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81869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课外古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课外古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课外古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课外古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山中杂诗【南朝】吴均【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居然从窗户里飞了出来。】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

2、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特色本诗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这一主题。句句写景,句句有情。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答: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3、“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可否改为“望”字?谈谈你的看法。答:不能。因为“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

3、境界开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所以不能改。4、 诗中说明怎样一个道理?答: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二)竹里馆【唐】王维【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畅销、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1、月夜竹林的幽静,以弹琴长啸反衬。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

4、有哪一些?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独坐、弹琴、长啸3、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中表现出来的画面。诗人独自坐在幽深静谧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诗人在这里,只有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竹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主题写诗人在竹林中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特色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三)峨眉山月歌【唐】李白【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

5、)出蜀途中所作。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1、 本诗作者是被称为“诗仙”的李白,字太白。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明月悬挂山间,犹如青山吐月;皎洁的月影,皎洁的月影倒映在平羌江面上,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3、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

6、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思乡诗)。特色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答: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朋友)的思念之情。2、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

7、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2、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

8、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3、 “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

9、的关键。(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主题写诗人在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于是引发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 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答:“暗”有断续、隐

10、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五)逢入京使【唐】岑参【此诗作于天宝八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念之情。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译文: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1、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2

11、、 赏析“故园东望路漫漫”。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臵,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五、逢入京使(岑参,唐代,边塞诗人。)1、“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2、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答: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

12、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六)滁州西涧【唐】韦应物【此诗写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自”是全诗的诗眼,“舟”是诗人的自喻。&译文:1、带

13、韵译文我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2、通俗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1、请描绘“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急骤地飘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家去了,只见一叶小舟系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2、“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这两句诗。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

14、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韦应物,唐代诗人。)主题本诗写作者春游滁州西涧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特色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诗中有画,景中寓情。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表现出来的景象。答:我独爱这涧边生长的野草,是那样幽静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树林的深处,不断传来黄鹂鸟的叫声,是那样婉转动听。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已没有人渡河,只有一只小船独自悠闲地横泊在水边,任凭潮来潮去。2、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答:生于偏僻之处

15、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3、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答:“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4、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七)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杜甫早年曾在洛阳听过李龟年的延长,如今在潭州相遇,不禁引起万千感慨,于是以此诗相赠。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世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岐王宅里寻常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