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92011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幼托春季常见传染病2月25(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幼托机构 常发传染病的防治,通州第三医院预防保健科 杨辉 2016.02.25,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亦称痄腮,俗称“猪头 疯”、“蛤蟆瘟”、“对耳风”等。,3,流行病学特点,一、传染源: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4,流行病学特点,二、传播途径: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5,流行病学特点,三、易感性: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

2、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6,疾病症状,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7,临床表现,1、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8,临床表现,2、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达到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9,腮腺炎的预防,一、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一般认为应从

3、起病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左右。 二、接种腮腺炎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腮腺炎病毒灭活疫苗对儿童有保护作用。,10,流行性腮腺炎,11,疫情控制措施,隔离传染源 病人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后21天,待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医院保健科医生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性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13,临床症状,1、该病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14日。起病急。轻、中度发热且出现皮疹,皮疹先发生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

4、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14,临床症状,2、大多见于1-10岁的儿童,潜伏期2-3周。起病较急,可有发热、头痛、全身倦怠等前驱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有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约经2-3天水疱干涸结痂,痂脱而愈,不留疤痕。皮损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颜部始,后见于躯干、四肢。数目多少不定以躯干为多,次于颜面、头部,四肢较少,掌跖更少。,15,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 水痘传染性强。病人为唯一传染源,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免疫缺失患者可能在整个病程中皆具有传染性。,16,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

5、 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17,流行病学特点,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但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获得母体抗体,发病较少,妊娠期间患水痘可感染胎儿。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18,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该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2%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儿童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19,疫情控制,隔离传染源 病人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后开始停课,平均14天,至皮疹完全结痂,须持所在地段医院保健科医生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麻疹,麻疹:以初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黏

6、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21,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 2、前驱期 3、出疹期 4、恢复期,22,临床表现,1、潜伏期 (721天),曾接触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的体温上升。,23,临床表现,2、前驱期 一般为34天。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其它症状,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Koplik斑,在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

7、,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 可留有暗红色小点;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幼儿常有呕吐、腹泻,在软腭、硬腭弓出现红色细小内疹。,24,临床表现,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瘀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

8、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25,临床表现,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26,流行病学特点,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患儿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该病传染性极强,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27,麻 疹,28,Koplik斑,29,Koplik斑,30,麻 疹,风疹,风疹: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出疹性传染病

9、。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风疹的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如一阵风似的,“风疹”也因此得名。风疹病毒在体外生活力很弱,传染性与麻疹一样强。一般通过咳嗽、谈话或喷嚏等传播。,32,临床症状,风疹从接触感染到症状出现,要经过1421天。病初12天症状很轻,可有低热或中发热,轻微咳嗽、乏力、胃口不好、咽痛和眼发红等轻度上呼吸道症状。病人口腔粘膜光滑,无充血及粘膜斑,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伴轻度压痛。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先从面颈部开始,在24小时蔓延到全身。皮疹初为稀疏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类似麻疹。出疹第二天开始,面部及四肢皮疹可变成针尖样红点,皮疹一般在3天内

10、迅速消退,留下较浅色素沉着。在出疹期体温不再上升,病儿常无疾病感觉,饮食嬉戏如常。风疹与麻疹不同,风疹全身症状轻,无麻疹粘膜斑,伴有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33,风 疹,34,风疹与麻疹鉴别,35,麻疹与风疹鉴别,猩红热,猩红热(Scarlet Fever):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37,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全年可发病,但以冬春为高峰,主要多见于515岁儿童。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

11、及带菌者,B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他感染病人也可视为传染源。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加之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无交叉免疫,故猩红热可再感染。,38,症状体征,本病潜伏期25天,起病急剧,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若细菌是从咽部侵入的,则扁桃体红肿,可有灰白色易被擦去的渗出性膜,软腭粘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发病初期,出疹之前即可见舌乳头红肿肥大,突出于白色舌苔之中,称为“白色杨梅舌”。34天后,白色舌苔脱落,舌色鲜红,舌乳头红肿突出,状似杨梅,称“红色杨梅舌”,同时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39,症状体征,病后1天发疹,依次于

12、颈、胸、躯干、四肢出现细小密集的红斑、压之褪色,约36小时内遍及全身。肘弯、腋窝、腹股沟等皱褶处,皮疹更加密集而形成深红色或紫红色瘀点状线条称“帕氏线”。口鼻周围呈现特征性口周苍白,称“ 环口苍白圈”。,40,症状体征,皮疹出现48小时内,疹达高峰,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重者可有出血疹。皮疹持续24天后,皮疹按出现顺序消退。起病第78天开始脱屑,全身性,尤其后掌、足跖为大片脱皮,像手套、袜套状。重者有脱发。,41,猩红热,42,疫情控制,隔离传染源 病人隔离治疗,隔离期为自发病后10天,经过医院治疗期,待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医院保健科医生复课证明方可入托、入学。,手足口,手足口(Hand, fo

13、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很快,最终可能导致死亡。,44,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 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急性期,病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健康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45,流行病学特点,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1.接触病人皮肤。 2.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等物品。 3.患者喉咙分

14、泌物(飞沫)传播。 4.饮用污染的水。,46,流行病学特点,易感性: 普遍易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47,临床表现,潜伏期为27天。 多数病人突然起病。 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 部分患儿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48,临床表现,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口腔内散发性小疱疹,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红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然后常变为溃疡。 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疼痛明显常因溃疡疼痛而吞咽困难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口痛流涎拒食。,49,临床表现,皮疹出现于手脚为多,掌、背均有,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偶见于躯干。皮疹数目少的仅有几个,多至几十个。皮疹早期出现低热者约占半数。 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一般7至10天消退,疹退后不留瘢痕,愈合后不留痕迹。,50,手足口,51,手足口,52,手足口,53,手足口,54,居家消毒,1.每日早起开窗通风 2.含氯消毒液(84)1:200配比对室内桌椅、地面进行擦拭、肠道传染病居家卫生间马桶进行擦拭 3.患儿的碗筷热水煮沸后单独存放,单独使用 4.流动水洗手,毛巾自用(清洗完阳光暴晒) 5.呼吸道传染病居家佩戴口罩 6.患儿被褥在阳光下暴晒 7.隔离传染源,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