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2420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首发】湖南省益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复习资料: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提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什么是哲学(1)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3)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在世界观的指导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哲学就

2、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但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在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必须反对两个错误倾向:A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B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两者的联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它们从本质上看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

3、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总结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注意:在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上,我们应反对两种错误观点:A.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B.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提示:世界分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大领域,人类的知识就是分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三大类。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哲学的基本问题(1)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2)两

4、方面内容: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即谁是第一性、谁决定谁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其中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是不可知论的代表。)2.哲学领域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A.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看是正确的,但并非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科学的。)B.唯心

5、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的观点本质上是错误的,但是唯心主义并非没有任何积极意义。)(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A,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本原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半截子唯物主义):本原是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本原是物质。B.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本原是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本原是客观精神(上帝、神明、理念、绝对精神等)。3.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是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4.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3)注意:物质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之间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不能说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可生可灭的,是暂时的;而物质是不灭的,永恒的。2

7、.世界的物质性表现为:(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反对上帝创世说。(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从产生上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从存在上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也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从发展上看,人类社会有其固有的规律。(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

8、运动(1)含义: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即一切事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要反对脱离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也要反对脱离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3)特点: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4.静止(1)两方面含义: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注意: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运动

9、。(2)特点: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我们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提示:相对主义就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5.规律(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特点: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为: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具有普遍性。表现为

10、: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运动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A.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B. 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B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

11、、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劳动和实践的产物;A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B劳动和社会实践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C劳动和社会实践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3)从性质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

12、也不能发展。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的作用有哪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下面的也是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13、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见2)这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是什么?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物质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原因/为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

14、是,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3)具体要求:(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A.

15、实践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实践的主体、对象和手段)都是客观的;B.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能动性:A.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人通过实践可以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可以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给客观世界打上了深深的人的活动的烙印,创造出客观世界中原本没有的事物。社会历史性:A.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了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是什么?(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注意: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二是亲身参加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但是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