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528433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其诗中多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二)文意赏析注释:故人:就是老朋友,指孟浩然; 辞:辞别,黄鹤楼在扬州的西方,所以说是“西辞”; 烟花:阳历三月是春天最好的时节。春天百花盛开,田野上常有迷蒙蒙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形

2、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下:顺流直下,可见船走得很快; 碧空:湛蓝的天空; 尽:消失; 天际:天边;译文:在春光烂漫的时候,老朋友孟浩然要离开李白,到扬州去了。孟浩然的船出发了,李白站在黄鹤楼前,眼看那挂帆的孤舟,带着老朋友越走越远,终于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见浩荡的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他的心似乎也跟着孤帆,随着江水追着朋友向远方去了。鉴赏: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不同于其它的送别诗,诗中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故

3、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仅点明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两人的关系两人是好朋友,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的气氛。“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情境中诗意的气氛涂抹得更加浓郁,让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迷人的春景。 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而且将诗人渴望去扬州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

4、,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要注意的是,“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同时,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由此也可见目送时间之久。“唯见长江天际流”,虽然描写的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是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三) 阅读测验1.背诵古诗,在田字格里默写“孟”、“浩”、“陵”、“辞”和“唯”几个字,注意其注音和正确写法(每个字写2遍);2. “之”的意思是( );3. “广陵”是现在的( );4. 这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老朋友( )之情。5. 李白和杜甫被合称为“大李杜”,那“小李杜”是哪两位诗人的合称?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