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课堂实录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1633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鸿门宴》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课堂实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课堂实录一、教学设想鸿门宴长期以来都是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这篇课文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项羽、刘邦两个人物的性格分析上。然而人物性格的分析既不能超越课文,放到整个项羽本纪中去分析,也不能简单的贴标签。既是鸿门宴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们就要从这一部分文字中去分析项羽、刘邦两个人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对待周围的人的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项羽、刘邦二人对待对手、部下、内奸、内应的态度去分析,同时要提醒同学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要注意从散落的细节中去进一步挖掘人物的性格。二、学生情况高一(9)班是我校的快班,学生的基础在同龄人中属于中等偏上水平。通过入校以来近一个月的引导,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自主预习的习惯,借

2、助资料和课下注释,学生大多能读懂课文的意思。三、教学目的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四、教学步骤1、了解司马迁和史记2、梳理故事情节,穿插字词、句式教学3、探究“鸿门宴”在楚汉战争中的意义4、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师:今天我们学习第6课鸿门宴,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板书课题和作者)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生1: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司马迁生

3、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

4、学价值。师:你介绍得很翔实,不仅介绍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地点,人生的经历和后人对他的评价,还介绍史记的内容、体例及其在历史上、文学上的地位。学习经典名篇,我们都应该从这些方面去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不过,更重要还是我们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认识,我注意到你刚才是看着资料读的,能不能不看资料,说一说你对司马迁及史记的认识?生1:司马迁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史记的不朽!师:很好!我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你对司马迁的由衷的敬仰之情,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才是最有价值的认识。先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把你的认识写在书上,然后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同学思考,在书上写下自己的认识。约一分钟后,自由结

5、合分组,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交流。)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认识和同学们分享一下?生2:“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司马迁用如椽的史笔纪录下我中华民族三千年间的风云变化,沧桑巨变。伟哉!一个大写的人;奇哉!一部不朽的史册。生3:一个卑微的史官,一个残废的男人,然而,他却有着宏大的理想,有着惊人的毅力,有着非凡的勇气,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审视历史,鞭挞残暴与黑暗,歌颂正义与美好,他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他是一个高贵的灵魂,他就是司马迁。生4:解剖三千年历史,刀刀见血,字字含泪,小人虽胜永耻,英雄虽败犹荣;昂起高贵的头颅,宁折不弯,傲然卓立,汉武化为尘埃,子长名垂史册!师:同学们的发言激情洋溢,老师能真切地感

6、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曾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的民族而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更是可悲的民族。”沈从文先生也曾说过:“我们要崇拜英雄,不然就是个卑鄙小人。有对这种崇拜加以嘲笑的,也是卑鄙之徒。”对英雄的热爱,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德,老师很高兴能从大家的身上看到这种美德!下面,我们来看课题,鸿门宴,宴就是请客吃饭,谁埋单?生:项羽。师:项羽请谁?生:沛公刘邦。师:项羽为何要请刘邦吃饭?生:想在酒宴上杀了刘邦。师:真是这样吗?生:生5:酒宴上项羽并没有想杀刘邦的意思。师:项羽不想杀刘邦吗?生5:想过。师:什么时候?生5:曹无伤来告密后。师:如何告密的?你

7、给大家读一下。生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师:“王”应该怎么读?什么意思?生5:读第四声,称王的意思。师:项羽听了有何反应?生5:项羽“大怒”,要带兵教训刘邦。师:项羽为何“大怒”?生5:刘邦不但在关中称王,并且把珍宝都占为己有。师:当年楚怀王命令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先进咸阳,理应称王呀?再说,那些珍宝是战利品,也理应归刘邦呀?生5:项羽认为他才有资格成王。师:为什么?生5:是他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师:胜利果实被别人抢了,项羽自然要生气。还有别的原因吗?生6:项羽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刘邦抢了他的风头,他觉得没有面子,所以他很恼怒。

8、生7:项羽是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小小亭长,因此他瞧不起刘邦,他认为刘邦根本没有资格和他争抢王位。师:几位同学的解释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来听听专家对项羽“大怒”的理解,刘邦和项羽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看见秦始皇巡游会稽,也曾颇为自负地说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项羽要带兵消灭刘邦,他手下的将士支持吗?生8:支持他,范增指出刘邦“其志不在小”,劝项羽“急击勿失!”师:“其志不在小”指什么?生8:“贪于财物,好美姬”。师:也就是喜欢金银珠宝,喜欢漂亮美眉。(生笑)刘邦不

