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492201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录五研究老人痴呆症工作小组报告一九九九年七月第一章痴呆症和所需的护理照顾痴呆症痴呆症的病征,是患者在神志清醒的情况下,认知和活动能力逐渐减退。这有异于正常的老化过程,而是一种疾病。2.痴呆症的成因很多,最普遍的是早老性痴呆(一种无法治愈的脑退化病),其次是血管病。药物副作用、抑郁、甲状腺机能衰退等新陈代谢问题,也会引发痴呆症,而这类痴呆症是可以治愈的。引致早老性痴呆的原因,包括老化、家族成员曾患痴呆症及唐氏综合症。其他可能致病的原因包括头部受伤。3.痴呆症的普遍临床征状是患者智力和体能逐步衰退,以致最终需要完全依赖他人照顾,并要接受多种不同层次的服务。痴呆症发病过程因人而异,时间最长可达15

2、年。由病发至逝世,平均为八至十年。痴呆症的临床征状可分为四个阶段,所需的护理照顾如下(a) 最早期记忆力轻度衰退、性格逐渐改变、对事物兴趣减低、技能水平下降和情绪抑郁。患者需要的服务包括早期的诊断、进行治疗,以及接受记忆力训练。此外,社会的关注及接受,对患者亦非常重要。(b) 早期记忆力(特别是短期记忆力)更加衰退,自制能力减弱。患者需要别人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例如购物等。有专家指出,患者如在早期接受痴呆症治疗,可减慢病情恶化。(c) 中期常见的问题包括游荡、语言能力减退、出现妨碍他人的行为、妄想和失禁等。患者需要他人长期看护。(d) 后期失去活动能力,需要卧床。患者依赖他人长期护理照顾。4.痴

3、呆症患者除了认知能力逐渐减退外,也会有一些与认知能力无关的病征,包括性格转变、妄想、产生幻觉、抑郁和行为出现偏差等。有这些病征的痴呆症患者比率达70%。5.痴呆症患者通常在多方面,包括心智、行为、体格和社交等会出现多种问题,所以亦需要多种照顾。我们应在他们患病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的服务。6.青山医院老人精神科最近进行了的一项调查,识别了十种最难照顾的痴呆症症状,程度由最严重程度排列如下(i)晚上坐立不安;(ii)妄想、产生幻觉、有偏执狂;(iii)精神混乱;(iv)游荡、(v)大叫大嚷;(vi)多疑;(vii)方向感减弱;(viii)出现沟通问题;(ix)不恰当性行为;(x)焦躁不安。以上的滋

4、扰行为或精神病征状在患病中期出现得最多。在这个阶段,痴呆症患者仍然有活动能力,对护老者来说,在这时期照顾出现上述滋扰行为或精神病征状的病人,是最困难和最令人沮丧的。痴呆症患者的护理需要7.由于痴呆症是一种复杂的病症,因此在照顾患者时,必须采用综合模式,提供医疗、社会服务、志愿工作和法律各方面的服务。医疗服务包括门诊、家居照顾、为安老院舍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提供的外展服务、日间医院、住院和长期护理服务。社会服务则包括经济援助、家务助理、长者日间护理中心、长者综合服务中心、安老院舍和暂住服务等。此外,志愿机构(例如老年痴呆症协会)所提供的服务,也占一个重要部分。在某些阶段,患者可能需要其他服务,例如

5、法律辅导服务等。8.痴呆症患者的护理需要现概述如下(a)预防采取预防措施对预防血管性痴呆症特别有效。减低导致中风的可能性,或可预防血管性痴呆症。方法包括诊断出容易中风的人士(检查是否有高血压及心房纤维性颤动、及早诊断糖尿病并控制病情);减少服用阿司匹林;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调节饮食、做运动和不吸烟)。随着科学研究日趋发达,将来可能会发明一些有助预防方法适用于早老性痴呆。(b)及早诊断及早诊断以医治那些可以治愈的病征是非常重要。了解问题所在,及早诊断也可减低患者和护老者的压力,同时又可让他们尽早订出照顾计划。(c)全面的医疗和社会需要的评估由多个界别的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可鉴定各种问题、所

