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的时代背景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1542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的时代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祝福》的时代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祝福》的时代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的时代背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福的时代背景时代背景之一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六号。鲁迅曾以极大的热情欢呼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鲁迅对妇女解放问题也很注意。1918年鲁迅曾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编造的谎言:如果女子不愿守节,那么她再嫁以

2、后,便被前夫的鬼捉去,落了地狱;或者世人个个唾骂,做了乞丐,也求乞无门,终于惨苦不堪而死去。鲁迅塑造的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并不只是一般地写出一个劳动妇女的悲惨遭遇,而是揭露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揭露了失败以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现实,对封建宗法制度作了十分有力的控诉。时代背景之二祝福写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发表在同年三月的东方杂志上。当时,北京文化界自“五四”退潮以后,景象荒凉。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加紧投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大刮“整理国故”、“尊孔读经”的妖风,妄图继续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念来毒害人民。揣摩鲁迅在这样一种政治文化背景下写作祝福,其用意在于揭露“整理国故”、“尊孔读经”的妖风所宣扬的封

3、建伦理道德观念究竟是些什么货色。时代背景之三据欧阳山同志回忆,鲁迅曾经说过:“在那黑暗、落后、愚昧的社会里,祥林嫂是没有办法摆脱她那悲惨的命运的;问题不在于她自己凭自己的力量能否冲破黑暗的环境,问题倒是在于中国人民能否了解这个社会的黑暗。”这段话,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祝福的悲剧是个社会悲剧。在这张其大无比的悲剧之网中,鲁四老爷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一节,但是,如果把他看成是整个悲剧之网的提纲人,即如有的同志所说的“总根源”,那不仅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且也大大缩小了作品的社会意义。这段话还告诉我们,作者创作祝福的动机,在于帮助中国人民认识千千万万个祥林嫂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黑暗。这和作者一贯坚持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鲁迅的这一思想,在祝福中主要体现在对妇女解放问题的探索和追求上,这是因为,在旧中国,针对妇女而制定的一些封建信条,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和完备的过程。成为封建礼教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到汉代统治者提出的“三纲五常”,到宋代的程朱理学,中国妇女所受的束缚愈来愈多,所受的压迫愈来愈深,所忍受的痛苦愈来愈烈。特别是宋代的程颐,公然鼓吹节烈,主张“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千百年来,不知酿成了多少妇女的惨剧。(见安永兴应该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谈祝福中鲁四老爷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