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567395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在调解中运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议如何运用常见心理学原理 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学科。运用一些常见心理学原理在人民调解工作中,根据科学的摄入沟通,通过语言、肢体、行为的正确引导当事人客观认识事物,结合当事人表现出的心理活动,针对矛盾纠纷性质和内容,利用适当的调解方法,对开展人民调解有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从而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为基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心理学的运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有注意,其实我们很多基层优秀的调解员对心理学运用非常娴熟。笔者以基层司法所对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实践为视角,在平时的人民调解工作中开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心理学的运用,总

2、结如下经验,与各位同仁共勉。一、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人民调解应注意的基本事项。一是公平、公正调解,确保调解合理,人民调解工作最基本的底线要求,即是公平、公正开展调处,这也是法律所规定硬性要求,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促成协议,双方才能够心服口服,如果只在调解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在当事人非合理性心理压力因素下促成的协议,那么法律是绝对禁止的,调解不会取得实效,后遗症也会层出不穷。二是运用心理学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在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调解工作时,取得当事人的信任,用朴实的言语、形象接近当事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把握好这种关系的尺度尤为重要,切忌不能成为亲密的沟通关系,与当事人尚未建立关系不利于调解,过度建立

3、关系更不利于调解,过度亲近的关系会让当事人产生依赖,自大等不良心理效应。三是合理运用心理学真诚,注重保密原则。真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制胜法宝,可以说在人类心理学、社会学中,真诚是人类社会中推崇的良好品格,真诚的运用,是表里如一,坦诚相待,为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运用心理原理过程中,当事人真诚所反馈的事因极为关键,对于可以公开的才能够进行交流,对于涉及隐私、保密的则一定要有职业操守,严格工作纪律,确保当事人的隐私权益,因此我们在摄入性谈话过程中禁止去询问当事人与案件无关的个人隐私。四是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应具备公正、公平的工作职业道德,对心理学有基础性的理论了解

4、,扎实的调解经验及丰富的人生阅历。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乐于与人交往,关心他人,情感丰富,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与人交流。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对个人工作能力自信。二、运用心理学原理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建立良好的关系,建立好恰当的关系是对调解非常重要的,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良好的关系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前面已经提及,此处不累述。二是运用共情法,指能从对方角度为对方的行为寻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地理解反馈对方,俗称同理心。比如当事人表述:对方故意损坏自家的生产工具,而且明明被别人看到了他也不承认,于是当事人非常生气。在此我们的调解员在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就可以运用共情法,对当事人说“是的,他的行为确实让人生气

5、”,这就是共情,能够设身处地去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发表感情,那么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共情的运用一方面当事人感觉自己被悦纳、被理解因此会感觉愉快和满足,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另一方面成功的共情法能够激发当事人表述的欲望,那么调解员就能够获取关于案件的丰富信息,双方会深入的交流,对于迫切需要获得理解的当事人其效果非常明显。三是运用积极关注,对当事人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予以关注,从而使求助者拥有正向价值观。比如在当事人表述:“在对方没有得到我的同意下,私自将水渠挖开,造成我家农田没有了水,我当时考虑到大家都是邻居,要和谐相处,就算了。可是后来谁知他如此过分。”于是调解员就可以抓住当事人原本是识大

6、体之人,对他前期行为表示积极关注,充分肯定他的行为是正确的,值得敬佩的,从而使当事人拥有积极的价值观,拥有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积极关注是善于发现当事人的优点,以此为突破口,采取正面肯定并引导当事人的荣誉感、成就感、满足感,从而来影响行为。四是运用对峙法,将案件具体化、即时化。对峙又称对质、质询、对抗等,在调解工作中这种方法可谓是一把利剑,在当事人存在故意隐瞒事情真相时,运用对峙法可以取得一定效果。比如当事人表述:“他在给我修建房屋,但是,是他自己不小心伤到了自己。”那么在此调解员根据事实就可以对峙:“作为雇主对安全生产负有主要责任,你难道没有责任?!”当然对峙法针对的事件是非常广泛的,其目的就

7、是以事实为根本,以法律为依据开展对峙,让当事人认识到事物本身,能够将事件具体化到人,即时化到某个时间上去。五是自我暴露法。把自己个人的有关信息讲出来,使别人知道这一过程。在沟通中自我暴露是人们沟通中亲近和感悟的催化剂,运用恰当效果甚好。比如当事人表述:“父母总是唠叨个不停,给其生活费没有意见,但是话多真的很烦。”那么调解员通过自我暴露讲述:“我的父母以前也是很唠叨,后来去世了,就再也不回老家的房子,回去总是很愧疚,父母健在该是多好,能听到唠叨也是幸福的,父母唠叨也是为了子女,现在为人父母了才知道”通过自我暴露,一方面与当事人拉近沟通距离,另一方面将思想、意识反馈给当事人,让其受到影响。三、将心

8、理学原理“五心”、“五戒”运用于调解工作中,提升调解能力。“五心”即爱心,是对当事人的人格表现出充分的尊重与爱护,并对其处境表现出真诚的理解与关注;耐心,即是对当事人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不急于求成,不轻易放弃;诚心,即是在当事人面前真实地表现自我,不矫揉造作,不装腔作事,不摆架子,不讲空话;虚心,即是调解员要充分尊重、接纳对方,不以个人的观念来对当事人的行为做是非判断或影响其决策;细心,即指调解员对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做细致的观察。“五戒“即戒主观武断,要对当事人无条件的绝对尊重;戒好为人师,调解员和当事人保持平等的关系;戒宣扬自己,不要过多讲述其个人的生活经历;戒随意插话,要全神贯注听对方讲话,努力体验其内心感受;戒悲天悯人,不需要同情、怜悯,而需要同感。心理学可谓是博大精深,在实践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经验值得探索,因为心理现象的特殊性,需要以大量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要有基本的心理学基础,需要了解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等,这些都能够为调解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