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其二)_教案3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78824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嵬(其二)_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嵬(其二)_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嵬(其二)_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嵬(其二)_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嵬(其二)_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嵬(其二)_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嵬(其二)_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嵬(其二)教案3一、导语设计谁来给我们说一下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的名字: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闭月)、杨玉环(羞花)。杨贵妃狐臭,发明了花瓣浴;西施脚大,发明了长裙;王昭君斜肩膀,发明了披肩;貂蝉耳朵小,发明了钗子。安史之乱发生以后,明皇携着贵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禄山率兵追赶,不仅要唐朝的江山。还要美女杨贵妃。途经马嵬坡,右龙武军将军陈玄礼等六军将士认为杨家祸国殃民,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唐玄宗为了稳定军心,乃杀杨国忠。左右羽林军和左右龙武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被迫将玉环赐死,死时38岁。虽说红颜祸水,但一个女

2、人的命运怎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衰败。无论是自尽还是被迫,都只是唐玄宗的替罪羔羊。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二、文本解读(一)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关于马嵬(其二):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

3、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2基础积累。马嵬(wi)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宵柝(tu)(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驻马(指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二)整体把握(1)请学生自读课文,明确感情基调。感情基调:讥讽批判。(2)了解全诗的大体意思。明确: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

4、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三)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找出不懂得地方)1首联中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在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写出了玄宗之悲。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

5、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2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昔

6、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

7、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3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

8、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4尾联诗人李商隐发出慨叹,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

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

10、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四)读法指导1教师范读(提示:)教师范读,放录音两次。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2学生齐读。个别读,男女声分别读。(五)分析鉴赏1马嵬(其二)的巧对。对偶,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借对,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

11、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2章法结构。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

12、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3李商隐把诗当成了自己的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在第一联和第二联中看到了别人所说的的是“诗病”,即“徒闻” 、“空闻”这两个同义反复的词,这是古诗的大忌,义山不可能不考虑到这样的低级错误,或许他就是故意留下破绽,让我们不要把这首诗当作一首政治讽刺咏史诗来读,诗中有他自己落魄生涯的书写和影子,因为李诗中常有的一个情感基调就是“徒”和“空”。据一些资料显示,李商隐虽不是帝王,但他同李白、李贺生前一样坚信自己是唐王宗室、嫡系皇亲。而且义山也有着军旅生涯。有了这个前提

13、,我们再来读这首诗的话,是否能感觉到义山其实只是借李杨之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呢?完全可以作为义山对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毫无建树的感事伤怀。这样的话,诗就有了另一层意义,我这里不再作细致的分析。但是最后一句“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中的“为”不仅可以理解为“作为”,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为了”,意思说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心系天下、为了天下颠沛流离,还比不上一个卢家莫愁女可以享受那种安定的、祥和的生活呢?痛苦身世的伤怀和抱负的未能施展的两相对比,所谓“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正是义山借李杨之事所隐喻的。三、课堂练习马嵬二首(其一)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

14、过马嵬。【赏析】天宝十四年(755年)东平郡王、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叛乱。范阳即幽州,在今河北省,古属燕国、冀州。“冀马燕犀动地来”即是说此事件。犀,犀利,指刀剑兵器。逃难路上,六军威迫唐玄宗下令缢死了“红粉”杨玉环。758年初,玄宗也抑郁而死。所以说他“自埋红粉自成灰”。杨贵妃佳人绝色,明皇认为她能“倾国倾城”,以至放心地“从此君王不早朝”。果真如此,危难来时只要玉环使个媚眼,何愁安禄山不“倾马倾人”,何必路经马嵬仓皇逃难?四、课堂小结李商隐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从马嵬(其二)一诗颇能印证,请大家课后仔细体会。五、作业设计背诵马嵬(其二)一诗。板书:马嵬(其二)唐玄宗海外徒闻他生未卜(赐死)境空闻宵柝无复晓筹杨贵妃牛郎与织女(对比) 卢家保住莫愁(对比) 意讥讽批判 玄宗之悲(荒诞) 马嵬之变(对比讥讽批判) 义山之叹(对比、反问)(怀才不遇毫无建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