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 跟踪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61189 上传时间:2018-1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 跟踪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 跟踪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 跟踪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 跟踪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第三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 跟踪检测(四十九)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检测(四十九) “科普文章阅读”专项强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潜在影响葛剑雄晴朗的天空阳光灿烂,忽然一个阴影开始遮蔽阳光,天空渐渐暗淡,太阳完全没入阴影,天上现出点点星星,大地一片昏暗。毫无准备的人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灾难,有人以为末日来临,惊恐得匍匐在地;有人以为天降处罚,跪地求饶;有人不知所措,奔走呼号;有人举火照明,有人鸣锣击鼓。就连鸡犬也不得安宁。没过多久,天色渐明,太阳重现,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人

2、们转悲为喜,纷纷叩谢上苍的庇佑,也有人依然忧心忡忡,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天降奇祸。这是古人描述的日食发生时的情景。在人类对日食产生的原理还不了解时,也不可能对日食的发生做出预报,出现这样的情况毫不奇怪。尽管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每次能观察到日全食的地方不过100多万平方千米,只占地球面积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有些地方未必有人居住,观察时还会受到时间和气候的影响。所以,一个人一生中能看到日全食的机会并不多,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即使以往见过,或者听长者说过,一旦日全食真的出现,还是免不了会产生恐惧心理。奇特的日全食更会引起震惊。在中国史书竹书纪年中就记载着这样一项重大事件:“懿王元年,天再旦于

3、郑。”意即懿王元年,在郑这个地方,天亮了两次。这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却千真万确,并且已经得到科学的验证。1997年3月9日,科学家在新疆观察到了一次类似的日全食:早上日出前,天已大亮,这时日全食发生了,天空重新变得黑暗,星星闪烁,然后第二次天亮。有了这样的实证,科学家断言,“天再旦”发生在公元前899年4月21日凌晨5时28分,今陕西省华县(当时的郑)一带可见到此次日全食,于是当地人产生天亮了两次的感觉。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生产是国家、部族、家族乃至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人们还不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时,只能尽力观察自然的变化,包括天象、星象的演变,以便做出解释或判断。相传尧已经设立“掌天

4、地四时”的专职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通过观测太阳和星宿来推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的具体日期,以利农事。尚书胤征记载,夏王仲康时期(约公元前2050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日食,由于天文官羲、和二氏沉湎酒色,疏于观测,没有及时做出预报,以致引起全国震惊。尽管这些传说还没有充足的证据予以证实,但到春秋时期,天文官已对日食做了完整的记录。在春秋所记的242年中,发生了37次日食,每次都有年月日的记载。照理说,日食不会像其他自然灾害那样给人类带来直接损害,既然有了预报,大可不必再惊慌,为什么还会被视为不祥之事,被当作灾难呢?这是因为,中国古人一直有一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

5、与人事相对,太阳自然是与国君相应,所以太阳中若出现黑子,就说明国君有错误,应该好好反省;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这说明国君肯定有更大的罪过,所以上天才要发出警告,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其实天文官心里明白,并非每次日食的出现都能找到对应的灾害,即使勉强能与某次灾害挂上钩,也不存在严格的时间、地点的关系,那么为什么还要坚持下这样的结论呢?一方面当然是敬畏天命。天威不可测,即使不明白也不能不重视。另一方面,包括天文官在内的臣民都明白,国君再昏庸无道,再骄横残暴,对老天爷还是怕的。所以像日食、月食、异常星象、地震这类灾异发生后,正是向国君进谏的好机会。“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合”,国君照例要换上素服

6、,停止娱乐活动,降低膳食标准,临时住在偏房中闭门思过,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广泛征求臣民的批评建议,采取赦免罪犯、减轻赋税等具体措施以示悔改的诚意。就这一点而言,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今天,日食现象已经为科学理论所完全解释清楚,稍具科学素养者都不会相信“天人感应”论。它作为一个小小的历史话题,已经留存在故纸堆中,供部分好古者翻检、猎奇。(选自东方早报,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日食发生后的情景,既增强了科普文的生动性,又自然引出下文对日食的说明。B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但受发生时间、面积、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

7、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C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发生于郑的日全食现象已得到科学的验证,是我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日全食现象。D相传,我国很早就设立了天文官,负责观察天象,但有的天文官有时会疏于观测,不能对日食做出及时预报。E发生日食、月食等异常天象后,国君都要闭门思过,颁发罪己诏,征求批评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以示悔改。解析:B项,“人们不可能有直接经验”错,原文是说“不可能积累多少直接的经验”。C项,“最早”错,于文无据。E项,“颁发罪己诏以示悔改”错,原文是说“甚至还要下罪己诏”,并非每次都这样。参考答案: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2从文中看,古人为什么会对日食感到恐惧?(6分)答

8、: 参考答案:古人对日食产生的原理不了解,没有多少直接的经验。古人有“天人感应”的观念,认为日食出现就说明国君有很大的错误,或者预示着惩罚的降临。3(科普文章的语言题)请说明下面的两个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1)而太阳居然被黑暗遮蔽。答: (2)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答: 参考答案:(1)“居然”写出了古人对太阳被黑暗遮蔽的惊讶,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生动的特点。(2)“一定”说明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但这种作用是有限的,体现了科普文章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4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日食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潜在影响”的具体内涵。(8分)答: 参考答案:古人认为日食是灾异,对日食感到恐惧、震惊。促使朝廷设置天文官,推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古代君王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间接地使百姓获得一定的益处。(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