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姓名避讳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64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姓名避讳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姓名避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姓名避讳(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姓名避讳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朝更趋完善。历代皇帝之名,都忌讳直呼和直书。古代皇帝都要在一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一年的政事。因此,古代一个月又称为“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是一月出生,取名“赢政”,为避讳秦始皇的名字,便把“政月”改为“端月”。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楚地改为“荆地”。汉高祖吕后名雉,当时文书上凡遇雉字都忌讳,均用“野鸡”二字代替。汉文帝名叫刘恒,于是把恒娥改名为“嫦娥”,把恒山改为“常山”。汉武帝叫刘彻,汉初有个知名辩士叫蒯彻。史书上就称蒯彻为“蒯通”。流光帝叫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汉明帝叫刘庄

2、,当时竟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凡姓庄的都改姓为“严”。唐太宗叫李世民,就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唐宪宗名叫李淳,凡姓淳的一律改为“于”。宋仁宗名叫赵祯,蒸包子蒸馒头的“蒸”字就得改为“炊”字。更有甚者,宋高宗名构,为忌讳“构”字而涉及到的够、媾、沟、购、遘、勾、构、彀、垢、觏、钩、峋五十多个形似同音的字一律避讳;当时,四川有个与“构”同音的“句”姓大家族,自然也得避讳而改姓。由于族人分散各地,不便联系,于是就各改其姓。有的加金字旁改为“钩”;有的加绞丝旁改为“绚”;有的将“句”的读音改变。因此,一个“句”姓,演变成了许多不同的姓。袁世凯搞帝制复辟都得涂掉,因为“元煤”与“

3、袁没”揩音。“元宵”也得改为“汤圆”,因“元宵”与“袁消”谐音。皇帝之名要忌讳,在封建社会里就连一个州官,百姓也得避其大名。据老学阉笔记载,田登作州官,百姓不准说“灯”,因为“灯”与“登”谐音。元宵节放灯时,田登出布告说:“本州依例放火三日”。遂后便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名谚。孔子是圣人,名丘。金时下令,不得用周公、孔子之名。“(土丘)”字只能写成:“壬”或者“邱”。司马迁父亲名谈,他编史记提到赵孟谈时,就写成赵孟同。春秋时代齐襄王的后代本姓田,齐国被秦国灭亡后,其子孙忌讳“田”姓而改为“法”。陕西省有韩城县的“同”姓、“冯”姓皆为“司马”姓的后裔。相传,远在汉武帝时代,他们是司马迁的同族,后司马迁受刑下狱,为避免受牵连,就忌讳“司马”之姓,将“司马”姓氏更改,有的在“司”字旁加一竖,改成了“同”;有的在“马”字旁加两点,便改写成了“冯”。汉朝疏达的曾孙孟达,为了逃避王莽的迫害,忌讳“疏”姓,把“疏”的“正”字旁去掉而成“束”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