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满江红教案 (新版)语文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527900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满江红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满江红教案 (新版)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满江红教案 (新版)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4 满江红教案 (新版)语文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满江红秋瑾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3、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把握词作的主旨2、学习词人的政治抱负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典故抒情的方法。一、预习复习 1、导入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简介: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

2、的先驱。生于一个封建家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创作背景: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

3、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二、问题导学1、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文意。 注意满江红秋瑾 中的典故:“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四面歌残终破楚”作者又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言作者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3、概括文章的内容上片:回顾过往生活下片:思虑未来前途4思考问题,体会词作感情。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

4、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用下列句式说话:从词作中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的心情,我是从-一句话体会到的。这句话-(按照“心情-句子-分析”的方式回答)喜悦激动: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投身革命,报效国家,豪情万丈-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苦闷忧愁: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总结:

5、秋瑾的这首满江红词,一方面写出自己挣脱家庭束缚,另一方面表现自己胸怀保家卫国的志向,又恐知音难觅的担忧,即便无奈为“峨眉”,也有着一颗强大的“男儿心”,崇高的志向指引着她,即便有所顾虑也坚定的摆脱世俗,走向革命路的决心。自从精忠爱国的民族英雄岳飞首创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一词以来,已成为千古不朽的绝唱和杰作,历代文人志士莫不把它当作楷模,仿效学作,但大都是望尘莫及!看过古今许多人写的满江红,谁也没有岳飞那种气吞牛斗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只有鉴湖女侠的一首满江红词,颇有一些男子汉大丈夫的气魄,显示着她不甘雌伏的巾帼英雄的本色。三、自学探究四、展示点评五、拓展延伸中考链接: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牢笼的喜悦心情。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