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1506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蒙娜丽莎的魅力夯基达标优化训练系列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魅力 蒙昧 联袂 梦寐B.妩媚 抚慰 俯瞰 忤逆C.诠释 门闩 拴马 木栓D.颤动 战抖 忏悔 破绽解析:A项全读“mi”。B项“妩”“忤”读“w”,“抚”“俯”读“f”。C项“诠”读“qun”,其余读“shun”。D项“颤”“忏”读“chn”,“战”“绽”读“zhn”。答案:A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快乐吗?她的口角似乎在牵动,笑容在扩大,她面前的世界好像与你的同样光明同样欢乐。B.所谓“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就在这恍惚不定的音符上,它呼喊着,等待别个音符的应和。C

2、.你痛苦的时候,它是呻吟与呼号;你喜悦的时候,它变成愉快的欢唱。D.这微笑,是一种蕴藏着的快乐的标识呢?还是处女的童真的表现?这是不容易且也不必解答的。解析:D项标点使用有误。选择疑问句只在全句后面加问号,中间不能用问号,应将句中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答案:D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不久,客人_散去。莫扎特也上床睡了。可是他睡不熟,一种无名的_与不安_他。他突然起来,在格拉佛桑上弹了结尾的和音。他重新上床,睡熟了,他的精神已经获得满足。A.分别 烦躁 侵犯 B.分头 烦躁 侵袭C.分别 急躁 侵袭 D.分头 急躁 侵犯解析:“分别”多用于众人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原

3、句中客人散去是共同行为,宜用“分头”;“烦躁”和“急躁”都可以作形容词,但“烦躁”可以作名词,“急躁”则一般不作名词;“烦躁与不安”是一种情绪,与“侵袭”是搭配的,用“侵犯”就太重了。答案:B4.将下面有关的文学常识补充完整。(1)达芬奇是_(国别)著名画家,与米开朗基罗、_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主要作品除了蒙娜丽莎,还有_。(2)高乃依是_(国别)剧作家,代表作是诗剧_。(3)莫扎特是_(国别)作曲家,著名作品有_、魔笛等。解析:本题考查对与文章有关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所考查的内容都是重要的和中学生应该掌握的。答案:(1)意大利 拉斐尔 最后的晚餐(2)法国 熙德(3)奥地利 费加罗的婚礼

4、(或唐璜)我综合 我发展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瑶公特”的谜样的微笑,其实即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之故。在这一点上,达芬奇的艺术可说和东方艺术的精神相契了。例如中国的诗与画,都具有无穷(infini)与不定(indfini)两元素,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当然,“瑶公特”这副面貌,于我们已经是熟识的了。波提切利的若干人像中,也有类似的微笑。然而莱奥纳多的笑容另有一番细腻的、谜样的情调,使我们忘却了波提切利的春、维纳斯和圣母。一切画家在这件作品中看到谨严的构图,全部技巧都用在表明某种特点。他们觉得这副微笑永远保留在他们

5、的脑海里,因为脸上的一切线条中,似乎都有这微笑的余音和回响。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发见真切的肉感与皮肤的颤动的第一人。在他之前,画家只注意脸部的轮廓,这可以由达芬奇与波提切利或吉兰达约等的比较研究而断定。达芬奇的轮廓是浮动的,沐浴在雾雰似的空气中,他只有体积;波提切利的轮廓则是以果敢有力的笔致标明的,体积只是略加勾勒罢了。 “瑶公特”的微笑完全含蓄在口缝之间,口唇抿着的皱痕一直波及面颊。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表示微笑的皱痕为中心。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因此眼睛觉得扁长了些,这眼睛的倾向,自然也和口唇一样,是微笑的标识。 如果我们再回头研究她的口及下巴,更可发现蒙娜丽莎的微笑还延长并牵动脸庞的下部。

6、鹅蛋形的轮廓,因了口唇的微动,在下巴部分稍稍变成不规则的线条。脸部轮廓之稍有棱角者以此。 在这些研究上,可见作者在肖像的颜面上用的是十分轻灵的技巧,各部特征,表现极微晦;好似蒙娜丽莎的皮肤只是受了轻幽的微风吹拂,所以只是露着极细致的感觉。 至于在表情上最占重要的眼睛,那是一对没有瞳子的全无光彩的眼睛。有些史家因此以为达芬奇当时并没画完此作,其实不然,无论哪一个平庸的艺术家,永远不会在肖像的眼中,忘记加上一点鱼白色的光;这平凡的点睛技巧,也许正是达芬奇所故意摒弃的。因此这副眼神蒙着一层怅惘的情绪,与她的似笑非笑的脸容正相协调。 她的头发也是那么单纯,从脸旁直垂下来,除了稍微有些卷曲以外,只有一层

