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487715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靖西市中医医院妇科 梁雅梦 2015-10-29,临床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皮内/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静脉输液 口腔护理 导尿术 鼻饲法,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疼痛 局部组织反应 注射失败 虚脱 过敏性休克 疾病传播,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疼痛 发生原因: 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推注速度过快、速度不均匀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操作者手法欠熟练 4、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刺激引起疼痛,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

2、,取得病人配合 2、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 3、熟练掌握注射技术,准确注入药量 4、选用口径较小、锋利无倒钩的针头 5、在皮肤消毒剂干燥后进行注射 6、疼痛剧烈或晕针、虚脱者,予对症处理,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局部组织反应(注射部位红肿、疼痛、瘙痒等) 发生原因: 1、药物本身对机体的刺激 2、药物浓度过高、推注药量过多 3、违法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已污染的注射器、针头 4、皮内注射后,病人搔抓或按揉局部皮丘 5、机体对药物敏感性高,局部发生变态反应,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预防及处理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剂量要准确,避免因剂量

3、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 5、对已发生的局部组织反应,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注射失败 发生原因:患者躁动、不合作,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操作欠熟练,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 预防及处理 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2、充分暴露注射部位 3、提高注射操作技能,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虚脱(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心率加快等) 发生原因: 1、主要有心理、生理、药物、物理等因素引起 2、护理人员操作粗暴、注射速度过快、注射部位选择不当,引起剧烈疼痛而发生虚脱 预防及处理 1、注射前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4、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3、采用卧位 4、注射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情况,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过敏性休克 发生原因 1、操作者在注射前未询问病人的药物过敏史 2、病人对注射的药物发生速发型的过敏反应 预防及处理 1、注射前必须仔细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 2、皮试观察期间,病人不可离开,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反应,备抢救盒 3、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组织抢救,皮内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疾病传播 发生原因: 1、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使用疫苗时,未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 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及手消毒 2、使用活疫苗时,防止污染环境 3、对已出现疾病传

5、播者,报告医生,对症治疗,皮下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出血 硬结形成 低血糖反应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皮下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出血 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按压时间过短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 4、针口少量出血者予按压,皮下血肿者予对症处理,皮下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硬结形成(局部肿胀、瘙痒、硬结) 发生原因: 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剂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 2、不正确抽吸药液,注射部位有感染 3、

6、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针梗的1/2-2/3),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药时速度要慢 3、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4、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感染 5、已形成硬结者,进行对症处理,皮下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低血糖反应(饥饿感、头晕、心悸、出冷汗、软弱无力、心率加快等)正常人血糖小于2.8,糖尿病小于3.9 发生原因: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后未及时进食 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把握进针的深度 3、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回

7、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4、注射后按时进餐,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 5、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皮下注射法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发生原因: 1、针头质量差 2、进针部位有硬结或瘢痕 3、操作人员注射力度、进针角度或深度不当 预防及处理 1、选择粗细合适、质量过关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注意进针的深度、手法、力度及方向, 3、做好心理护理,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 4、若出现针头弯曲或折断,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疼痛 神经性损伤 局部或全身感染 针口渗液 针头堵塞疼痛 虚脱,附:肌肉注射方法,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疼痛发生原因:一

8、次性肌内注射药物过多、药物刺激性大、速度过快,注射时体位选择不当,注射部位不当等;患者过度紧张,操作者技术不熟练。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 2、掌握无痛注射技术(二快一慢加匀速、交流、叩击) 3、配制药液浓度不宜过大,每次推注的药量不宜过快过多 4、轮换注射部位,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神经性损伤 发生原因:主要是药物直接刺激和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 预防及处理 1、慎重选择药物、正确掌握注射技术 2、注射药物应尽量选用刺激小、等渗、ph值接近中性的药物 3、注射时避开神经和血管,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局部或全身感染(红、肿、

9、热、痛、高热、畏寒等) 发生原因:注射部位消毒不严格,注射用具、药物被污染等 预防及处理 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正确配制药液,推注剂量要准确,避免因剂量过大而增加局部组织反应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出现全身感染者,根据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针口渗液 发生原因: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药液,每次注射药量过多, 局部血液循环差,组织对药液吸收缓慢。 预防及处理 1、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神经少、肌肉较丰富 2、掌握注射剂量:每次23ml,不宜超过5ml 3、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 4、注射后及时热敷、按摩,促进药液吸收,肌内注射并发症

