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328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教师用书: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课 word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介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的突出特征。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3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第1课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学习目标学考内容考试要求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b2.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b一、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变化总体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近代男装变化(1)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

2、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2)西装在鸦片战争以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以后流行开来。(3)中山装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设计的,成为当时中国男子的标准服装。3近代女装变化由宽松肥大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如改良后的旗袍。4新中国成立后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列宁装、连衣裙盛行。(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军装、“干部服”盛行。(3)改革开放后,服装走向开放并与国际接轨。思维点拨1中山装和旗袍是服饰中西合璧特征的典型体现。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到学习西方、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渐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

3、合璧的特征。3中国近现代,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人们的社会生活近代化程度较高,但在偏远农村和内陆地区却变化不大。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受西方外来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易混易错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传统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二、近代以来中国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1)外因:西方列强入侵,工业文明冲击,外来文化影响。(2)内因:受政治、经济、思想变化影响(如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与苏联建交、新文化运动、改革开放等)。2表现(1)婚姻风俗古代:缔结婚约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开始主张婚姻自主,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现代: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4、(2)丧葬风俗近代: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现代: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握手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开始步入社会。易混易错2缠足陋俗至清朝时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曾多次下令废除缠足。图解识记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主题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近代服饰的变化史料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

5、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史料解读划线信息中“折射着社会的变迁”“民国时期”反映出服饰变化受时代、观念的影响。问题思考从史料中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的影响。2婚俗的变化史料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旧式婚姻情况新式婚姻情况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2.问名(互问庚帖卜之)3.会新(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

6、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史料解读划线部分表明从传统婚姻到现代婚姻,婚姻的基础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问题思考据史料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提示进步之处:观念:由父母包办到男女婚姻自主、平等;礼仪:由繁琐到相对简单,逐步走向法制性和契约性。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1)外部因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特别是通商口岸地区,成为中国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2)内部因素: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每一次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社

7、会运动的推动有关,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到了社会示范作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都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也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向现代化迈进。1(2018杭州高一检测)服饰是一种记忆,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从图一到图二的变迁记录了近代中国()图一图二A从传统、封闭走向现代、开放B从逐步沉沦到民族独立C从文化浅显走向富有文化内涵D从审美单一到个性鲜明答案A解析图一为清朝的长袍马褂,图二为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中山装和西装,其中中山装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图一到图二显示了从传统、封闭到现代、开放的表现,故A正确。2(201610月浙江学考)19世

8、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答案A解析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等活动,故选A。3(20174月浙江学考)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璧土洋结合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新世界,男女平等,结婚自由,反对抑制女权,说明旧的社会习俗受到冲击,近代文明在中国

9、传播,故选D项。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说法绝对化,A项错误,B、C项材料信息无从体现。4(20164月浙江学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甲图清末婚嫁乙图民国婚照A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B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C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D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近代婚姻习俗的变化,由仪仗队、乐队、抬轿等仪式,到简约文明的结婚照,说明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故C正确,A错误;B、D不符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可以排除。5(201510月浙江学考)20世纪末,中国的传统服饰连同印花棉布、古典丝绸又在国际时装舞台上活跃起来,掀起了一股股各具特色的“中国风”。时装“中国风”的

10、出现反映了()返璞归真的文化现象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服饰深受政治生活的影响A BC D答案A解析时装“中国风”的出现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是返璞归真的文化现象,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加强,也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表现。故A项正确。6(201711月浙江学考,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上海县城外形成了被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在这里,他们拥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俨然“国中之国”。起初,由于外人来华之际,中外民情扞格,以风俗习惯等种种不同,不愿华洋杂居。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不久便华洋杂居。不同的风俗习惯发生碰撞、冲突

11、也就在所难免了。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材料二(租界开辟后)西洋服饰之引入,使上海自明清以来形成“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洋泾浜新竹枝词写道:“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更有异言并异眼,淡黄马褂着纷纷。”哪里还有什么不敢穿的?摘自张仲礼、熊月之等长江沿江城市与中国近代化(1)梳理材料一,概述近代初期上海“华洋杂居”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租界”的消极影响。(2)阅读材料二,分析“西洋服饰之引入”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综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答案(1)原因:殖民者设立租界,小刀会起义的冲击。

12、影响: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突显半殖民地社会特征。(2)影响:新奇、时尚的习俗进一步张扬;淡化了等级观念。特征: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交汇与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可以从材料中给出的“英、法、美三国依仗强权分占的特区势力,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租界”“小刀会起义爆发,华人逃入租界者甚多”等语句进行概括论述,但不要照抄原文。第二小问要注意问题问的是“消极影响”,所以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答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进行答题。第(2)题第一小问对上海民风嬗变的影响,注意题目所问是从材料二中分析,关键词有“服尚新奇、衣必华鲜的习俗得以进一步张扬”,注意是“进一步张扬”,从给

13、的诗词中可以看出,“康奴也学假斯文,衣履难将贵贱分”,之前通过服饰体现身份贵贱,现在则很难分辨了,“异言”“异眼”等关键词进行总结归纳。第二小问,社会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是“中西合璧,土洋并存”。对点练考点1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1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服饰既体现了中西合璧又融合了满族风格的是()A西装B长袍马褂C旗袍D中山装答案C解析旗袍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服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与旧制迥然不同,成为兼具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2中国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展现了时代

14、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图服饰的特点是()中山装A等级分明 B坚持传统C全盘西化 D中西合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了中山装,故D项正确。3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答案B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渐仿洋装”可看出,中国服饰的变化受到了西方的影响,故选B。4民国初年上海流行单页公历“月份牌”,其绘画主题多为女性。下图是一张“月份牌”,它可以用来研究近代()服饰变革交通变化女性地位礼仪革新A BC D答案C解析据图中女性都穿旗袍可得出民国初年服饰变革,故正确;据图中木船无法得出近代交通变化,故错误;据材料“绘画主题多为女性”可以用来研究女性地位,故正确;礼仪革新在材料中无反映,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5据记载:清朝末年的贵州新军服装开始有了突破,新军的着装学外国,戴大圆帽、穿军装、扎绑腿、戴肩章、穿皮鞋,一改旧时八旗、绿营的装束。这反映的实质是()A经济近代化推动了近代服饰的变革B社会巨变促进军队服饰上的近代化C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在内地传播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