7、轻薄的发网作为装饰。她手上没有一件珠宝的饰物,然而是一双何等美丽的手!在人像中,手是很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表露性格。乔尔乔内(Giorione)的牧歌中那个奏风琴者的手是如何瘦削如何紧张,指明他在社会上的地位与职业,并表现演奏时的筋肉的姿态。“瑶公特”的手,沉静地,单纯地,安放在膝上。这是作品中神秘气息的遥远的余波。 这个研究可以一直继续下去。我们可以注意在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中,用了何等的艺术手腕,以黑发与纱网来衬出这苍白的脸色。无数细致的衣褶,正是烘托双手的圆味(即立体感),她的身体更贯注着何等温柔的节奏,使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 我们永不能忘记,莱奥纳多达芬奇是历史上最善思索的一个艺术家

8、。他的作品,其中每根线条,每点颜色,都曾经过长久的寻思。他不但在考虑他正在追求的目标,并也在探讨达到目标的方法。偶然与本能,在一般艺术制作中占着重要的位置,但与达芬奇全不发生关系。他从没有奇妙的偶发或兴往神来的灵迹。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这一点”指的是_。“这个研究”指的是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指代性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文中的指代性词语大多指代该词前面或相邻的内容,这种内容有时是一句话,有时是词或短语。“这一点”指代的内容比较显豁,就在上面一句中。理解“这个研究”需要综合理解前文内容,如能结合全文主旨,解答会更加准确快捷。参考答案:绘画作品能给予我们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

9、界 对蒙娜丽莎一画的艺术魅力何在这一问题的分析探讨6.节选的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来论述这一中心内容?请作简要概括。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基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可以看出,这段文字是围绕探讨蒙娜丽莎微笑之谜展开的。至于作者叙述的具体方面,理解起来并不难,关键是需要一定的语言概括能力。参考答案:这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瑶公特”的谜样的微笑(或:蒙娜丽莎微笑的魅力何在)。为了探讨微笑之谜,作者论述的方面有:人物口唇的皱痕,眼睛的形状和色彩,脸部轮廓,下巴,头发,手的特征,身体的姿态,背景的特点,等。7.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蒙娜丽莎口唇抿着的皱

10、痕显示着她在微笑,而脸上的高凸与低陷几乎全以这皱痕为中心。B.蒙娜丽莎下眼皮差不多是直线的,眼睛显得有些扁长,这是她正在微笑的一个重要标志。C.蒙娜丽莎下巴部分的线条不十分规则,脸部轮廓稍有棱角,这是由于她在微笑形成的。D.蒙娜丽莎全身贯注着一种十分温柔的节奏,她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着观众,使微笑十分含蓄。解析:蒙娜丽莎“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着观众”与“微笑十分含蓄”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表述不当。答案:D(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整个儿让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的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

11、这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你看他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只表现他长时期的耐性和天使般的温柔。他把他的艺术保持着笑容可掬和清明平静的面貌,决不让人生的考验印上一个烙印,决不让眼泪把他沾湿。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作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得来的艺术是应当作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遗忘?岂止是遗忘!莫扎特的灵魂仿佛不知道莫扎特的痛苦;他的

12、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儿的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GMin.G小调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开场,CMin.C小调幻想曲的开场,甚至于安魂曲中的“哀器”的一段,比起贝多芬的CMin.C小调交响乐来,又算得什么?可是在这位温和的大师的门上,跟在那位悲壮的大师的门上,同样由命运来惊心动魄的敲过几下了。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去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叫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

13、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求参考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对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的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怎么!没有疑问没有痛苦吗?那么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跟他的心理协和的,又是哪一种生命呢?那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的美。”这种美只有在上帝身上才有,只能是上帝本身。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

14、原因中间,尤其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入圣的。(选自傅雷家书)8.第二段中加点的词“心腹”“灵魂”在文中具体是什么意思?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能力。词的语境义是指词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特殊含义。与一词多义不同,它的含义是不固定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其意义就不存在。“心腹”“灵魂”本来都有它们基本的意义,但在这里解释它们的含义就一定要紧扣上下文意,表达出在具体语境下的具体内涵。参考答案:莫扎特生活中的痛苦,莫扎特对美的追求(或“永远纯洁平静的心灵”)。9.作者说莫扎特“心中并没去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作者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解析: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坚信“依据”肯定就在文章之中。显然,如能在文中找到“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儿的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这一类的句子,就能较容易解答。参考答案:从莫扎特的作品中找不到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