6、需资源及患者的需要,这对于进行诊断和制订初步诊治计划极为重要。(d)诊治诊治计划涵盖的范围,不仅是医疗。一个全面的照顾计划应顾及患者个人的身心、社会和物质需要。诊治计划的目的,是在尊重痴呆症患者及护老者自主权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维持甚至改善生活质素。(e)为痴呆症患者提供持续照顾痴呆症患者在自我照顾和日常起居生活方面,均需要相当程度的支援,有时更需要持续的看护。因此,我们须留意非正式护老者的应付能力和所承受的负担。如果能在家居和个人起居照顾方面,给予患者实质而持续的援助,定可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素,并减轻护老者的负担。(f)提供资料、意见和辅导我们须为痴呆症患者及护老者提供渠道,使他们可容易获取

7、简明正确的资料,从而对痴呆症、其诊治方法、征状和支援服务等有更多认识。教育患者和护老者,也是照顾计划重要的一环。(g)院舍服务痴呆症患者留在家中接受照顾的时间愈长愈好,但我们得承认,他们最终可能要入住院舍,才能得到更有效的照顾,也可避免对护老者造成过重负担。护老者需要的关怀照顾9.随着病情恶化,痴呆症患者会日渐失去定向力和记忆力。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最好是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居住。不过,这样或会加重护老者的负担和压力。因此,当我们为痴呆症患者筹划服务时,必须清楚知道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其实有两类,即痴呆症长者和护老者。照顾家中患病的长者殊非易事,压力往往很大。事实上,本港和外国的研究都显示,护老责

8、任对护老者构成负面影响。个中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四方面:体力衰退、经济紧绌、情绪受挫,以及社交生活受影响。10.为应付以上问题,护老者需要下列各类服务:(a)有关痴呆症和社区资源的资料这类资料令护老者得以借助社区资源和支援服务,照顾家中患有痴呆症的长者。护老的角色往往来得非常突然,令人毫无准备,因此,这类资料十分重要,可以帮助他们认识护老者的角色,照顾长者时便可以更加称职。(b)体力上的支援照顾病人需要耗用大量体力。护老者可能需要别人协助,搀扶痴呆症患者起床,或进出浴室等。对于体力较差的年长护老者来说,别人的协助尤其重要。护老者在搀扶长者时受伤,时有所闻。护老者的身体要承受这些压力,有可能导致他们

9、本身的一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高血压等病情恶化。(c)有关照顾痴呆症患者技巧的指导要照顾认知能力和身体机能受损的痴呆症患者,护老者必须接受训练,学习怎样处理患者丧失记忆力和定向力的问题,以及如何协助患者就寝、更衣等。(d)暂托服务很多人都同意,日间护理和院舍暂托服务有助减轻患者家人的负担,让他们能够继续在家里照顾患者,而无须把患者送到安老院舍居住。(e)情绪支援护老角色带来种种压力,可能令护老者心力交瘁,以致最终再无力照顾患病长者。要帮助护老者克服压力,提供辅导和情绪支援,极为重要。(f)认同多项研究显示,护老者容易因为护老工作没有支援,付出的努力亦得不到认许而感到沮丧。事实上,他们承担护老工

10、作对社会的贡献,应该得到肯定。(g)财政援助随着病情恶化,体弱的长者需要重新适应生活环境,或购买特别的辅助器材或设备,而这些都需要金钱或其他物质资源。低收入的长者家庭亟需财政援助,应纳入社会保障网。11.如上文所述,我们为痴呆症患者制订服务策略时,必须顾及护老者的需要,让护老者与患者手对抗这种疾病。第二章香港的痴呆症患者的情况12.香港进行了多项关于痴呆症的研究,对象是社区或安老院舍内特定组别的长者,他们也曾接受精神病科医生的临床诊断,或根据 “简短智能测验”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或“简短精神状况问卷”(Short Portable Mental St

11、atus Questionnaire)等评估工具,断定认知能力受损。临床诊断痴呆症13.一九九五年年底,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科学系进行了一项研究,对象是1034名70岁或以上在沙田区居住的长者。研究显示,本港65岁或以上的长者,有4%患上痴呆症,为数约25000人。此外,患上痴呆症的比率更随年龄上升,约每五岁递增一倍,直至90岁左右为止。在70至74岁的年龄组别,每100名长者中,患上痴呆症的不足两人;但在90岁或以上的组别,每四名长者便有超过一人患上痴呆症。14.上述研究亦发现,约有45%的痴呆症患者住在安老院舍。至于院舍长者患痴呆症的普遍程度,在安老院护理安老院的比率估计为17%。青山医院老人

