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存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93882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维和存在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思维和存在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思维和存在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思维和存在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思维和存在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思维和存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维和存在(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舸争流的思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可知论,不可知论,为什么,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意识本质上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承认能正确反映存在,否认正确反映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一词是英国生物学家、休谟主义者T.H.赫胥黎在1869年提出的。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在现代西方哲学

2、中,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来否定科学真理的客观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休谟的不可知论:,一是关于物质对象和上帝是否存在不可知, 另一个是关于经验之间因果关系(或普遍必然规律)是否存在不可知。,康德的不可知论:,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 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 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 之物的真实反映。,康德,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

3、论的代表,有重大贡献的自然科学家。,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中,1.远古时代:原始形式-灵魂不死,2.奴隶社会: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感觉和思维是由物体投射出得影像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和心灵而产生的。 柏拉图-理念是始基的本原,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3.中世纪欧洲: 经院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 15世纪下半叶-探究真理的方法,如

4、何反映客体 德国古典哲学-认识到此问题的意义,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基本问题,1.先秦至两汉时期:天人之辨和名实之辨 天人:指自然界还是主宰万物和人事祸福的天命?能否对天有所作为 名实:名称、概念与实在之物的关系,2.魏晋至隋唐时期:有无之辨和形神之辨 思维主体自身和物质的关系,3.宋元明清时期:理气之辨和心物之辨 张载王夫之:气一元论(物质世界) 程颐程颢、朱熹:理一元论(普遍观念) 陆九渊王守仁:心一元论(主观精神),2.2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学习哲学要弄清两对关系: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大基本派别,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就是气、火

5、、水、土等具体的物质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特性也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观点:,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决定的,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种不可捉摸不定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原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

6、、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4.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接而变化起。”,王充:(汉) “没有有形的物质, 就没有精神、智慧。”,范缜(南北朝):“形存则神存, 形谢则神灭。”,王夫之(明):“气者,理之依也。”,五行学说:源自大禹治水时,在当时水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世界本原的哲学思想。,返 回,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7、。”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英国化学家 约翰道尔顿 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如认为原子或电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电子的特性就是事物的特性,一

8、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原子或电子的运动,都是外力推动的机械运动,甚至认为“人是机器”; 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 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根本的弱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世界是物质的. 否认世界神创,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镭,惰性气体氦,0氡,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的两大发现。其一是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其二是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

9、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原子 1010m,原子核 1014m,核子 1015m,夸克(层子) 1017m,亚夸克 10?m,世界是物质的. 否认世界神创,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国: 王充、尚书、荀子、王夫之、范缜、五行学说 西方: 泰勒斯、德谟克利特,中国: 西方: 笛卡尔、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物质具体形态,代表人物: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等,观点: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缺乏辩证法思想,代表人物:费尔巴哈,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0、,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的,代表人物:王守仁、贝克莱等等,观点: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种神秘力量(绝对观念)创造、决定的,代表人物:黑格尔、朱熹、一切宗教等等,共同观点: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思想:,(1)王守仁(明):“心外无物”,(2)贝克莱(英):“存在即被感知” 。,()宗 教: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的神灵,认为神灵创造了世界,决定着自然的变化,支配着 社会的发展,操纵着人的“命运” 。,() “物是观念的集合“,返 回,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

11、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二)客观唯心主义,代表,贝克莱、 王守仁、 慧能,朱熹、 柏拉图、 黑格尔、 宗教观点,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的,代表人物:王守仁、贝克莱等等,观点:世界是由某种神灵或某种神秘力量(绝对观念)创造、决定的,代表人物:黑格尔、朱熹、一切宗教等等,共同观点: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12、辨证法:,形而上学:,联系的、发展的、全 面的观点,孤立的、静止的、 片面的观点,辩证法,形而上学,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辩证法,形而上学,哲学基本派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费尔巴哈,辩证唯物主义,代表人物 马克思,唯心辩证法,代表人物 黑格尔,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代表人物 杜林,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主观,主观,主观,主观,客观,辨 别 唯心主义形态 :,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掩耳盗铃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

13、心外无物,辨别: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还是属于唯心主义,1、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3、掩耳盗铃: 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义。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说明人的肉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形存神存,形谢神灭,这是唯物主义观点。又如,“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

14、果,亦属唯物论。 5、心外无物: 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同属唯心主义。,练一练,下列各项属于唯物主义的有(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理在事先,C、气者,理之依也,D、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E、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F、存在即被感知,G、物是观念的集合,A、C、E,所有唯心主义都认为 ( )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世界是不可知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这种观点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不可

15、知论 D.二元论,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而神存,形谢则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我思故我在 气者,理之依也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存在即被感知 物是观念的集合 A B C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 A.“客观实在性” B.“理念” C.“灵魂” D.“原初物质”,不定项(2004年江苏卷)从右图漫画可以看出( ) 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2001年春季全国卷)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承认人的意念、意志、情结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这是 ( )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意志论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孔子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别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