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78956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DF 页数:136 大小: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及操作(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操作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与操作 长兴金陵高级中学周杨经 联系电话:13587258711 什么是心理辅导活动课?什么是心理辅导活动课? 1. 1.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及及 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成长中的中的 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 动。动。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增强教授吴增强教授 2.心理辅导专门活动指的是根据学生的身 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 旨在促进其更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

2、 的一种教育,它的表现形式可以称之为活动或 课程(注:这种课程即操作状态的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也是心理健 康教育的核心) 华中师大刘华山教授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课程吗?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不是知识传授课 程,而是一种心理辅导活动。 学者的观点 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辅导,经由团体动 力的过程使学生获得辅导,协助学生透过参与团 体活动而认识自己、认识环境及认识他人,培养 他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颜若映(1986) 班级辅导是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发展性的问题为主要内容,对全班学生所 进行的团体辅导。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 辅

3、导研究所教授廖凤池( 1993 ): 国立政治大学李坤崇教授观点 班级团体辅导以全班学生为对象,运用 适切的辅导策略或方法,借着团体互动, 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 为,调整认知与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 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班级团体辅导与团体咨商最大的差异, 在于团体咨商依据咨商目的筛选参与学生, 然而班级团体辅导无法筛选学生。 防止学科化倾向要注意的几点: 一是在一般情况不要去解释心理学的 概念术语,基本态度是“不绝对禁止,不 正面提倡”。 二是不要多写板书,不要追求文化课 上那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投影 的使用也主要是为了呈现情景材料,而不 是为了诠释概念。 防止学

4、科化倾向要注意的几点: 三是在活动课上不要用大块时间去读教材, 或齐读投影片上的语句,或者在教材上划杠杠、 标重点; 四是从课堂组织形式看,要改变文化课“传 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就要尽可能地改变插 秧式的座位排列方式. 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作用心理辅导活动课的作用 解决学生解决学生成长成长中的问题。中的问题。 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协助学生重新评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调整认知,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调整认知,增进因应能力,以预防或解决问 题,并激发学生潜能。题,并激发学生潜能。 协助学生探索和发展与需求有关的想法、感 受和行为。 提供学生发展阶段所需的技巧和能力。 协

5、助学生透过参与团体活动而认识自己、认 识环境及认识他人,培养他适应社会的能力, 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谁来上心理辅导活动课 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 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 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 导。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 要(要(2012年修订)年修订) 1.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2.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持有C证及其以上 证书的教师) 3.班主任 如何设计与操作心理辅导活动课?如何设计与操作心理辅导活动课? 1.1.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相关理论知识。 2.2.了解学生特

6、点和学生所在班级情况,了解学生特点和学生所在班级情况, 3.3.确定恰当的活动主题和目标。确定恰当的活动主题和目标。 4.4.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确定学习与主题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确定 活动课的理念。活动课的理念。 5.5.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精心设计活动方案 6.6.认真组织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过程认真组织好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过程 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基础 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团体辅导是发 展性和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强调不同 发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强调艾里克 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强调团体动力“ 场”的构建、强调共同目标、团体气氛、成员的 正向互动、

7、信息的多元回馈) 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班级社会小环 境、同伴团体、师生关系和朋辈心理互助) 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课堂生态系统 与调控、强调归属感与内聚力) 【相关理论视点相关理论视点 】 团体: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彼此互动团体:指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彼此互动, 并使每一位成员能够影响他人或受他人影响的并使每一位成员能够影响他人或受他人影响的 集合体集合体。Shaw,1981)徐西森.团体动力与团体辅) 团体乃是由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成员组合而团体乃是由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成员组合而 成成,成员之间产生交互作用成员之间产生交互作用,且有一致的目标且有一致的目标 的组织的组织。钟志农.心

8、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2007,7)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1)必须有共同目标;必须有共同目标; (2)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与规范;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与规范; (3)必须有成员之间的互动必须有成员之间的互动。 一、团体动力学一、团体动力学 班集体(团体)发展四阶 l.初建时松散群体阶段 2.转化中的散聚群体阶段 3.形成内聚的集体阶段 4.发展成熟的集体阶段 (1)团体提供了不同的资讯及多元的回馈;)团体提供了不同的资讯及多元的回馈; (2)团体能改变自我概念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团体能改变自我概念并增进对他人的了解; (3)团体能使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感受或体验;)团体能使成员之间产生共同的感受或

9、体验; (4)团体创设了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实验机会。)团体创设了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实验机会。 团体的功能:团体的功能: 学者何长珠(1997)曾定义“团体动力” 为“团体一旦开始运作后,所产生并持 续改变的一种影响力量”。 黄惠惠(1998)则认为团体并非静止不 动的,是动态而有生命的组织,这个生 命体是由“人”及“他们的互动(团体 的过程)”所组成,而团体的过程会产 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这 就是“团体动力”。 什么是团体的动力? Kurt Lewin (勒温)於於1935研究团体动力时,研究团体动力时, 认为团体动力乃是所有作用于团体之力,他认为认为团体动力乃是所有作用于团体之力