12、精神科在一九九六年进行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在受资助和私营护理安老院患有痴呆症的住院长者,分别为12%和36%。至于为长者提供更高水平护理的护养院,患有痴呆症的住院长者高达94%。此外,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在一九九八年对92间受资助的安老院舍进行调查,发现在15622名住院长者中,有1305名(约8%)经医疗专业人员证实患有痴呆症。认知能力受损15.一九九七年,德勤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就本港长者对社区支援和住院照顾服务的需求进行研究,当中一项社区调查的结果显示,本港60岁或以上的长者,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损的占25%,其中认知能力中度或严重受损的占5%。假定认知能力受损是痴呆症的征状,本港60岁或以上的

13、长者估计有5%患上痴呆症。16.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在一九九七年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在57间护理安老院的6116名住院长者中,认知能力受损的有2261人(约37%)。该会又于一九九八年在25间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进行另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1111名住院长者中,认知能力受损的有251人(约22.6%)。结语17.上述研究调查结果显示,65岁或以上的长者患上中度至严重痴呆症的有4%。这个比率与外国的相当接近。外国的研究结果一般显示,在65岁以上的长者中,约有5%患上中度至严重的痴呆症。目前,估计有过半的痴呆症患者居住在社区内,由非正式的护老者(家人和朋友)和正式的服务机构共同照顾;其余的患者则居住在护理安

14、老院和护养院等院舍内。我们估计住在护养院的长者,有37%在认知和行为方面有明显的痴呆症病征。18.香港人口急剧老化。65岁或以上的人口在一九八一年是334000人,到一九九八年已增至690000人,占总人口的11%。长者人口预料会继续上升,到二零一六年会达到1090000人,约占总人口的13%。准确点说,年逾65岁的痴呆症长者在一九九八年约有27600人,到了二零一六年预计会增至43 600人,增幅达60%。除了长者人口增加之外,人均寿命延长和患痴呆症的比率随年龄上升,都是痴呆症患者增加的原因。19.要探讨痴呆症在本港的普遍程度,必须进行更多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不过,从上述的研究结果看来,本

15、港长者患上痴呆症的比率,与西方国家的数字相若。第三章现有为痴呆症患者提供的服务20.本港目前有多种长者服务,痴呆症长者与其他有需要的长者一样,也可使用这些服务。现把一些特别为痴呆症患者及护老者而设的服务分述如下。加深市民对痴呆症的认识和了解21.卫生署和其他机构印发健康教育小册子,又举办各项活动,藉以加深市民对痴呆症的认识,并鼓励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关怀痴呆症患者。预防22.健康教育推广活动(例如由各机构举办的健康生活运动),宣传防止中风的方法,有助预防血管性痴呆症。及早诊断23.在痴呆症发病初期及早进行诊断和诊治,有助延缓病情恶化。在这方面,公营和私营机构的基层医生可帮助市民识别痴呆症的早期病

16、征。卫生署辖下的长者健康中心亦设有验诊服务,可以为长者进行认知能力的检验。医疗护理服务24.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精神科医生和老人科医生为痴呆症患者提供专科医疗护理服务,例如协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和改善行为模式。记忆力诊疗所亦提供特有服务,协助市民及早察觉痴呆症并接受治疗。此外,药物治疗也可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并可控制痴呆症的非认知性病征。25.老人精神科小组和老人科小组均有为社区及安老院舍的痴呆症患者提供外展医疗服务。26.在痴呆症长者病情恶化至需要长期接受深切专业医疗及/或护理时,医管局会为他们提供疗养服务。福利服务27.本港目前有多间机构为痴呆症长者和护老者提供辅导、家务助理及日间照顾等多

17、项社区服务,让长者尽可能留在社区生活。28.安老院舍除了供长者住宿之外,亦提供一般居照顾和护理服务。为长者提供更多护理的护养院,服务对象也包括痴呆症长者。根据估计,在护养院居住的人士,有94%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症。此外,长期护理院也为患有精神病的人士,包括痴呆症患者,提供照顾服务。29.由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开始,政府向资助的安老院舍发放痴呆症患者补助金,金额按每位长者每年约41,000元计算,用以聘请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护士,为痴呆症长者提供更理想的照顾和训练。30.考虑到痴呆症长者的特别需要,社会福利署(社署)会在一九九九年推行试验计划,在资助的安老院舍和长者日间护理中心设立痴呆症护理单位,为

18、痴呆症长者提供更妥善的专门服务。对护老者的支援31.卫生署长者健康服务部推行健康教育计划,以提高护老者照顾痴呆症患者的能力。这些计划在长者健康中心、长者活动中心、长者综合服务中心、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和安老院舍等地方举办。32.护老者支援中心、社区复康网络,以及老年痴呆症协会等志愿机构,也有为护老者提供支援服务,包括提供辅导和护老知识、指导实用护老技巧,以及提供一些对护老者有用的社区设施的资料。此外,这些机构也会组织自助小组,让护老者可以在有需时得到精神上和情绪上的支持。33.在社区方面,亦有多种支援服务,家务助理服务是其中之一。这些服务为护老者提供实质的援助,减轻他们(特别是本身也是长者的护老者

