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79602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3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咨询全套课件6-小学儿童认知发展(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2,学习提要,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况 小学儿童的注意 小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 小学儿童的记忆 小学儿童的思维,3,小学儿童心理发展概况,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 (一)小学儿童的生理发展 1、身体外形的变化 小学时期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从青春期以后,生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存在性别差异 小学儿童头部生长速度减慢,四肢的增长速度依旧;进入青春期后,体格快速增长,出现长臂长腿的不协调现象。,4,2、体内机能的发育 心脏和血管的变化 肺的变化(12岁前后的第二次“飞跃”) 骨骼和肌肉的变化 3、神经系统的发育 脑重量的变化(12岁儿童脑重基本达到成人水平) 脑电波的

2、发展(意味着神经系统在质的方面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逐渐增加,5,(二 )小学儿童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1、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2、学习活动增强了小学儿童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自觉性 3、学习活动促使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不断发展 4、学习活动促进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6,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迅速性 (二)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 (三)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露性 (四)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可塑性,7,小学儿童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不仅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而且伴随着心理过程的

3、始终 注意的两个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8,注意的种类 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9,儿童注意的发展 注意首先是与定向反射相联系的,最初的定向反射是一种无条件反射,后来由无条件的定向反射发展成为条件性的定向反射。 3岁以前儿童的注意基本是无意注意。 3岁之后儿童开始接受学前教育,有意注意就逐步出现了 。 进入小学之后,儿童才开始能够独立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还常会带有情绪色彩。,10,研究发现: 小学二年级和五

4、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 小学二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还处于发展初期,自觉控制注意的能力差,容易被其它刺激分心。无意注意在其认识活动中仍很重要; 小学五年级儿童的有意注意比二年级儿童有了进步;在其认识活动中,有意注意已逐步取代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11,小学儿童注意的发展的特点与教学,在教学影响下,儿童的有意注意正在开始发展,而无意注意仍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影响下,儿童对抽象的材料的注意正在逐步发展,而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在引起儿童的注意上,仍然起着重大的作用。 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儿童的注意经常带有情绪色彩。,12,教学活动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有意注意: 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由于某种不必要的教具、事物等无关问题,而把儿童的注意引向不必要的方向去。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对小学低年级儿童,观察其外显行为,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方式、课堂组织。(活动过程的组织合理有效),13,注意的特征(品质),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 (1)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包括: 继时广度 同时广度,14,(2)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活动的性质和任务 个体的知识经验,15,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这是注意的时

6、间特征。 影响注意的稳定性的因素 工作目标的明确性 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个体的意志品质,16,3. 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分配的条件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形成了动作系统。,17,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 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明确的信号提示 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18,儿童注意品质或特性的发展,1.注意广度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注意范围很窄。 有研究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广

7、度不足四个客体;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为56个客体。 一般成年人的注意广度是7-8个点,而初中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广度就为6点,也就是说在初中时,注意广度已达到成人。 注意的广度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19,2.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 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57岁15分钟左右, 710岁20分钟左右, 1012岁25分钟左右, 13岁以上30分钟。,20,影响儿童注意稳定性的因素多种多样 概念的难易程度; 活动形式的丰富程度; 学习内容的新颖程度。,21,3、注意分配与转移的发展,注意的分配: 随着学习活动的深入和知识技能的发展,小学生的

8、注意分配能力逐渐提高。 中高年级小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可以把注意分配在几个对象上。 但整个小学阶段,儿童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比较缓慢。 注意的转移: 幼儿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年龄越小,注意转移越慢。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还不强,他们还不善于把注意从一种学习活动转移到另一种学习活动上。 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生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主要取决于对先后两种注意对象的兴趣。,22,4、儿童注意的培养,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2)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3)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4)培养儿童有意注意的能力 5)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6)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23,小

9、学儿童的感知与观察,什么是感觉? 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观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分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24,小学儿童知觉的发展,什么是知觉?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 知觉以感觉作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成分的简单总和。,25,小学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有观察力的人善于发现对象本质的、典型的却不太显著的特征。 观察能力是小学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6,小学儿童观察能力的发展阶段,1、认识

