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建议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1841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雨巷》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教学建议(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教学建议一、加强诵读。这首诗音乐性强,新诗中少有这么讲求韵律、与古典诗词意境如此接近的作品。诵读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即通过诵读达到欣赏、理解、审美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声像资料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如指导学生朗读雨巷时,可放江南雨巷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这些画面进行朗读。二、雨巷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复杂、朦胧,教学时,既可以联系时代背景作一定的解读,把这首诗看成诗人在那个特定年代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一种情绪的反映;也可以单纯把它看作一首爱情诗来阅读,即一位情窦初开的青年在江南雨巷邂逅一位姑娘后激起的感情涟漪;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对理想和美好事物的追求。总之,允许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三、这首诗是首尾回环的结构:全诗共七节,第1节与第7节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第26节则是诗人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的概括。引导学生分析诗的结构,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帮助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的写作有所借鉴。四、引导学生搞一点研究性学习,让他们课外找一些资料,更多地了解一下“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成就,了解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新月派”及其“三美”的美学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