19、)照顾痴呆症患者的负担。34.为了减轻护老者的负担,社署将于一九九九至二零零零年度推行另一项试验计划,在日间护理中心开办长者日间暂托服务。除了安老院舍现有的16个暂托宿位之外,资助安老院舍试办的痴呆症护理单位亦会提供暂托宿位,替护老者暂为照顾痴呆症患者。法律方面35.1997年精神健康(修订)条例赋予监护委员会权力,以加强保障精神紊乱或弱智人士(包括痴呆症患者)的利益。36.上述修订条例亦改善了精神健康条例(第136章)第II部的条文,赋予法院多项权力,包括为无能力处理本身财产和事务的精神紊乱或弱智人士委任受托监管人,痴呆症患者也受到该条例的保障。37.政府在一九九七年六月制订持久授权书条例(

20、第501章),规定可订立持久授权书,以便有关人士日后丧失精神上的行为能力时,由他人代为处理财产和财政事务。员工培训38.社署为起居照顾员和家务助理员提供有系统的在职训练,包括老人病学基本和复修课程。卫生署的外展医疗队也会在长者活动中心、长者综合服务中心、长者日间护理中心和安老院舍等地方,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护老者举办有关老人痴呆症的健康教育课程。39.香港大学会运用由行政长官一九九九年社区计划拨出的1,000万元经费,为正式和非正式的护老者设计并举办有系统的综合训练课程,教授全面的老人病学知识和护理技巧。整项训练包括不同程度的课程,由浅入深,内容涵盖多个护老课题,包括照顾痴呆症患者最难应付的行为和

21、认知能力问题。结语40.如上文所述,有关方面已为痴呆症患者和护老者提供各式各样的服务,以配合他们的需要。不过,随着人口不断老化,预计对有关服务的需求亦会相应增加。现时为痴呆症患者而设的服务,在质与量方面仍有可以改善的地方。我们建议采用综合的服务模式,让痴呆症长者和护老者享有协调得当的全面照顾服务。第四章照顾痴呆症患者的指导原则4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一九九七年颁布的指引,要妥善照顾精神健康出现问题的长者,所提供的服务必须做到下列各点:全面全面的服务应以患者为本,充分顾及患者在身心、社交方面的需要与期望。便捷便捷的服务可让用者方便快捷地获得服务。体贴关怀体贴关怀的服务,是在遇到

22、问题和接获转介个案时,从速采取适当安排。以个人为本以个人为本的服务,是以每位患者及其家人为重心。所设计的护理服务须特别配合患者及其家人的需要,并为他们所接受,目的是尽可能让患者在家中得到照顾和支援。跨界限跨界限的服务方式超越传统的专业界限,汇集不同专长和专业技能的人士提供服务,以便取得最大成效。这种服务方式亦方便政府与志愿机构及其他团体携手合作,提供各式各样的社区服务。负责任负责任的服务,是服务机构负责确保所提供的服务质素优良。有系统有系统的服务方式灵活结合各项现有服务,以确保长者获得持续照顾,同时也使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可互相协调。42.在上文所述的大前提下,痴呆症问题工作小组认为,日后提供和

23、评估照顾痴呆症患者的服务时,必须以下列原则为主导(a)采用社区照顾的方针当局应着重为痴呆症患者提供社区照顾,因为研究结果显示,痴呆症患者入住医院或院舍,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速恶化,原因是他们在陌生的新环境中往往更感不安。为此,照顾痴呆症患者的服务目标,是协助他们尽可能留在家中居住。(b)采用综合专业的方针痴呆症是复杂的病症,可引致患者在身心、行为及社交方面的能力出现缺损。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协助,应以全面改善及控制上述各方面的情况为目标。(c)保持患者的尊严和生活质素后期痴呆症的患者,在认知能力、身体机能方面都严重受损,以致最终要完全倚赖他人。照顾痴呆症患者的一大原则,是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一般人看

