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74937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加工技术及应用》(精品)(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加工技术与应用 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实训中心 模具教研室 王学军,课程设计内容,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 : 电加工技术与应用是我院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后实施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科学合理的分析学院办学定位,明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通过对模具的设计、制造行动领域进行分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该课程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采用校企合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形成的一门集教、学、做于一体的课程。,一、课程概述,本课程2007年列入我院重点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 (1)课程组成员在200

2、9年指导的山东省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获得二等奖; (2)课程组成员在2009年参与学院实践教学运行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科研建设,得到学院专家的好评; (3)课程组成员在2008年参加的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4)课程组成员在2008年主持编写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 (5)课程组成员在2007年指导的毕业设计汽车门板冲孔落料模具设计获得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一、课程概述,2.课程设计的理念 : (以提高就业导向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 (1)根据课程性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 (

3、2)课堂上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克服以往因示教而占去大量时间的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整体思维,逻辑思维,独立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3)本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 的教育观念,突出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 (4)将实践与工作过程结合,明确每一个实践任务的目的、步骤和要求及所需知识点,真正将教、学、做合一。,一、课程概述,3.课程建设的特色与创新: (1)课程建设的特色: 学习内容来源具体任务:以具体零件加工任务承载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贯穿于工作过程:以零件加工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学习过程;

4、 学习资源力求丰富多彩:以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机床实际操作、网络等教学资源支持学习;,一、课程概述, 学习环境体现多样化特点:以多媒体教室(工艺分析)、一体化实训室(绘图、编程、加工)、校外基地(顶岗实习)等创建工作化学习环境; 学习评价依据任务的产品:以零件加工质量评价学习效果; 指导教师结构“双师”型:创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提供学习指导; 人才培养过程的“素质化”:以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为主题开展素质教育。,(2)课程建设的创新: 课程设计项目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学习评价依据任务化的产品 A) 学习成效评价 B) 生产性实训成效评价 C) 知识测验考核,一、课程概述,指导

5、教师结构“双师”型 教学团队10人中,6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9人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4人持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8人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已经形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 人才培养过程的“素质化” 教学团队本着“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人才培养观念,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坚持为学生开展就业观、成才观的素质教育,帮助学生确定“立足一线成才”观念。,一、课程概述,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主要就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系列实践专家研讨会和行业、企业的调研,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电加工技术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与描述,明确了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与

6、职业能力,为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 根据市场的调研,教学目标是培养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编程及机床操作能力,了解现代设计方法和信息化制造技术,适应模具制造行业生产、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如下:确定了3个主要就业岗位、5个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确认,就明确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如下表所示:,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2专业课程体系 电加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即将陈述性知识与过

7、程性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训练整合、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整合、工作过程与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整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典型零部件绘制与造型、机床的操作等课程学习,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后,进行顶岗实习,主要岗位在生产车间进行机床的操作和产品零件加工等。顶岗实习使学生对模具零件产品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图样所赋予的制造信息有更直接的感受和探研,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专业学习。,三、课程方案设计,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1)具体性学习内容保证了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电加工技术与应用课程在企业专家研讨会的支持下,开发了5个典型零件的

8、电加工任务,并以此作为学习的内容。每一个零件加工任务,按加工工作流程划分为“制定工艺方案编制加工程序 模拟加工验证实际加工操作零件产品检验”五个工作化的学习过程。学生从接到学习任务,到加工出合格零件,其加工对象、加工方法、使用设备、测量工具、环境条件等,与现实的工作基本一致。并且,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学生都会经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完整工作过程。,三、课程方案设计,(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针对专业的需求,做到“内容服务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不能是已学知识的重复或简单综合、拼凑,注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以强化学

9、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适用创新人才的培养。,三、课程方案设计,(3)与职业素质培养和提升后续发展能力相适应:课程教学中会安排学生资料搜集、整理、交流、讨论来培养学生的热爱专业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等职业素质及自主学习、资料搜集、整理、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工艺分析设计,合理选择机床参数,正确操作机床等内容的学习,及基本工艺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来提高学生的后续职业发展能力。,三、课程方案设计,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内容的组织: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课程的教学组织设计所追求的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的

