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7454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_6辛弃疾词两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辛弃疾词两首,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体悟词人在水龙吟中表达的郁闷无奈的思想感情,理解词人在永遇乐中所表达的爱国之心和老当益壮的战斗之志。 2.品味词中重点语句,体会词人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 3.理解景色和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深刻用意,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1.连线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因而其词作多抒写力图恢复统一的热情,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其词题材广泛,意境雄奇,形象生动,气魄宏伟,风格多样,豪迈非凡,把词的容量和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与苏轼

2、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曾进奏美芹十论,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但遭投降派掣肘。,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之时。 辛弃疾原来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但南宋小朝廷对他有诸多猜忌,而他仍怀着满腔热切希望,写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奉行投降主义路线的南宋朝廷以“讲和方定,议不行”(宋史本传)为理由,不予理睬。报国无门,壮志难申,辛弃疾这时心中的悲愤是可想而知的。 这一年秋天,作者登上建康城(今南京)的赏心

3、亭,面对辽阔山河,听到鸿雁悲鸣,生出无限忧思,遂成此词。,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已经66岁了。他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

4、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古今异义 可惜流年 古义:可叹,令人感慨。 今义:令人惋惜。 5.词类活用 (1)遥岑远目(名词用作动词,望,看) (2)尚能饭否(名词用作动词,吃饭) (3)赢得仓皇北顾(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4)忧愁风雨(形容词用作动词,为而忧愁),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6.经典名句 (1)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3)可惜流年,忧愁风

5、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本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其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 思维激活第二问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并注意其中的“愁、恨、断”等词。,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提示 写到了江水、山景、落日、断鸿、游子,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 (1)词人由水写到山,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词人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的“愁

6、”“恨”。 (2)“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词人用“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达了词人的愁苦心情。 (3)“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词人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4)“游子”指自己。南宋统治集团对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词人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内心的酸楚可想而知。,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辛词长于用典。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典故?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 提示,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3.本词多用对比手法丰富意旨,表达情感,请找出并体会其作用。 思维激活先找出全词对比

7、的几个方面,结合本词的主旨进行分析。 提示 这首词使用了多处对比且各不相同,增加了词意的内涵。 本词的对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突出南宋统治者的萎靡不振。 (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指出历史的经验教训,今日应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4)用廉颇的遭谗尚有赵王聘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相对比: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懑。 这些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意丰富曲折,感情委婉深沉,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剖析

8、 词人运用了拟人、移情及物的手法,既写山之形,又传山之神。有的如碧玉簪,有的似青螺髻。“簪”,言其长,写出了山的挺拔秀丽;“螺髻”,言其圆,写出了山的盘旋形状。这两个比喻,为山绘形绘色。在词人看来,连这些无知无情的山,也因中原的沦丧而“愁”“恨”。通过看山人的感受来表现山之传神,情感深沉。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剖析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现在却闲置身旁。词中以物比人,将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这个动作把词人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悲愤的情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9、“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没有知音。,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剖析 这一句的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处在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吴国能出现承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指的是历史的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燹,到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荡然无存。词人慨叹眼前的景象,也就表明了他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忠义之心昭如日月。,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4.四

10、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剖析 词人从1162年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已经过了43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词人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词人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现在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阅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回

11、答后面的问题。 1.词的下片连用几个典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思维激活找出几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及其事迹,结合词人的写作意图明确中心。 提示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运用张翰的典故,反映了词人对朝政的不满,一个“休说”表明了词人决绝的态度,以及收复江山的责任感。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通过许汜的典故表明了词人尽管难以见用于朝廷,却渴慕刘备的英雄气概而厌弃许汜的胸无大志,申述了自己的志向之所在。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运用桓温这一典故,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表明了词人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三次引入典故,

12、两番反面否定,层层曲折地把感情的宣泄推向了高峰,也具体地说明了全词的主旨,使读者对词人的“登临意”有了深切的了解。,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阅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后面的问题。 2.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孙权与刘裕,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词人在这两个人身上寄托了怎样的情怀?为什么两个人写得一详一略? 思维激活分析人物的特点,理解词人的思想情感。 提示 (1)这两个人都是建立功勋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北固亭起步的。 (2)表达词人抗金的主张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行为。 (3)详写刘裕出身贫贱却能建功立业,表现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更表

13、现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在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词人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含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人,这样的国君,自己正确的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词人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思维激活词人借古伤今,联想到自己目前的处境,伤心与愤慨之情油然而生。 提示 词人的心情是沉重的,由此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众就会安于异族统治,忘记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以文为词”的手法 (1)在章法结

14、构上,本词善于收纵转折。词的起句破空而来,境界开阔,气势宏大。通过所见、所想展现题旨,然后以“无人会,登临意”来收合,转出下片,下片更是层层转折,“鲈鱼堪脍”以“季鹰归未”转,“求田问舍”以“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转,而“倩何人英雄泪”又与“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结构曲折而又严谨。 (2)在用典贴切达意上,本词既有张季鹰为吃鲈鱼而弃官归乡、许汜求田问舍为刘备所羞、桓温感叹“树犹如此”的明用,又有“栏杆拍遍”的暗用。这些典故的使用,不仅使词意婉转,而且还紧扣主题,丰富了词的内涵。,2.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起句写出了天高水长、浩渺寥廓的无边秋色,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之情。接着遥望远山,以“

15、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景中寓情。采取移情于物的写法,写远山“献愁供恨”,以虚写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客观景物上。这样整首词更加曲折有味,词的主旨更加深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巧用典故,含蓄蕴藉 运用典故,是辛弃疾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本词全篇用典,事事切合主题:借孙权创立大业抒发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志向;借刘裕表达抗敌救国的决心;借元嘉草草北伐失败的故事,讽喻当朝要做好充分准备,不可重蹈覆辙;而佛狸祠的情形则是警示当道,要坚定北伐的信念,否则时日一久,风俗一变,收复失地便更加无望;而自比廉颇,借廉颇之事表达自己人虽老,雄心犹在,报国决心不变的情怀。,2.借古讽今 词中恰当地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

16、即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的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告诫;对“佛狸祠”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词人最后以廉颇自比,实际上是自己内心的独白。全词借古讽今,亦史亦论,结构上事事相连,环环相扣。借怀古充分地表现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寓情于景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词的一大特色。学习这种手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表达一种情感。,要做到情景交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运用修辞,让景物有情。大自然中的景致是没有情感的,只要运用拟人的手法,便可化无情为有情。如朱自清笔下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小草便如孩子般顽皮。因此在写作中,也不妨让景物像人一样说话、唱歌、欢笑这样一来,作文也会因这些景物的多情而有了灵气。 (2)斟酌词句,让语言含情。何其芳在秋天中写“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其中“游戏”一词,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做游戏般的轻松、自在和欢乐。在写作时,力求用准每一个动词,使景物活灵活现。,(3)议论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