24、待。我们也应致力让患者尽量发挥剩余能力,以维持本身的生活质素。(d)及早察觉病情和协助痴呆症患者这是鉴定问题、为患者提供服务、进行有效的诊治、纾缓患者及护老者压力的关键。(e)对护老者的支援照顾患有痴呆症的家人,须耗费很大心力,因此,护老者无论在身心方面都需要支持。43.工作小组建议,照顾痴呆症患者的服务,应以痴呆症患者和护老者为对象,而服务模式则应以上述原则为依归。预防和早日鉴别症状44.在护理痴呆症方面,有几类情况是可以预防的,例如减少导致中风的因素,或可预防血管性痴呆症,方法包括检查高血压和心房纤维性颤动以找出容易中风者,及早诊断糖尿病并妥善控制病情,以及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通科医生可

25、以向病人及其家人讲解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作用,而及早察觉病情,对于照顾和治疗痴呆症患者都非常重要。工作小组建议加强目前由卫生署辖下长者健康服务部推行的健康推广活动和健康检查服务,使那些可以预防的痴呆症成因得以减少。进行全面的医疗及社会评估45.痴呆症是复杂的病症,可导致患者在身心、行为及社交方面的能力受损。要给予患者有效的协助,便应全面改善及控制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此外,也须采用更切实的方法提供服务,并制定专门计划和提供专用设施,让痴呆症患者加强各种能力和改善精神健康,其中包括协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改善行为模式,以及采用回想及确证治疗法。至于可能有助加强患者的认知能力、控制非认知性病征和减慢病情恶

26、化的药物,则必须小心使用。工作小组建议当局考虑开设老人精神科日间医院。46.现有的社区支援服务,例如家务助理、日间护理、短暂住宿服务等,应该进一步加强,让长者(包括患有痴呆症者)可尽量留在家中。工作小组建议,在社署完成试验计划的评估工作后,应研究在安老院舍和日间护理中心设立更多痴呆症护理单位,以及增加长者日间暂托服务是否可行。对护老者的支援47.有些痴呆症患者会出现行为问题,例如游荡、产生幻觉、言词或行为粗暴等,对其他人造成极大滋扰,需要护老者悉心照顾。为此,当局应适当地提供实质支援,例如家务助理、日间护理、日间暂托、短暂住宿,以及其他有关服务,协助护老者应付照料患有痴呆症的家人的重担。48.

27、当局应肯定和支持多个机构在照顾患者的知识和技巧方面提供训练,以及在精神上支援护老者。工作小组建议举办宣传活动,让社会人士普遍明白护老者作出的宝贵贡献。公众教育49.为了使市民关怀和尊重痴呆症长者,以及方便预防和早日察觉这种病症,我们需要充分提供有关痴呆症的正确资料。工作小组建议通过传媒进行宣传,加深市民对痴呆症的认识,并鼓励他们接受痴呆症患者。工作小组也建议印制有关痴呆症及支援网络的小册子,派发给市民参阅。此外,目前由卫生署、社署、非政府机构,以及老年痴呆症协会、香港老人精神病协会等志愿团体举办的专题教育小组活动,应该进一步获得肯定和支持。员工培训50.除了加深市民对痴呆症的认识之外,当局亦应

28、在前线福利工作员、医护人员的职前和在职训练课程内,加强对痴呆症的讲解,使这些人员对痴呆症的征状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及早察觉这个病症和照顾患者。工作小组建议加强前线福利工作员、医护人员认识痴呆症的训练。51.同样,医护专业人员除了经常留意服务对象有没有痴呆症的早期征状和迹象之外,也应接受持续医学教育和其他在职训练,汲取诊治痴呆症的最新知识。工作小组建议,医院管理局和卫生署应加强为公营机构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的在职训练。至于私家医生,则可通过专业学院和学会,增进对痴呆症诊治方法的认识和了解。研究52.工作小组认为需要再作研究,探讨痴呆症问题和患者所需的照顾。工作小组建议进一步研究痴呆症在本港的普遍

29、程度,并汲取外国研究这个病症的最新经验。法律方面53.除了监护安排和持久授权书之外,还需要研究“预先指示”的问题,特别是预先决定痴呆症患者最后期治疗安排的问题。工作小组建议,政府应鼓励市民使用持久授权书和监护安排。长远来说,工作小组认为应进一步研究“预先指示”这个概念,以及外国在应用这个概念方面的经验和若应用在香港所衍生出来的有关课题。照顾痴呆症患者的长远安排54.有关的决策局和部门应继续合作,以便实施上述建议,并采用较切实的方法为痴呆症患者提供服务。工作小组建议,为了不断推展有关工作,应定期向安老事务委员会提交报告,汇报照顾痴呆症患者方面的工作进度。护理痴呆症工作小组卫生福利局一九九九年七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