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591706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一部分现代文阅读(35分,用时40分钟)(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题型单选+双选+主观)(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3小题,选择题型】,文本更倾向于议论,如学术论文等。(12分钟,阅读6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该观点是从那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或者有那几个分论点)?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各段落的观点和论据分别是什么?2.科学答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

2、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注意文

3、字表述上区别越细微越要小心。(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

4、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需注意选项中出现了文本外的材料时,要看这个材料与文本的关系,看它在文中有无依据,这涉及到推断和论证逻辑。D偷换概念,和张冠李戴类似,但这里更多指向结果。E以偏概全,局部、部分代替了整体。F混淆时态(时空穿越或将然变已然),将要发生的说成已经发生。G或然变必然,可能发生说成必定发生。H因果错乱,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因果关系。I混淆是非(否定不当),故意对原文信息反说,正确的说错,错误的说对。J指代有误,对文中某处的代词的指代表述错误。H观点与论据不搭,或者论证逻辑错误。3.做题的两个意识(1)

5、整体阅读整体把握的意识。拒绝不读文章直接做题。(2)语段和完整语句的意识。尤其关注语段的中心。(3)论证的逻辑意识(观点、论据、论证三者的统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4-6题,单选+双选+主观】,兼顾新闻类如访谈、专访、新闻调查等,可能出现非连续性文本。(12分钟内,阅读5分钟,做题7分钟,单选1分钟,双选3分钟,主观题3分钟)新闻类文本阅读(1)新闻调查题型非连续性文本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都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作了报道,概括说明两者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了解新闻要素,寻找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筛选整合,分条作答。)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家媒体记

6、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事件消息、原因评论)3)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某领域有哪些表现与问题(危害)。(筛选整合)4)阅读材料四,某人对某问题有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此问题(浅阅读)的?(探究题:明确观点。引据: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概述相关事实。分析: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有时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阐发所受正向或反向的启示。)(2)新闻访谈题型1)在某个问题上,受访者持哪些看法?(5分)【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中主持人和受访者的对话中,找出与该问题相

7、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提示性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然后分类分点作答即可。2)访谈呈现了受访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分析。【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层级F。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层级C。【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对话的具体内容概括受访者的形象特征。答案要做到先观点后阐释,人物形象特征详见小说阅读中的人物形象知识点。(3)新闻特写题型1)文章开头两段(或者最后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考点】考查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解析】着眼全部文本,结合各部分的作用和新闻内容来分析,如开头两段属

8、于导语部分。作用是概括本篇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用较长篇幅介绍了某人做某事的背景材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考点】新闻背景的作用。【解析】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丰厚文章内容和历史感,突出新闻价值和意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4)新闻(消息类)阅读知识1)标题作用引题引出正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消息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标题核心,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补充正题,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分析对表达新闻主题的作用。分析对吸引读者的作用。分析对表达记者观点和感情的作用。分析对群众获取信息的作用。2)新闻导语概括新闻要点,

9、揭示新闻主题。奠定感情基调,营造氛围。制造悬念(或呈现具动感和现场感的典型镜头),激发阅读兴趣。结构上可引出下文事件的陈述。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个别消息语言很有特点,需关注语言美方面的作用。3)新闻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突出人物特征。揭示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主题,增强新闻厚度和深度。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客观真实,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4)段落作用段落内容能体现与相关事实、事物的关系。能表现新闻主题,使之更有深广的意义。照应上下文,使文章结构严谨。充实新闻内容,增强真实性、针对性、知

10、识性,增强表达效果。5)结语作用总结全文,呼应开头,使新闻结构完整。可以增加补充信息,增强新闻厚度。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耐人寻味。6)语言特色客观平实,或形象生动、感情色彩浓烈,使报道具有感染力。短句简洁通俗,长句严谨准确。(语言的感情色彩)能表现某种特定的新闻主题。7)语言的准确性从表现形象特点的角度思考。从表现形象变化的角度思考。从前后内容联系的角度思考。从新闻传达感情的角度思考。8)新闻的真实性分析再现采访过程。分析再现现场情形。分析从叙述人称选择。分析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新闻数据运用。9)新闻材料的详略性思考材料角度是否不同。思考材料联系是否层进。思考能否开阔读者视野。10)新闻结构

11、的合理性思考能否深化主题。思考结构是否完整。11)表达技巧的巧妙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篇章结构)对表现新闻对象特点的作用。对新闻文体特征的效果:生动形象,增强现场感、可读性。对受众体会作者态度的作用。对突现新闻的社会效应的作用。对表现新闻主题的作用。12)访谈的提问方式趣问消除陌生感,拉近距离。直问直切主题,不转弯抹角。推问用推测的方法,引导采访对象说出真相。旁问不问原问题而有意问另一个问题,调节氛围、情绪非连续文本,一般是3-4则消息、访谈、调查组成,几则材料围绕一个话题。注意求同存异。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般为一道选择题(或者四选一或者五选二),一道简答题,一道分析鉴赏题。(16

12、分钟,6分钟读文章,3分钟做选择题,7分钟做主主观题)I.小说阅读【4-6题】1、读懂小说读懂小说,就得弄清楚小说基本知识。当然小说依然由内容、主题、语言、结构四要素构成。在阅读和答题时都要有四要素的意识,四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彼此关联的。重点关注小说阅读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附后)【一】典型小说。典型小说一般指传统小说一类的小说,在典型环境中通过典型情节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一般强化和突出人物、情节。1.内容:包括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1)情节: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一般分为“开端发展(复杂的还有再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情节是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最主要手段。(2)人物:人物是最核心

13、的要素,人物形象和人物命运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小说中的人物有主要人物(主人公)和次要人物。次要人物一般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当然也可以成为小说的线索。人物可以分为静态人物和动态人物。人物形象由身份地位、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共同构成,当然内在特点为主。外在包括衣着、肖像、年龄等等,这一般和内在紧密相连。(3)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推进的时空。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小说的时代(社会)背景,一般通过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物来展现或者暗示,可以直接揭示主题,展现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自然环境主要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一般是由景物描写构成。在小说考题中一般多考自然环境。2.主题:作者通过

14、文本或者内容传达的对人物和社会的态度、认知与思考,或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的揭示。(一般来说在选择题中呈现)主题表现的途径:(1)情节,情节展示人物活动和社会生活,它直接揭示社会本质。(2)人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主题。(3)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的社会原因,也能直接揭示主题。3.语言:这里指作品的语言。小说的语言主要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在于陈述情节,描写在于情节的细节、人物和环境。考题中一般就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和人物描写(包括细节描写)进行考查,如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某一处描写是如何塑造人物的等等。4.结构:小说情节各部分的安排,内容之间的关系等。包括线索、思路和结构

15、手法和结构形式等。小说中有一些经典的结构,如项链式结构,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与伏笔相关)等等。还有倒叙手法、设置悬念、伏笔与照应等等。小说的线索有时空线索、人物线索、物线等等。【二】非典型小说非典型小说,是相对于传统小说强化情节和人物而言,它淡化情节、弱化甚至虚化人物。不写那么多的巧合、偶然、生死矛盾、巨大的悬念,而是力求写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平凡朴实,写平凡中的意义。有独具特色的“那一个”(作品的特色)。如王安忆的小小说比邻而居(2015全国卷)。非典型性小说文本特点:内容上:市井生活小人物;形式上:非典型性文本淡化情节虚化人物凸显个性;范围上:中外名著热点。艺术上:均有与众不同的“那一个”。非典型小说的精彩处,当然也是难以读懂的原因。如:舒缓的叙事风格、绵密的心理描写、琐屑的市井生活、韵致的场景描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