10、“个别对象”阶段 2、认识“空间对象”阶段 3、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4、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小学低年级儿童大部分处于认识2、3阶段,中年级处于第3阶段,高年级处于第4阶段。,27,小学儿童观察品质的发展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方面 从观察的目的性上看。 初入学的儿童,观察的目的性较低。 他们一般还不会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任务,即使对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排除干扰,集中注意观察的目的。 他们的知觉主要由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人兴趣、爱好所决定。,28,2、观察的顺序性方面 从观察的顺序性看。 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常常东看一下西看一下,看到哪里算哪里。 中、高年级学生观察的顺序性有较

11、大发展,一般能做系统观察,而且在表述观察的情况前,往往能先想一下再做表述,即把观察到的点滴材料进行加工,使观察内容更加系统化。,29,3、观察的精确性方面 低年级小学生观察事物极不细心、全面,常常笼统、模糊,只能说出客体的个别部分或颜色等个别属性。 对事物间细微的差别难以觉察,不能表述。,30,4、观察的深刻性方面 低年级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难以从整体做出概括,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31,比奈等人认为儿童观察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列举阶段(36岁); 描述对象阶段(714岁); 解释对象阶段(15岁以后)。

12、,32,儿童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具体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有利于儿童观察力的培养的; 其次,要在活动中注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 同时,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既要同中求异,也要异中求同。,33,例如:通过绘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引导孩子用“心”进行观察。 抓住被观察物的大致轮廓和突出的特征。学会在观察中抓住重点,抓住有代表性的特征。 恰当的语言提醒是不能缺少的。 运用观察绘画再观察再绘画的方法指导儿童画画的经验。,34,小学儿童的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的事物的反应,它由识记、保持、再现(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构成。 记忆的分类: 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划分: 形象、语词逻辑、情绪、运动记忆 根据记忆是否

13、与特定的时空分类有关分类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根据记忆有无特定的目的和专门的方法划分 无意记忆和有意记忆 根据主要保持时间和容量大小划分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5,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 瞬时记忆具有鲜明形象性,有相当大的容量,保存时间是0.25秒到2秒。 进一步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36,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是2秒到1分钟。 瞬时记忆被有选择的注意内容进入短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内容多以声音形式存储,也能够以图像存储。 有时也被称为工作记忆。 短时记忆容易被干扰。(电话号码

14、),37,保持性复述能帮助把短时记忆的内容送入长时记忆系统。在无复述的18秒钟后,短时记忆内容很可能永远消失。(记姓名的技巧) 整合性复述能帮助我们建立永久性记忆。就是在重复的过程中把新的信息与已有的记忆和知识整合起来。(阅读书本的分析、消化性思考),38,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39,小学儿童识记的特点,由无意识记为主向有意识记为主转化 由机械识记为主向意义识记为主转化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意义识记的保持量总高于机械识记,40,保 持,保持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

15、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存储在人们头脑中的过程。 保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保持阶段存储的经验会发生量和质的变化。,41,量方面的变化: 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质方面的变化: 1、内容简略和概括 2、内容变得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3、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者更为夸张和突出,42,小学儿童保持的特点,(一)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 具体材料的保持优于抽象材料阅读 具体材料和抽象材料保持的区别随年龄增长逐渐缩小 (二)保持时以视觉加工为主 (三)逐渐使用复述策略来保持信息,43,再 现,再现是从记忆库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再现的两

16、种基本形式是:再认和回忆。,44,再 认,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再认的成绩通常优于回忆。 再认记忆测验显示,人对图片、相片或者其他视觉输入的信息保持得相当精确。,45,影响再认的因素,再认依赖于材料的性质和数量 再认依赖于时间间隔 再认依赖于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再认依赖于个体的期待 再认依赖于个性特征,46,回忆,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回忆的分类: 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 直接回忆和间接回忆,47,遗 忘,记忆最大的变化就是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学习材料为无意音节) 无意音节学习后遗忘曲线开始迅速下降,然后逐渐缓慢下来。 有意义内容不像无意义音节遗忘那么快,语义记忆和内隐记忆一般不会遗忘。,48,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 识记材料的性质、数量 学习程度 识记材料系列位置 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 识记者的态度,49,小学儿童回忆的特点,从不会搜索和追忆向开始会搜索和追忆发展 从不会评价自己的回忆向学会自我评价发展,50,教学过程中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有的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