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288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检测卷(三) 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嘉兴高一期末)周恩来说:“我们新民主主义的制度是一个过渡的制度走完了这个过渡阶段,就到达了社会主义社会。”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在()A中共八大召开时 B三大改造完成时C1954年宪法通过时 D改革开放开始时答案B解析这个过渡阶段的结束实际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故B项正确。2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在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农业

2、生产的合作组织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1957年”“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可知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3(2018奉化学考仿真测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答案C解析依据“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可知,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

3、的方式。4(2018温州适应性测试)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说:“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这表明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A B C D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4、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正确,故选D。5(2018浙江押题卷)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漫画,材料信息反映了()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A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B我国当时处于“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现象严重C我国当时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B解析从漫画中的“大麦穗”“大玉米”需要用火车来运送得出,这应该是“大跃进”运动时期,浮夸风造成的现象,而非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据此可知A错误,B符合题意。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50年代”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指19661976年这一时间范围可知,C错误。D项从漫画中无

5、法得出,故排除。6(2017普陀学考仿真测评)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是由于()A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C掀起“大跃进”高潮 D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答案B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领导和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故A项错误;1958年,全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B项正确;1958年,掀起“大跃进”高潮,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农业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7(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某学生搜集了以下相关资料:“一五”计划、三大

6、改造、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你认为他整理的主题是()A政权巩固 B曲折探索C改革创新 D盛世华章答案B解析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和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因此,他整理的主题是曲折探索。8下图是我国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变化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是()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A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力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安徽凤阳县19751982年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这

7、得益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D项正确。9下列图片可以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图一图二图三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答案A解析分析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可直接排除B、D两项。三个时期的变革都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所有权没有变化。从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故选A项。10(2018金华一中期末)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吃有油

8、,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A BC D答案C解析“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土地潜力无穷尽,亩产多少在人为”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的时间是21世纪;“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顺口溜。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为,选C项正确。11(2018浙江课改联盟学考评估)2016年9月在杭州举行G20峰会。作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的一个城市杭州对外开放始于()A1978年左右 B1980年左右C1985

9、年左右 D1990年左右答案C解析联系所学知识,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对外开放始于1985年。12(2017杭州期末)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上海开放的具体表现为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故D项正确。13邓小平曾经九上时代周刊封面,其中1992年出现在封面上时,时代周

10、刊这样介绍:“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答案B解析题干中关键信息“航空母舰在13年里转了第二圈”反映了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新阶段,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因此选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当时尚未完成,排除A;C、D都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14(2018嘉兴期末)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这一成就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中共十四大相关决议的指导 现代企业制度的广泛

11、建立互联网的广泛应用A B C D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中“1993年”“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1993年11月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中国的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这些与题干中的“1993年”“得益于”不符,正确,错误。故选A项。15(2018浙江十校联盟联考)如下图所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得出这一认识是在()A中共十

12、一届三中全会 B“南方谈话”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答案D解析中共十五大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定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16(2018浙江押题卷)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现象解读较为准确的是()A这一时期中国服饰中西合璧B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C中国人的着装没有统一的标准D这一时期流行西装和汉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答案B解析题干中只提

13、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并未涉及中西合璧和“着装混乱”据此排除A、C两项;从题干中的“1912年”可知,这一时期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故B项符合题意。从题干中的“西装东装,汉装满装”无法得出这一时期流行西装和汉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故D项错误。17下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迅猛发展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穿着品味的变化答案C解析抓住设问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18(2018衢州学考评估)社会

14、各阶层的饮食和服饰绝不是无关紧要的,一时期的饮食、服饰能反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社会思想等。以下衣、食信息对应反映的经济状况或社会思想不正确的是()A长袍马褂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B中山装民主共和的政治追求C粮票计划经济时期物质匮乏D购物卡改革开放后商品丰富答案A解析长袍马褂是传统中国的象征,不能体现文明开放的社会心理,故答案选A项。其他选项呈现的对应关系是正确的。19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换去娘娘的小脚鞋。这一社会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 B中华民国初期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B解析这一社会现象是废除缠足。鸦片战争时期还未废除缠足,故A项错误;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废除缠足,不是“最早出现”,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时期妇女缠足早已经废除,故D项错误。20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 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