;是否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和防汛安全,如减小流域排水能力、占用河道水域、河

15、道功能等方面。(7)对施工期涉河建筑物进行评价分析。(8)在防洪影响评价基础上,提出参考建议,供有关部门整改。(9)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将此建议改进到桥梁布置及设计中。(10)在防洪影响评价基础上,提出整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1.4.3 防洪影响评价相关内容根据防洪影响评价有关原则及本次分析路段公路构筑物涉及和影响的河流、水网特性确定防洪影响评价相关内容如下:(1)是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4)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利工程安全有无不利影响;(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8)是否影响第三方合法的水事权益;(9)是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协议。2 基本情况2.1 建设项目概况浙江省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温州乐清至瑞安段起点接甬台温复线宁波至温州乐清段推荐线位终点,终点甬台高速公路(G15)和温州绕城西高速公路。途径乐清市、龙湾区、瑞安市,推荐线位全长78.02km,工程总投资196.7914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