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_教案2(详案)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2543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欢树_教案2(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合欢树_教案2(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合欢树_教案2(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合欢树_教案2(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合欢树_教案2(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合欢树_教案2(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欢树_教案2(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合欢树教案2(详案)教学目标:1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2引导学生对作品朴实的文风、间接含蓄的抒情方式进行有选择的主体性研读和品味。3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思念。母爱、母子的深情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对母爱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

2、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转回北京,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奖评价: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三、整体感知,回答问题(一)细读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联系写作手法)预设答案: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

3、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鼓励“我”好好写作:“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2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板书: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母亲:“年轻”“聪明”

4、“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不理解)“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母亲:用心良苦1)一心给“我”治病“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

5、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不理解母亲的苦心“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四、既然文章以“合欢树”为题,那么如何理解“合欢树”

6、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1由题目“合欢树”的“合欢”二字,我们首先能联想到哪些词语?比如:合家欢、合家欢聚、合家团聚等等。2文章以“合欢树”为题,却几乎处处写“悲伤”。那么文中有体现欢乐情绪的内容吗?有表示欢乐心情的词语吗?首段:母亲的率真、我的顽皮,一家人的和乐融融也莫过于此了; “悲伤也成享受”3“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幸福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幸福和痛苦简直就是一

7、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过程中。史铁生(应能加深对这一独特感受的理解)4在合欢树身上,母亲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寻找母亲栽种、呵护合欢树的相关信息)(通过朗读来加深理解)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此时,母亲把合欢树的命运和儿子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母亲希望合欢树茁壮成长,其用意在希望儿子顽强地活下去。合欢树是母亲亲自带回家,亲自栽种,细心呵护,并寄予着无限希望的树。寄寓着对治好“我”的腿希望;寄寓着渴望“我

8、”顽强活下去的希望,所以可以说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5怎么理解作者对合欢树的情感?几种说法:神秘说。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轮回说。在“神秘说”的影响和启发下,有的同学走得更远。他说那个孩子就出生于“我”原来

9、住过的房子里,谁能说那个孩子不是母亲灵魂的转世?如果不是,为什么那个孩子的行为如此怪异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那是母亲在端详自己含辛茹苦养育而成的生命。无奈说。在“我”心中,那棵合欢树是不平凡的,是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被及的一个生命。看到合欢树,就如同看到了母亲的脸;靠在合欢树下,就如同偎依在母亲的怀里。但是在那孩子心中,合欢树已经无法寄托“我”那样的情感,因为他已经不知道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况且在那孩子之外或之后,谁还能想起那棵树?那棵树除了可以做家具或者可以当柴烧之外,还能是什么?作者通过那个孩子对合欢树由来的遗忘,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永恒说。有

10、的同学反对“无奈说”。尽管在那孩子的心目中,合欢树的意义和价值已经与我的感情不可同日而语,尽管那孩子已经不能像我一样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但那孩子还是能记得合欢树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妈妈,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尽管经历了沧桑变化,树的情感价值也会不同,但树还是那棵树,还会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记住。树是永恒的,因此,母亲也会永恒。那孩子就是记住那树、记住母亲的人之一。小结:合欢树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也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了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第二

11、课时一、导入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二、题为合欢树,却在文章已过半的第五段引出合欢树,那么前文以时间为线索的大量追忆,是否游离了课文标题? 作具体分析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

12、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三、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合欢树融入了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疚之情。母亲为他付出太多太多,牺牲了一个正常女人所追求的事业、生活和爱情。如果自己不残疾的话,母亲的生活会是另外一种样子。“我”的残疾,带给了母亲更大的不幸,为了照顾儿子,母亲心力交瘁

13、,49岁就离开了人世。所以作者一直带有一种愧疚。如果不是自己的厄运,好胜的母亲,完全可以去实现她的理想。所以作者不敢直面合欢树,作者更感内疚,揪心的悲伤。四、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联系第二处: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

14、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朗读:“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想要表现的:一、母爱是普遍的;为什么不说“去看看那棵树?”(联系秋天的怀念相关情节)(自己的母亲对“跑、踩”之的词是多么敏感呀)小男孩长大成人后怀念他的母亲,这是人之常情,可他又怎能理解身为残疾人的史铁生,不能跑去看看那棵树的痛楚与追悔莫及呢?朗读:“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转折关系,后半

15、部分是作者意图的强调点所在。分析: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请同学回答)想要表现的:二、母爱又是独特的。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的问题解决了?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五、写法探讨1作者力图表现母爱这一宏大而深刻的主题,却故意选取了最平凡的生活场景,这体现了散文的什么特点?提示:以小见大2以小见大的“小”具体都可以指什么?“小”的含义比较广泛,我们大体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把握。 可以是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课文中的“合欢树”,如“我”的母亲) 可以是一处细节(如吻火中吻火的动作细节),或某个局部(都江堰一文用李冰手把长锸中流分水的瞬间造型), 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故都的秋动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视角。)所谓“大”就是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3为了能够“以小见大”,作者在本文中借助了那些艺术表现手法?提示: 象征:用合欢树象征作者的个人命运,象征母爱,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