10、预防及处理,针头堵塞 发生原因:针头过细、药液黏稠、粉剂未充分溶解或药液为悬浮液 预防及处理 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粗细合适的针头 2、充分将药液摇混合 3、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 4、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继续注入体内,应扒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注射,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虚脱 发生原因:心里、生理、药物、操作,头晕、面色苍白、心悸、出汗、乏力、眼花、耳鸣、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丧失。多见于体质衰弱、饥饿和情绪高度紧张的病人。,表现,与过敏区分,肌内注射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预防与处理 注射前:解释:态度热情,耐心; 询问:病人饮食情况,避免在饥饿状态下 卧位:以往有晕针及

11、体质衰弱、饥饿、情绪紧张 的人,注射时宜采用卧位。 注射中: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在硬结疤痕等部位注射 选择注射器 二快一慢 观察: 如有不适,停止注射,做出正确判断,如病人发生虚脱现象:,护理人员要镇静,给病人及家属安全感; 取平卧位,保暖,针刺人中、合谷等穴位; 清醒后给予口服糖水等; 必要时给予吸氧,静推 50%葡萄糖或静滴 5%葡萄糖等措施,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发热反应 急性肺水肿 静脉炎 空气栓塞 血栓栓塞 药液外渗性损伤 疼痛 败血症 、 神经损伤、 静脉穿刺失败、导管阻塞、注射部位皮肤损伤、皮下血肿、导管脱出,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发热反应(发冷、寒战、发热) 发生原因:与

12、输入液体和加入药液质量有 关,输液器具的污染,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环境空气的污染,输液速度快,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发热反应预防及处理 1、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检查药物及用具 2、改进安瓿的割据与消毒,改进加药的习惯进针方法 3、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一人一具 4、避免操作输入污染液体,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5、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污染 6、发热较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7、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 8、严重发热者,应停止输液,对症处理 9、如需继续输液,则重新更换输液器具,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急性肺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 发生原

13、因: 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内液体输入过多 2、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机能差 3、外伤、恐惧、疼痛等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 3、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发,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急性肺水肿预防及处理 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2、经常巡视病房,避免肢体改变,滴数的变化 3、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病情允许下取端坐位,予高浓度吸氧,20%-30%酒精湿化,酌情给予强心、利尿剂,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静脉炎(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等) 发生原因: 1、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 局部静脉感染

14、2、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 3、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 4.药物温度对血管的刺激也容易引起静脉炎 5.长期输入浓度过高、刺激性强的药物,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静脉炎预防及处理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掌握药物配伍禁忌 2、严禁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3、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4、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5、连续静脉输液者,每日更换输液器 6、发生静脉炎,停止输液并将患肢抬高、制动,予对症,一旦发生静脉炎,停止在输液并抬高、制动。 根据情况局部进行处理: 局部热敷。 用50硫酸镁或95乙醇,每日次、每次20分钟。行湿热敷。 中药如意金黄散加醋调

15、成糊状外敷,每日次,具有清热、止痛、消肿作用。 超短波理疗,每日次,每次1520分钟。 如合并全身感染,应用抗生素治疗。,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空气栓塞(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紫绀) 发生原因: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液体输完时未及时更换、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空气栓塞预防及处理 1、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 2、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后及时拔针 3、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 4、立即给予高流量吸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及处理,静脉

16、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血栓栓塞(局部血管阻塞:红、肿、热、痛、静脉条索状,血管栓塞,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发生原因: 1、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粘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 2、长时间输液,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引起血栓栓塞,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血栓栓塞预防与处理 1、避免长期大量输液 2、注意手卫生,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 2、正确切割安瓿,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正确抽吸药液,避免注射器污染 3、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 4、发生栓塞时,应抬高患肢体、制动,并停止输液,局部热敷,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药液外渗性损伤(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低。 毒性较强的药物可造成组织坏死。) 发生原因 药物因素: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本身毒性等。 物理因素:环境温度,不溶性微粒危害速度 血管因素:输液局部血管舒缩状态及血管通透性。 操作因素:穿刺不当或针头脱出。,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及处理,药液外渗性损伤预防及处理 1.血管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