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祝福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78672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祝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论祝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论祝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祝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祝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祝福中的祥林嫂在这个世界,女性生存的价值是通过男性的判定,才获得认同的。祥林嫂是中国女性生存处境的一个象征,她反映了女性在失去丈夫(生存价值的判定依据)后,向这个世界寻求自我生存的许可证的奋斗过程,以及所遭受的精神上的戕害与心灵的失落。鲁迅从一个女性身上展开了对社会及人的双重批判,从人的精神领域反思了生存价值的深刻含义。 祥林嫂一生经历了四大波折:丧夫后逃到鲁镇做工;被婆婆出卖强嫁到贺家拗;后夫死于伤寒,儿子被狼叼去,自己被大伯赶出屋;重返鲁镇做工遭歧视,被看成是“伤风败俗“的女人。这四大波折使她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从而使她一步一步走向绝境。在走向绝境的过程中,鲁四老爷自然要负主要责任:

2、他吩咐四婶不让祥林嫂沾碰祭祀用的器具,使祥林嫂的精神支柱完全摧毁。逼她再嫁,将她卖进深山里坳的婆婆,赶她出门的大伯,用地狱之类的迷信来恐吓她的柳妈,荐她又合伙抢她的卫老婆子,还有鄙视她、嘲笑她、侮弄她的鲁镇一些人,所有这些人对祥林嫂的死都多少不等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都使祥林嫂在精神上受到或大或小的打击,从而使她不停地往死路上赶。就是“我“的回答,也多少加速了祥林嫂死亡时刻的到来,使祥林嫂带着对死后的恐怖离开了人世。 大多数人认为祥林嫂不具备反抗精神,而我却觉得她有反抗精神。首先她是从家逃到鲁镇上的。之后又在改嫁时自杀,虽然自杀未遂。祥林嫂在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死后没有选择服侍婆婆而是逃到鲁镇

3、。一个寡妇只身逃到陌生的镇上是多么的艰难啊。因此她才会特别珍惜做工的日子。这样认真工作不偷懒就是甘于做奴隶?可命运却没有满足她这小小的愿望。婆婆与卫婆子把祥林嫂强了回去,逼婚,祥林嫂用死再次反抗了婆婆,可仍然是命运让她没有死成,祥林嫂也只好就这样继续活下去,过了一段好日子,命运,有是命运,让祥林嫂的丈夫和孩子相继死去了,之后房子有让大伯收走,一个单身女人,有怎能敌的过丈夫的不讲理的亲戚,“走投无路,只好来求老主人。”死了两位丈夫与孩子的祥林嫂再也受不住了。向别人诉苦,捐门槛,只是她想减轻一下心理上的负担。正当祥林嫂要重新开始时,四婶的态度彻底地把祥林嫂的希望打灭了,于是祥林嫂就变成了乞丐,最后

4、通过“我”为导火线,死去了,祥林嫂的一生,只能用命运不堪来解释,祥林嫂是一个纯粹的悲剧人物。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我不认为祥林嫂有可恨之处,一位死了两位丈夫的女人,我们还应该责怪她吗? 以上这些人有的是自觉地把祥林嫂往死路上赶,更多的则是不自觉而为之。但不管是哪种人,他们的言行都是由某种思想观点所支配的。那个时代,女人,尤其是下层女人,社会地位非常低下,更何况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寡妇。正因如此,鲁四老爷轻视厌恶祥林嫂。鲁镇一些人也嘲笑欺侮祥林嫂。还有,那个时代人们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这样,祥林嫂的婆婆在大儿子已死而没能留后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要攒钱,为小儿子娶一房媳妇以续香火,没钱怎么办?卖祥林嫂是比较好的办法,这样,卫老婆子的行为(合伙劫她)也就有了很好的注脚。最后,由于那个时代鲁镇的人照例相信鬼,因而柳妈恐吓她,甚至连“我“这个根本不信鬼的人在那种具有浓重迷信色彩的环境中,回答祥林嫂提出的问题时也变得软弱无力,从而加重了末路人的苦痛。 我认为,封建礼教和迷信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以“女人祸水论“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观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不是全部)及迷信思想支配着的自觉不自觉把祥林嫂往死路上推的人,导致了祥林嫂的肉体和精神遭受到严重摧残,并使她最终沦为乞丐,被活活饿死、冻死、吓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