10、是教学做一体化,体现的是以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为导向。在学习情景中的学习单元设计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排序原则,完成每一阶段的各个任务的加工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实现从“新手”到“熟练”再到“高手”的培养过程,学习情境设计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三、课程方案设计,按电加工机床的类型划分为线切割加工、电火花加工学习情境。 按零件加工的复杂程度,每一学习阶段分别安排 3个和2个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加工学习任务。从各个学习任务中可以体现出机械零件的电加工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都融合在本课程的5个学习情境中。学生通过接受具体的工作任务,经历教学“六步法”等环节,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实现其知识、能力

11、和素质的培养。,三、课程方案设计,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以高等职业学院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课程结构与教学计划的整体要求,注意电加工技术课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相应专业课的衔接,按照“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实用人才”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贯彻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要贯彻产学结合的思想,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观察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的培养。,三、课程方案设计,(2)内容的安排: 课堂教学实践化。理论够用为度,注重实践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模拟情景下,学生以角色扮演法为主,在课堂教学中,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安排的5

12、个项目内容均在电加工实训室完成,学生通过真实的加工软件和真实的机床操作完成任务。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课程方案设计,对上述5个工作任务,在教学实施时,学习的任务难度,教师指导工作量,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程度将呈现以下图示规律:,三、课程方案设计,顶岗实习技能化。在学院每年的第三学期实习与毕业实习阶段,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企业实际的实习任务,锻炼了技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岗位的需求。,四、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模式 课程以项目驱动方式安排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完全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和氛围,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独立分析、制定计划、教师指导、修定计划、工件加工、质量检测、总结

13、评价等工作过程,通过学生间自查与互查,自行纠正加工中的错误,并能取长补短,最终以工作小组为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展示已学知识和规范的职业技能,提高持续学习与综合应用能力。,四、课程教学设计,四、课程教学设计,2.教学方法: 电加工技术及应用课程为学生设置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方法,并以多种形式的“学做一体”教学方式支持学生的该课程学习。 (1)任务驱动教学法 (2)项目引导教学法 (3)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4)讲授和演示教学法,四、课程教学设计,3.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改善了本课程的教学条件,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如从PPT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到实际机床加工系统,取

14、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1)PPT教学课件 (2)利用实训室建立学习和操作可同时进行的教学环境,形成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学习与工作岗位的近距离接触; (3)建立以能力为核心、技能为基础、开放式全程考核系统: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考核向技能倾斜,组织操作测试;实行开放式课程考核办法。,四、课程教学设计,五、教学实践条件,1、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加强课堂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实训设备和实训环境的建设中,我们坚持以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并重的原则。近几年,学院不断加大实

15、践教学的投资力度,建有机械数控实训车间,占地 60 亩,建筑使用面积 850 M2,已建设面积为500,符合真实工作场景的电加工生产实训室与“教学做”一体的创新性教室。,五、教学实践条件,目前车间配有 “电火花数控线切割机床”:4台,型号:DK7740 “电火花成型机”: 1台,型号:EDM450; 在实训设备和环境的建设过程中,根据教学和生产岗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扩充校内实训基地,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规模,计划再增加部分设备,丰富教学内容。建设一个教、学、做融合、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其专业群的生产型实训基地。,五、教学实践条件,1、校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为适应地域经济及技术发展,本课程尚须不断开发新的技能模块,设置更多层次、更丰富的训练内容,多角度展示工业领域。,1.教学团队学术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实践还需进一步丰富,高职的教育规律还需进一步探索。 2.不断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不断修订完善本课程教材,以适应产业发展需要。 3.注重工学结合的实用性与时效性、教学进度和生产进度的衔接。 4.课程组中的相关教师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和学术科研等方面的水平,以适应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六、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谢谢大家! 敬请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