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葬歌》问题探究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500732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许——葬歌》问题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也许——葬歌》问题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许——葬歌》问题探究(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也许葬歌问题探究1诗的题目是一个副词“也许”,为什么不直接用“葬歌”?诗人明明知道爱女此次是永世长眠,但他不愿意承认这个残酷的事实。作为父亲,他有着育儿常识,小孩生病哭闹,常常哭着昏睡过去,所以,前两个“也许”,他宁愿假想孩子,她是“哭得太累”的缘故,又要睡一睡了。整首诗的框架也就建构在“哭累要睡”这一点上,所以,这一“睡”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自上而下,一贯到底,使全诗的立意显得十分清楚,女儿的离开对诗人来说是永远的睡着了,用“也许”真切地表达了父母对痛失骨肉的难以言传的悲痛。2诗人以怎样的想象表达了对亡女的感情?诗人特意为女儿制造了一个非常安静的“睡眠”环境。表达了诗人对亡女深切的安危和

2、爱抚。诗人从两个方面写“睡眠”环境。要去除影响睡眠的不利因素。在第一节连用三个“不要”,因为“夜鹰”“蛙”“蝙蝠”这些恐怖的叫声和形象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诗人以制止的口气让它们安静。第二节中连用了两个“不许”,口气更加重,不许阳光照射,清风吹拂,强光和风吹都会影响睡眠,最后干脆用一句警告语“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所以“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而松树是常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取小孩睡觉需要摇篮曲的特点,用“也许”猜测孩子可能喜欢听“蚯蚓翻泥”“草根吸水”。第三节中连用两个“也许”,第四节中连用两个“让”字,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女儿能够安然长眠,也都与诗人的爱抚之情紧紧地联结在一起。同时他用一句诗也间接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也许你听着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妙”,世上的生活是如此的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真切地表现了身为人父对女儿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悲哀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