9、喜欢这些,他喜欢什么?生8:他志在天下。师:从哪看出来的?生8:范增说刘邦头上的云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是天子的征兆。师:哦,看相就能看出是真龙天子,你相信范增的话吗?生8:只是一个借口。师:“急击勿失”是什么意思?生8:赶紧攻打刘邦,不要错过了大好时机。师:大好时机指什么?生8: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师:实力如此悬殊,看来刘邦难逃此劫。项羽的部下都支持消灭刘邦吗?生9:项伯不支持。师:何以见得?生9:他去刘邦军中通风报信。师:是因为他对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定不满吗?生9:不是。师:那是为什么?生9:他想通知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师:课文中哪句话讲到了这个意思?生9:

10、“欲呼张良与具去”。师:“去”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9:不一样,这里是“离开”。师:项伯为什么要通知张良呢?生9:张良曾救过他。师:课文中哪句话提到了?生9:“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师:“活”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一下它的用法吗?生9:救活,使活命,使动用法。师:项伯此去并不是反对项羽消灭刘邦,而是为了报答张良当年的救命之恩。从刘邦军中回来后,项伯对消灭刘邦的态度发生变化了吗?生9:变了。师:怎么变得?你读一下项伯的话。生9:师:“因”是什么意思?生9:趁着。师:趁着什么?做什么?生9:趁着刘邦来谢罪,好好招待他。师:凭什么?欠他的,还是少他的?(生笑)生9:刘邦立了大功,进攻他

11、是不仁义的。师:不能诛杀有功之臣,为什么去刘邦军中之前项伯不这么说呢?生9:因为他得了刘邦的好处。师:什么好处?生9:刘邦给他举杯祝寿,并结为儿女亲家。师:是刘邦的傻儿子娶了项伯的俊闺女吗?(生笑)生9:应该是项伯的傻儿子娶了刘邦的俊闺女。师:项伯得到了人家的好处,自然要为人家说话。项羽接纳了项伯的建议吗?生:接纳了。师:真奇怪,项羽正在火头上,一心要灭了刘邦。项伯的话如何就能使项羽改变了主意呢?生10:因为项伯讲的有道理。师:有道理就一定能使一个正在怒头上的人改变主意吗?同学们再来看项伯的话,“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你和某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竞赛

12、,你们得了冠军,可是一向要强的你没有考过那位同学。这时,有人来劝你说,你的智商本来就不如别人,要不是他考了第一,你怎么能戴上冠军的奖牌呢?他应该多谢谢人家呢!这样的劝说你会接受吗?生11:在这句话前面,项伯还有话。师:在哪?你给大家读一下。生11:“于是项伯师:“具”什么意思?生11:同“俱”,详细,详尽。师:详细地说,为何省略了?生11:前面说过了,没必要重复。师:在哪里?你给大家读一下。生1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师:“秋毫”和“近”是什么意思?生11:“秋毫”就是秋天里鸟兽

13、刚刚长出的细毛,这里比喻细小的东西。“近”是接触、沾染的意思。师:刘邦既然不敢占有任何财物,在等待项羽的到来,为什么还要派兵将把守关口呢?生11:为了防止强盗的出没。师:这里的“非常”和今天的意思一样吗?生:不一样,这里的非常是指意外的变故。师:“所以”什么意思?生11:的原因。师:“倍德”什么意思?生11:忘恩负义。“倍”同背,背叛。师:刘邦说的是真心话吗?生11:不是,是因为打不过项羽,不得已说的软话。师:刘邦这番话说给谁听的?生11:说给项羽听的。师:有根据吗?生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刘邦请项伯把这番话详详细细的带给项羽听。师:我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项羽听了项伯的话,为什么

14、会改变主意呢?生12:刘邦的这番软话满足了项羽的自高自大的虚荣心,就像刚才老师所举的那个例子,如果有同学说:“某某同学说了,他这次考得好只是一个意外,他最清楚自己的成绩远不如你。”你还会生气吗?再者,项羽这次兴兵伐罪,本来就出师无名,现在正好找一个台阶下。师:项羽本来要杀刘邦,秣兵厉马,杀气腾腾,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可是听了刘邦托项伯传来的软话,听了项伯“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的批评,竟然改变了主意,答应“善遇”刘邦,紧张的临战气氛便开始缓和。“鸿门宴”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拉开了序幕。刘邦是一个人来赴宴的吗?生:不是。师:带了多少人?生:百余骑。师:“骑”什么意思?生13:一人一马为一“骑”。师:为什么带百余名骑兵?生13:如果遇到危险,可以保护刘邦突围。师:谈得拢,就吃;谈不拢,就跑。(生笑)一起读课文“至鸿门”生: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师:“谢”什么意思?生14:道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