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69147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预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在校中学生犯罪的预防在21纪中国中学生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无论是对规则的严格遵守,亦或对事实的准确认定,还是对行为的道德判断,均认为犯罪的预防应当分为四点,自我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其中以学校预防和社会预防为重点。在学校和社会的预防工作中,学校应当注重全面教育,素质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学校不能只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导致学生在其它方面的教育欠妥。社会应当狠抓预防工作,使未成年人犯罪的几率降到最低。第三部分,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地方政府及司法机关在各个方面已经出台很多政策,希望通过各个单位、集体严厉打击未成年犯

2、罪。关键词 中学生 犯罪 原因 预防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的希望。可是,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却有不少的中学生染上了社会上的坏习性,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如何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已成为每个学生家庭、社会和学校值得认真思考和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就当前中学生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其对策作一浅析。计资料表明,我国中学生犯罪,尤其是受到刑事追究重大犯罪,正以每年15%的速度上升。据公安部公开的数据显示,近年以来我国中学生犯罪的平均年龄比八十年代提前了23岁。且有继续上升趋势。对此,公安部曾发出过红色警告:中学生犯罪及其低龄化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未成年

3、人犯罪在犯罪成员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成人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违法犯罪凸显、由单独作案向集体性的共同作案转化、侵犯财产犯罪严重、因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导致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家庭问题和失学辍学问题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明显、教育改造呈现反复性、校园暴力犯罪化等新的特点。未成年人自身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家庭的负面影响和学校教育模式等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一、中学生违法犯罪的概念和表现形式在我国,中学生人犯罪的概念与其他国家也有所不同,中学生犯罪这个概念,在我国还不是法律术语,只是

4、一种习惯性称呼,因此对其内涵、外延有一些不同意见。目前中学生犯罪比例逐步上升,除具有犯罪成员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成人化、智能化的特点外,又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具体表现为:(一)侵犯财产犯罪严重。根据公安部有关统计,2003年我国中学生犯罪案件中,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并且在过去6年中,盗窃、抢劫问题也比较严重,最新统计,该群体违法犯罪占一些城市违法犯罪总数的60左右。(二)因非法网吧、毒品等不良因素导致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最新统计,因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诱发的未成年人犯罪增加了5倍多。到

5、2003年底,全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达105万人,青少年占72,而且男性吸毒者80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80从事卖淫活动。中学生渴望友情、乐于合群,容易相互影响。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共同作案,形成共同犯罪。据统计,6070%的中学生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纠集多人,相互利用。(三) 过去中学生犯罪,只是勾结社会上的人才能作为,而目前大多数在校生独立性犯罪,存在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抢劫在校学生的钱财;二是团伙型近似黑社会发最;三是早恋而引发的矛盾导致的暴力伤害。(四)侵犯对象同龄化。从未成年人犯罪所侵犯的对象来看,主要是相当年龄的未成年人。“欺软怕硬”在这里就是个很好的体现

6、。表现在:未成年人绑架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抢劫未成年人,未成年人伤害未成年人。 (五)中学生犯罪的教育改造呈现反复性。 中学生思想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极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易于接受教育改造,但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有的未成年人犯过去作案手段单一,但从劳改、劳教农场出来后,作案手段更加复杂化。中学生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所犯新罪比以前犯的罪严重得多,当前我国许多大案要案和恶性案件,多系重新犯罪分子所为。特别是一些中学生累犯、教唆犯及犯罪团伙头子,虽然经过多次处理和教育挽救,但他们经多次作案强化了犯罪动机,成为熟练犯,一旦犯罪行为受到制裁或不切实际的需求

7、受阻后,不但不思悔改,不予收敛,反而疯狂地报复社会。 (六)认罪态度较好、多数有悔罪表现。中学生毕竟涉世不深,一旦被抓获后,多数能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能检举揭发同伙的犯罪事实。大多有悔改之意。 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公安部曾发出过红色警告:未成年人犯罪及其低龄化已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其特点,找准其症结,有效地预防、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摆在每一个法律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二、中学生犯罪的原因 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人犯罪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主观方面的原因,二是客观方面的原因。 中学生犯

8、罪的主观原因: (一)受好逸恶劳的腐朽思想的侵蚀,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中学生罪犯在犯罪前大多数无视自己的经济条件,经常出入酒店、舞厅、卡拉OK厅、抽好烟,喝名酒,穿高级服装,以吃喝玩乐为最大追求,以高消费显示自己的派头。这些人一旦手头拮据,便实施盗窃、抢劫。例如少年犯张某,因与其同学攀比,追求高消费,走上了盗窃犯罪的道路,开庭审判时,他毫不隐晦地说:“家庭给我的钱不算少,但还比不上别人家的多。我要人家有的我要有,人家没有的我也要有,一旦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去偷。” (二)法制观念淡薄。犯罪的中学生一般不学无术、在校学习成绩差。平时不学法,法的意识在他们头脑中几乎全无,往往在行动中我行我素,

