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307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word版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课程标准重点难点通过对古代四大经济区域的描述,认识我国古代经济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1.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域,说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2.了解古代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和规律,知道人口迁移有利于我国南北经济的均衡发展。3.知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并能据此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2区域(1)山东、山西地区: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2)江南地区:两汉时期,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3)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2、,是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3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易混易错古代的山东、山西与现在的山东省、山西省不是一个概念,它们是以河南崤山为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山东、山西都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山西更是秦统一六国的基地。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三次高潮时间原因影响第一次两晋之际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少数民族内迁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第二次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南方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实力大为提高第三次两宋之际靖康之变思维点拨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由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迁移。北方战乱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古代人口南迁的本质

3、是北方先进生产力向南方扩展。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2经过(1)孙吴、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初步形成了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出现了像建康这样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2)中唐以后:南方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会,都在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3)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完成。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也带来了文化

4、重心的南移。(2)随着中华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3)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易混易错经济重心南移不等于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但中国古代的政治中心很长时间内是在北方,这是由历史文化渊源、战略地位、北方经济的不断恢复等多种因素决定的。思维点拨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当地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重心南移呈现如下规律: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1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成因及特点材料一汉代司马迁划分的四大经济区材料二汉朝反映江南地区百越族经济生活的画像砖:

5、整幅画面以船纹为主,显示了这一地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的现实。材料一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要抓住划线中的关键词“汉代”进行提炼,原因要结合当时政治、自然条件等角度提炼。材料二注意划线的关键信息“地广人稀、经济落后”进行提炼特征及特点。(1)据材料一,分析当时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的两大经济区是哪里,简述这一地位形成的原因。提示山西和山东经济区。原因: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口稠密。(2)据材料二,分析两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特征。上述概况反映了当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提示经济特征:两汉时开发较慢、人少、技术落后、经济实力差距较大。特点:经济区域的多样性和经济发展的

6、不平衡性。2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材料(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宋书孔秀恭等传论从划线句子中的信息可得出社会安定和人民勤劳。据材料,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3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北宋时南方粮食的亩产量高过北方,有“吴、越、闽、蜀,其一亩所出,视他州辄数倍”的说法。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从材料划线中的“仰给”“高过”等关键词认识南方经济的发展。材料中的信息说明了什么?提示南方经济发展超过了北方,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7、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环境:北方动荡不安,南方相对安定。政府政策:南方政权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人口因素:北方人口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经济因素:农作物品种交流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其他条件: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2)影响经济格局:促进了江南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文化重心:教育文化中心南移,南方教育不断发展。交通贸易: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沿海城市海上交通和运输的发展。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民族关系:使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

8、发展。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一、对中国古代区域经济的认识1区域经济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形成是由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土壤、气候、资源等)和人文环境(包括历史文化传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科学技术等)两大因素决定的,是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各具产业特色的地理区域。2汉代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为传统的农业区(以种植麦、粟、高粱等耐旱作物为主);江南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湿润、河道纵横,以种植水稻等农作物为主;龙门碣石以北,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因此形成传统的畜牧区和半农半牧区。3区域经济的特点:多样性,而且实力发展不平衡。山东、山西以农业为主,而龙门碣石以北是传统的畜牧区或

9、半农半牧区,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北方经济发展快,南方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启示1特征(1)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的最高水平。(2)南移往往发生在国家分裂或割据时。(3)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经济重心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2启示: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济建设中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1.下图反映了我国汉代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征()A发展水平高 B地区发展不平衡C农牧平分秋色 D经济

10、重心逐渐南移答案B解析A项不能由图中信息得出;C项说法错误;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始自两晋,且不能由图中得出,D项错误。由图中经济区、农业区的分布可知B项正确。2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由少数民族内迁带来的北方人民南迁B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C睦邻民族政策带来较长时期的和平局面D租佃关系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宋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朝刘宋政权统治下江南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南方农业有所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民南迁,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3在中国漫漫的历史长

11、河中,规模不一的人口迁移始终没有停止过。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古代中国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A由内地流向边疆 B由边疆流向内地 C由北方流向南方 D由南方流向北方答案C解析我国古代人口流动的主流趋势是由北方流向南方。4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该表反映了()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A.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封建自然经济衰落答案C解析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体现出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5

12、宋朝是一个文化开放的时代,涌现出大量的才子、才女,他们在地域分布上都呈现出“东南最盛,京师其次,蜀地第三,其他地区则相当稀疏”的特点。这表明()A宋代才女与才子艺术成就相当B宋代女子与男子社会地位相同C文化盛衰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D“重文抑武”促使社会文风兴盛答案C解析材料只说到出现大量的才子、才女,但未并比较他们的艺术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男女社会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重文抑武”,故D项错误。6阅读“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汉唐时期人口分布表(单位:千人)朝代黄河中下游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西汉38 2567 8714 364698唐朝28 8981

13、2 1378 0812 484(1)西汉时期,人口主要集中在哪一地区?原因是什么?(2)唐朝时期人口的分布与西汉时期相比,发生了怎样的显著变化?(3)导致人口地理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迁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人口大量南迁,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简要分析人口迁移对我国经济格局的影响。答案(1)地区:黄河中下游。原因:黄河中下游开发早,经济发展较快。(2)黄河中下游人口减少,江淮地区、西南地区、两广及福建地区人口增长很快。(3)战乱频繁,政局动荡。(4)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补充了劳动力,也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快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

14、移。解析第(1)题的第一问,由表格中数字对比可得出结论;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由表格中汉唐时期的数字对比可得出结论。第(3)题根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中后期”这两个时间背景,可知这两个时期北方长期战乱,政局动荡。第(4)题“经济格局”这一概念的内涵主要是指经济重心的变化,由此分析影响即可。基础达标1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形成以长城为界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答案C解析决定各大经济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2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答案B解析汉代经济重心是山东和山西,这两部分地区主要沿黄河流域东西分布。3(2018永兴高一检测)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时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