10、,他认为 这些作用力应包括内、外在对团体产生影响之力这些作用力应包括内、外在对团体产生影响之力 量(引自黄玉,量(引自黄玉,2000) 团体动力存在于成员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团体动力存在于成员互动的行为世界之中; 团体动力是团体中的“力的磁场”团体动力是团体中的“力的磁场”(勒温) 团体中一种相互牵动的关系。 团体的动力: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团体的动力: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 的各种存在的驱动性的力量,包括被人们觉察到的各种存在的驱动性的力量,包括被人们觉察到 的(如人际间的互动、互相间言行的影响、团体的(如人际间的互动、互相间言行的影响、团体 认同的规范等)或者未被人们觉察到的一

11、些现象认同的规范等)或者未被人们觉察到的一些现象 (如团体的风气、舆论、潜规则等)。(如团体的风气、舆论、潜规则等)。 (钟志农.心理辅导活动课操作实务.宁波出版社,2007,7) 什么是团体的动力? 在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班级集体 的发展阶段、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 以及上课时学生座位的安排等可以看做 是心理辅导活动课团体动力发展的外在 影响力量, 一堂心理辅导活动课上生生互动和 师生互动可以看做是影响心理辅导活动 课团体动力发展的内在力量。 团体动力的外在力量和内在力量 教师的辅导与态度教师的辅导与态度 活动的设计与推进活动的设计与推进 学生的参与与互动学生的参与与互动 感受的关注与分享感

12、受的关注与分享 班级心理辅导中团体动力的形成:班级心理辅导中团体动力的形成: 影响班级团体动力的主要因素 (一) 心理辅导教师 (二)班级学生个别化特质 (三)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或社 会环境) (四) 规范 (五)吸引力 1. 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师生关系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班主任教师的互动风格是所有影响班级环境的 因素中作用最突出者。”江光荣(2002) 二、社会心理学二、社会心理学 教师的行为教师的行为学生的参与态度学生的参与态度 “控制型”:控制型”: 指令、说教、提示、训诫等指令、说教、提示、训诫等被动、冷漠、对抗或消极顺从等被动、冷漠、对抗或消极顺从等 “民主型”:

13、民主型”: 接纳、认同、赞赏、协助等接纳、认同、赞赏、协助等积极、自发、主动、合作等积极、自发、主动、合作等 【相关理论视点相关理论视点 】 皮特和怀特四类教师 教师行为类型特点学生反映 强硬专断型:要求学生即刻无条件 地接受一切命令,对学生很少给予表 扬,对学生时时严加监视。 学生对这类教师往往很厌 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学习被动。 仁慈专断型:这类教师表扬并关心 学生,但他们表现的过于自信,以他 们自己为班级一切工作的标准。 大部分学生喜欢这类教师, 但各方面都依赖教师,学 生自身没有多大的创造性。 放任自流型:这类教师没有明确的 目标,很难作出决定,既不参加学生 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

14、或方法。 学生不仅道德差,学习也 差;根本没有合作,谁也 不知道该做什么。 民主型:教师和集体共同制定计划、 作出决定,乐于指导帮助学生,鼓励 集体活动并给予客观的评价。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相 互帮助,工作质量很高。 2. 朋辈互助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朋辈互助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年龄相近年龄相近关注问题相同关注问题相同 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享有共同的价值观念、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 特有的“同伴文化”特有的“同伴文化” 个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习惯等的形成和个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习惯等的形成和 发展发展 研究表明,个体是通过观察同伴的行为来习 得新的社会行为的,同伴是其重要

15、的榜样源,习 得行为会因为不同的强化而得以表现或受到压抑。 3. 班级气氛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班级气氛对学生个体成长的影响 班级气氛指的是一种团体的社交气氛。班级气氛指的是一种团体的社交气氛。 “态度的转变并不仅仅由于听到他人的观 点。讨论中的积极参与会比消极聆听更容易 导致态度的转变。群体的成员对别人的 观点重复得越多,他们就越可能在不断的复 述中认同这些观点”(Brauerothers,1995) 4、乔韩窗口理论、乔韩窗口理论 主题选择必须符合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宗旨主题选择必须符合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宗旨 促使心理成长促使心理成长 如何确定恰当的活动主题? 成长就是往正确的方向改变 针对当前学

16、生最需要解决的普遍性问题 是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共同 的发展性问题 也可以是社会发展对人提出的新的要求 也可以是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的主题 也可以是与学校相关工作相配合 主题选择范围主题选择范围 确定主题需要思考的问题: 1、为了学生的成长成长什么?怎 么促进成长? 2、为了预防学生出现心理不适应问题、 心理困惑、心理危机可能会出现什么心 理不适应问题、心理困惑、心理危机?怎么 才能抢先一步,真正做到有效预防? 阶段阶段年龄段年龄段心理冲突心理冲突人际交往范围人际交往范围相应获得的品质相应获得的品质 1 10 0- -1.51.5岁岁信任对不信任信任对不信任母亲母亲希望信任希望信任恐惧不信任恐惧不信任 2 21.51.5- -3 3岁岁自主对羞怯怀疑自主对羞怯怀疑父母亲父母亲意志自制意志自制自我怀疑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