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77024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8.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体系构建】,答案速填: 协调一致 相互制约 物质循环 地貌 水文 从沿海向内陆 地形起伏,【主干自查】 1.对照气候类型图写出其对应的自然带名称。 提示:,2.指出三种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分异基础和表现。 提示:(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3.指出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提示:(1)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

2、境的整体性 【典题探究】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 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 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 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堪察加半岛南北、东西气

3、候和自然景观差异明显,森林主要分布在南部。 信息:熊以鱼类为食物;而鱼类主要溯河流而上。,(2)图像信息。 信息:结合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半岛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信息:由图中等高线可以判断中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且海拔较高。 信息:图中甲处位于山脉的西南部,有河流经过。,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和_,图中地形以南北走向 山脉为主,夏季盛行_季风,山脉东侧为_坡,降 水多;西侧为_坡,降水少;山脉海拔高,气温、降水 垂直变化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气温,降水,东南,迎风,背风,(2)关键词“大型”“野生动物数量较少”:大型动物 的生存

4、需要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和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 纬度高_不足植被数量少、种类少食物缺乏, 食物链单一大型动物数量少。纬度高气候_ 冬季漫长,生存环境恶劣;区域空间小地形起伏_ 适宜生存的地区小大型动物数量少。,热量,寒冷,大,(3)关键词“近距离拍摄熊”:考虑三个角度,一是该地 有熊经常出没有河流鲑鱼溯河流而上提供丰富 _,二是近距离需要考虑安全有_分布可隐蔽, 三是考虑拍摄的天气条件背风坡,_。,食物,森林,晴天多,【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

5、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几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母题拓展变式】 1.堪察加半岛上多火山的主要原因是地处 ( ) A.板块的消亡边界 B.板块的生长边界 C.板块张裂地区 D.板块内部 【解析】选A。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的碰撞边界即消亡边界,故地壳运动频繁,岩浆喷发而形成火山。,2.分析堪察加半岛西侧海域成为“太平洋冰窖”的原因。 【解析】冰窖突出气候寒冷,结合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分析,结合图中信息,该海域纬度高,气温低;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山脉西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6、;此地受千岛寒流影响,降温减湿;同时三面为陆地,与其他海洋进行热量交换作用弱。,答案:纬度较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剧烈;沿岸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海域封闭,与大洋热量交换少。,【答题技法】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2)“一果多因”的推理。“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7、,(3)“一因多果”的推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如在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题组通关】 (2016全国卷)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1、2题。,1.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

8、冻害高发,是因为该 坡 (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解析】1选C,2选D。第1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第2题,东北地区位于季风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冬季,强烈的西北风使山地的西北坡成为迎风坡,受大风影响,产生冻害。,(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3、4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9、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 是 (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解析】3选C,4选B。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故湖面面积缩小,芦苇大量死亡,故湖泊自净能力减弱。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该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主要是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故应采取的措施是退耕还草、保护水源。,【加固训练】 (2016青岛一模)冻裂(林木)是指林木向阳面受冬季昼夜温度剧变致使树干纵向冻裂。在高寒地区的疏林地受害更重。冻裂一般不会直接引起树木的死亡,但可降低产量和品质。下图示意我国东北

10、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米)。据此完成(1)、(2)题。,(1)图示M、N、T、S四地中,林木冻裂灾害最重处与图中海拔最高处的高差最接近 ( ) A.400米 B.600米 C.800米 D.1000米 (2)推测疏林地受害更重的原因是 ( ) A.树干的庇荫状况差 B.受冬季风影响大 C.易受病虫害侵袭 D.生长快,木质差,【解析】(1)选B,(2)选A。第(1)题,材料显示冻裂灾害主要发生在向阳面,图中四地中只有M位于向阳面。M地海拔在400600米,而图中最高处海拔为1 0001 200米,故两地高差介于400800米。第(2)题,疏林地由于枝干稀疏,故树干的庇荫状况差,昼夜温差更大,受冻

11、裂危害更严重。,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命题角度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典题探究】 (2015江苏地理)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1)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2)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 是 (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图像信息:信息:位于黄河流域,属于_气候

12、区。 信息:位于长江流域,属于_气候区。 信息:位于雷州半岛,属于_气候区。,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热带季风,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南迁路线依次呈现”:自北向南经过的气 候区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 风气候,故其对应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_ _林、热带季雨林。 (2)关键词“土楼”:图中土楼形态主要是围墙高大、 只有一个门的圆形,结合客家人从北方迁来,因此可判 断为安全防御。,亚,热带常绿阔叶,【答案】(1) C (2) A,【母题拓展变式】 1.客家人南迁过程中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13、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选A。客家人南迁过程的景观变化主要体现了自然景观的南北更替,因此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下列与图示中客家民居地形区的自然地理景观不符的是 ( ) A.红壤广布 B.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 C.平原广布,土壤肥沃 D.径流年际变化大,【解析】选C。图示客家民居位于江南丘陵,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该地区土壤多为红壤,土壤贫瘠;靠近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灾害影响;为季风气候,径流年际变化大。,【答题技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

14、思路进行:,命题角度2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典题探究】 (2016全国卷)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 (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 处 (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考场思维模式】 第一步:审材料,获信息。 (1)材料信息。 信息:磷的累积

15、与土壤水分呈正相关,与气温、流水侵蚀呈负相关。 信息:我国四川省地处亚热带,山地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2)图像信息。 信息:磷累积量高值区分布在海拔4 000米左右。 信息: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较小。,第二步:析设问,抓关键。 (1)关键词“磷高累积区”:磷高累积区位于海拔4 000 米左右,气温较_,且生物生产量较_,故自然带为高 山草甸带。 (2)关键词“2 0003 000米处”:与磷高累积区相比 气温较_,生物生产量较高,地表径流量较_。土壤 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该地区磷含量少,说明土壤含 水量较低。,低,低,高,大,【答案】(1) A (2) C,【母题拓展变式

16、】 1.说明该山坡4 500米以上地区没有磷累积的原因。 【解析】无磷累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土壤发育或土壤发育差,结合海拔可判断大致位于冰雪带。 答案:海拔高,气温低,主要以冰雪带为主,基本无土壤发育,故没有磷的累积。,2.该山地东坡自然带较西坡丰富,是因为东坡 ( ) 纬度较低 相对高度大 为迎风坡 受冬季风影响小 A. B. C. D. 【解析】选B。该山地位于四川省西部,西部为青藏高原,海拔高,东侧为四川盆地,地势相对较低。东坡相对高度大,且为迎风坡,故自然带丰富。,【答题技法】 1.影响山地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一般来说: (1)低纬度雪线高,高纬度雪线低。 (2)阳坡雪线高,阴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