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文本分析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1842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文本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陈情表》文本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文本分析(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分析:1陈情表为什么会打动武帝?一封陈情表,篇幅还不满五百字,却千古传诵,作者李密其人也因此被后世的史官载入正史孝友传,成为封建时代立德立行的楷模。时至今日,击节称赏的仍不乏其人,这是为什么?这当然首先应归因于表中所陈的是一种不假雕饰、诚挚真切之情。情是全文的主干,一切都从情生发,环绕着情铺展开去。古文观止选录这篇文章评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从小失去父母,是祖母刘氏一手抚养成人的。这种孝亲的关系自然不可分离。所以作者首先从这里写起。他先写自己,从小孤弱,亏了刘氏的抚养。而且“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这里见出刘氏的劬劳。

2、再写刘氏,“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这时候只有依靠李密来服侍照应。刘与李亲密而不可分的关系说到了,这还不够,作者还补充特殊的具体情况,这就是他家“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处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环境里,祖孙的依傍关系是分离不得的。最后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容刘氏晚年垂危的景观,再伏应上文,归结到这自然而然的情势:“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至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情感是真实的,而且是深切的。所以古人评说:“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见冷斋夜话引李格非语)更有人评说:“此段写尽慈孝,使人读之欲涕。”(见古文观止的批注)第二,当归

3、因于说出有力的道理。事情一开始,就在李密面前摆出了一道难题。我们知道,李密原是蜀国的郎官,蜀亡于晋,现在晋欲征召李密出来作官,李密辞不就职,会不会使晋“疑其以名节自矜”?再者,在此陈表之前,已经诏书累下,郡县逼迫。所以李密写这篇文章,就非得把道理陈述清楚不可,把真实困难摆开不可。他在陈述暂时不能出仕的理由时,先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入手,而后折入本意:“况臣孤苦,特为尤其!”这样一推进,逻辑更显得严密,鲜明,也就更有力量。这是这篇文章的一层意思。接着又说明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然后文章又一转折,突出

4、主意:“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样就使道理更周全,表达了自己矛盾的心情,既消除了对方的怀疑,也使自己的意思因得到衬托而更鲜明。第三,当归因于有感染力的文字。写族无亲党,家乏戚属时,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来形容。用“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写两难窘况。言祖母病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垂危之状,如在目前。最后以“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作来日投效的许诺,情理并臻。陈情表全文既有散文行笔流畅、无所滞碍的优点,又有骈文工致密丽,辞气恢宏的佳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