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92375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等八篇课文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应这样说:“ 今天我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倔强的小红军(第16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 说课首先要澄清其内容要素与结构部分之间的关系,明确其一般结构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主要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主要反映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要点)”、“教学过程的安排与意图(包括教学媒体和板书的使用步骤及其理由)”三部分内容。我们认为,找准教学目标的定位,做好教学目标设计及其分析,一是要概括介绍新大纲”或课程标准对某一类教学内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或综合性学习等)的总体要求,二是要准确说明教材编写意图,三是要扼要阐述课文内容或特点,四是要具

2、体分析学情。只有这样,才能从语文教学目标的宏观鸟瞰中,从教材编写意图的中观观照中,从课文特点的微观谛视中,从学生实际情况的准确把握中处理好教材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目标及其确立的依据分析言之有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因此,我限定阅读时间,并要求阅读后归纳概括。通过课堂上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提纲:一、对教材的认识; 五、教学时间的安排;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六、教学流

3、程的设置;三、重点难点的定位; 七、作业的设计。四、教学方法的运用;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

4、学原则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长沙的教学设计 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

5、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

6、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体会)抓住诗的思路

7、,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3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 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

8、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

9、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10、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概归纳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

11、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

12、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

13、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

14、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8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荷塘月色说课稿这次我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朱自清这位作家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就熟悉的作家,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背影是一篇包含父子深情的叙事抒情

15、散文,朱先生的散文语言清新,凝炼,像诗一般,感情真挚,深厚,意蕴深厚,悠长,读来回味无穷,而且他的不少经典名作,给人以“常读常新”的感觉。荷塘月色就是朱先生的又一篇散文中的经典美文,下面我就说说我讲授这篇课文的一些设想。一、 说教材:1、教材分析荷塘月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是一篇著名的美文。新的中专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上的要求是“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表现力,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编者正是按大纲要求把散文的阅读与欣赏安排在中专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本文是第一篇课文,属于精读文,但对于本课,教师不宜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重在引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