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92322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小山村故事》说课稿(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第七单元,一、教材分析,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本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这一单元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建设和拥有

2、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美丽的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一个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 : 读通、读懂课文,

3、明白小山村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自身环保意识,在实际生活中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好家园作出自己的贡献。,二、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以求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三、教法,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文,让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丽和洪水肆虐冲走小山村的情景。 2.朗读感悟法: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感

4、悟小山村的消失的原因。 3.情境教学法: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四、学情、学法分析,1.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的知识经验。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进行了一定量的阅读的学习和训练。加之日常对学生进行的品德教育成果,对于本课所呼吁的环保主题,学生早已不再陌生。,(2)学生的技能态度。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自主解决问题、小组合作等方法,所以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方法,他们已具备了相应的参与技能和态度。 (3)学生的特点风格。三年级学生进入了心理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知识量的增多,他们的求知欲更强,思维更加活跃。,2、学

5、法指导,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指导学生采取多读多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五、教学程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将分四个环节进行本课的教学。,第一步:视频导入,激活情感,第二步:自主合作,探究原因,第三步:升华情感,明白道理,第四步:联系实际,拓展延伸,(一)视频导入,激活情感,1.播放视频,展示山村的美丽景色。 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后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础。,2.图文结合,指导背诵第1自然段。 3.交代故事结果,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自主合作,探究原因,1. 抛出问题:“如

6、此美丽的小山村就这样被无情的洪水冲走了,永远的消失了,是什么原因呢?”由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出示学习要求: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4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2)再细细读一读所画的句子,想一想,从这 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可以做适当的标注。(读书方法的训练) (3)四人小组交流所画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代表发言,全班讨论小山村消失的原因。 (5)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通过语句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山村的人们对于乱砍滥伐普遍心安理得,树木被随意砍伐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通过“因为所以”这一关联词语的填写,指明出现裸露的土地与肆意砍

7、伐这一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理解词语、标点的作用,体会砍伐在无休止的进行。,通过图片感知,练习说话:此时的小山村中,你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 (口语交际练习、想象拓展),通过图片转换,并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人们对木材的需求是毫无节制的,不仅是盖房、造犁,而且达到了乱砍滥伐的程度。,朗读指导将贯穿于整个讨论交流过程中,如教师范读后,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小组成员竞赛朗读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语句,从读中体会到小山村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乱砍滥伐。 目的是让学生在读中层层提高,层层体验,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本的语言魅力。,(三)升华感情,明白道

8、理,1.播放山洪暴发实录,结合课文内容,揭示小山村最终无影无踪的悲惨遭遇。 2.课外知识链接: 树木对于保持水土的作用,3.出示小山村先后对比图,造成视觉冲击,引发内心感受。 提问:此时你想对小山村的人们说些什么? 4.教师小结,揭示环保主题,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时让其明白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并让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1.图片揭示生活中砍伐树木、破坏环境的现象,让学生谈谈自己打算怎样做。,2.课外知识拓展:交流你所知道的环保小妙招,教师举例:宁夏中卫市防风固沙创举草方格。 3.指导学生写一句简短的环保宣传语。,六、板书设计,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乱砍滥伐 美丽 消失 保护环境 这一板书方式在于抓住小山村的变化,突出本课教学重点: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