9、不计后果,甚至犯了严重罪行还全然不知。某中学学生王某,在向其在信用社上班的嫂子借钱未能如愿,就在一个夜晚伙同两名同学乘其嫂子与另一女职工值班之机,持枪抢劫了信用社。审判人员提审时,他说:“我不懂得什么抢劫不抢劫,谁叫他们不借钱给我呢?我就是要报复报复他们一下,出出气。” (三)判别是非能力差。 中学生人阅历浅,涉世不深,思想单纯,一旦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就会是非不辩,良莠不分,走上犯罪的道路。某校李某,曾两次盗窃被拘留,他以交朋友为幌子,与某中学的学生结成帮,以吃喝引诱该校的初中生与其交往。其中的一些人,在他的影响和勾引下,由小偷小摸发展到盗窃数额较大的财物,一步步滑进了犯罪的深渊。客观方面的

10、犯罪原因:现在的中学生犯罪,与其他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一样,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忽视德育。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放松对学生德思想教育工作,致使有些学生数理化成绩是高分,而在政治上是非不分,道德品质很差,一遇到不良环境就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对寄读生的管理严重失控。有的家长为使子女能考上大学,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升学率较高的学校读书,这些远离父母的学生在外寄宿,家长管不到,学校又不管。有些人在这个自由自在的小天地里,为所欲动,无法无天。据有关资料统计,寄读生犯罪占学生犯罪的60%。(三)有些中学生犯罪与父母离异也有很大关系。父母的离异不仅对孩子的心灵是个极大的打击,而且

11、使孩子在思想上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得不到照顾,以致走上犯罪的道路。王某上小学时父母离异,王某随父生活,其弟随母生活。王某的父亲好吃好赌,很少顾及王某的学习和生活。王某初中还未毕业就经常外出游荡。在一次斗殴中王某致人重伤,被判刑3年。 (四)有的学校对后进学生往往置之不理,使他们受冷遇。有的甚至借故将后进学生赶出校门,推向社会。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后,常常破罐子破摔。在犯罪的学生中,后进学生占85%。 三、中学生犯罪的预防面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都应积极行动起来,消除和防止中学生犯罪的发生和蔓延。 (一)首先要从家庭抓起。有关部门可与中学生家庭签订防止犯罪的责

12、任状,明确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巩固家庭这个堡垒。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所面临的第一场所,父母是一个人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影响。(二)观察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一般情况下,中学生犯罪都是有前兆的,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有的中学生突然变得厌倦学习,不遵守纪律,追求奇装异服;有的中学生则染上了喝酒、抽烟等恶习,人际关系紧张,经常打架斗殴。这些坏习惯都有可能是违法犯罪的前兆,如果家长能及时发现,给以正确引导,就会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三)多与孩子谈心。这种谈心应该是朋友式的平等交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训斥。有的家长一发现孩子有什么不良言行,就

13、大骂出口,大打出手,根本不听孩子解释,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这种做法很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干脆“破罐破摔”,逐渐滑向犯罪的深渊。如果家长能够做孩子的朋友,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或许会避免许多不该发生的人生悲剧。(四)强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中学生犯罪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必须加强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建立相应的理论研究专门机构,其目的在于团结、组织、联络各地区热心研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问题,为预防、惩治和控制中学生犯罪提供对策,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别怕家丑外扬。家长应克服虚荣心理,将孩子的不良

14、言行告诉老师和邻居们,争取他们的帮助、配合,在孩子的周围形成一个监督圈,通过各方面的督促、引导,使孩子改邪归正,健康成长。 (五)实施“校园育苗”。学校是向中学生传授知识的场所,无论在教育的力量上、教育内容上、教育形式和教育时间上,都优越于其他场所,学校教育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教师应树立与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政治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法律素质,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中以身作则,与学生平等相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要加强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放在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位子,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接受良好的教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

15、,加强对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法制培训教育。通过走出去(旁听审判、听取少年犯的反思)请进来(开法制讲座、模拟法庭)等法制学习方式,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教育学生当自己遭遇不法侵害时,要及时向家长、教师汇报,要放宽心胸,有事不要深藏在心理,要说出来,要学会去跟别人沟通,不逞一时之能。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2、要进一步整治学校周边环境,有关部门严格管理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经营场所,取缔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黑网吧”;推广一批内容健康的网站,净化青少年网上空间。公安机关可在学校附近设治安值勤室或报警点,加强校园周边的巡逻。3、教师要与时俱进,改善育人方法,多奖励美德,教师要有惩戒学生的手段(不是指体罚

16、)要合理且适度。教师要善于以身作则,通过个人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上,可以模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进行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关键在于自己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它,任何时侯不要超越人的“伦理底线”,要有战胜挫折的勇气与信心,以此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格。4、抓住关键时期强化教育。调查显示:十五、六岁,容易犯罪。在校学生一般处于这个年龄段,这个时期是人的思维发展、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心理困惑最大时期。抓好这个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否则就可能出现偏差甚至误入歧途。为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犯罪,学校应针对性地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心”、心理咨询室,设心理辅导教师,从而使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发现与矫治。也可引导学生上专业心理辅导网站。条件许可的学校可以设立内部夜间电话心理咨询,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六)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社会各界要自觉地营造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