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2063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 (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知识与能力培养阅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学习通过各种渠道(如报刊、电视、网络等)获取信息。2、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航天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 找出并品读相关词句,感受语言背后作者的情感。2、 析标题的含义。3、体会新闻选材的时效性和目的性。【教学模式】“三步六字”教学模式“三步”之第一步:创设氛围,导入文本第二步:组织探究,赏析文本第三步:迁移拓展,运用文本“六字”:读、感、析、听、说、写。【教学课

2、型】自读课。【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提问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家知道2011年我国发生的航天大事有什么吗?第一件大事是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第二件大事是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07秒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它将在16天内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并顺利返回地球。其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遥远深邃的天空就充满了浓厚的幻想。远古时代有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传说,敦煌壁画中有飞天的形象。到了明代,有一个叫万户的人,他把自己绑在椅子上,试图用47根自制的火箭飞上天空时光流逝了几百年,在200

3、3年10月15日,当“神舟”五号载着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时,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变为现实了,当人们沉浸在喜悦和自豪中时,是否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就再现了这一段精彩的历史画面。板书课题 :飞向太空的航程二、1、初读感知,检测预习,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翌年( ) 横亘( ) 九霄( ) 嫦娥( )怦怦( )直跳 目眩( ) 烧灼( ) 矫正( )2、改正下面语句中的错别字。(1)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宵(2)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振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3)由4

4、位著名科学家连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4)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研制的第一枚液体火箭树立在了上海南汇海滩20米高的发射架上。3、再读文本,探究结构,见图表PPT段落结构内 容1-3导语“神舟”五号飞船发射,举国关注,不同凡响。4-26主体新闻背景中国航天历史回顾.27-29新闻事实“神舟”五号发射成功30结语中华民族飞天梦圆点评:主体部分没有继续叙述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发展史的回顾中,这样就使得本文与一般的新闻在写法上有很大不同,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我们在前面的两篇新闻里接触到了。这样既展示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的艰辛过程,也使得

5、事件的意义和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三、合作探究 赏析文本探究1、导语部分包含哪些新闻要素?谈谈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时间: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人物:杨利伟事件: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表达方式:描写、议论表达效果: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 ;议论抒发自豪感和赞美之情。点明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并指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探究2、主体部分回顾了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

6、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探究3、然而,由于经济实力有限等各种原因,中国的飞天梦想只能尘封在一张张构思草图中。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尘封:搁置太久,被尘土盖住。这句话是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因为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以及当时的政治等原因,只是处于设想计划和论证中。探究4、怎么理解“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里的“春天”不只是自然界的“春天”,更是中国政治思想上的“春天”和航天事业的春天。从此,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探究5、 文中引用美国报纸的说法,有什么作用?美国是航天大国,引用该国媒

7、体评价具有权威性,同时也突出了我国神五飞天的深远影响。探究6、 新闻报道中有很多精确的时间、数字等,说说其作用?精确的时间、数字等,能体现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也符合航天精确的时间要求,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同时也可以渲染当时人们紧张急切渴盼的心理,传达出激动和欣喜之情。 探究7、文章的题目可以改成“神五飞天”或者其他类似的内容吗?文章虽然报道了神五发射的过程,但由于返回要到第二天,也就是21个小时以后。至编辑定稿到刊发前,神五还没返回,所以作者在选材上,只选取了“飞天”这一辉煌的历史画面,予以报道。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体现了新闻选材的目的性

8、和时效性,也很契合文章题目所涵盖的内容。探究8、这篇新闻报道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1、富有动感:巧用动词“飞”,唤起人们对“飞”的动作的联想;“航程”又让读者感受到我国航天历史的发展过程。2、内涵丰富。(1)表达了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取得了神五发射成功;(2)紧扣文章主体部分内容中国人的航天梦是一个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的奋斗历程。四、拓展迁移1、试探讨“天宫一号”命名的含义?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阶段(即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建立空间实验室);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的能力。(1)“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称呼,富有民族气息。 (2)“天

9、宫”即“天上宫阙”,形象比喻“空间实验室”、“空间站” 。 (3)天宫一号是我国“初步建立的载人空间实验平台” ,因此也有让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这一层含义。 2、试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写一则新闻,报道天宫一号或者神舟八号发射,或者二者目前对接的情况。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全长10.4米 最大直径3.35米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神舟八号 神舟九号 神舟十号飞船 两年内交会对接 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神舟八号 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 交会对接 3日凌晨 第一次交会对接 组合飞行12天 第二次交会对接

10、 14日 飞行2天撤离 17日返回地面 “神八” 全长9米 最大直径2.8米 质量8082公斤 3、 从8月18日开始,“携手神八交会梦想”大型公众征集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公众可以从强国、飞天、绿色、公益和个人五个角度中选取具有积极意义和富有激情的文字、图片或影音作品,通过腾讯网、中国航天网、四季沐歌活动网页、腾讯微博等多渠道参与。10月20日筛选的梦想有42891条被存储到“梦想芯片”中,搭载“神舟八号”遨游太空。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梦想是“希望太空能留下更多中国人的足迹,传递更多中国人的声音,为人类造福”。有的同学写下了“我的最大梦想是成为一名骄傲的航天人,热爱祖国、自强不息”。有的同学说:“我希望我国的空间站能比老外的多一项功能,就是回收太空中的所有垃圾”。有人则把目光瞄向了太阳系外星球:“希望中国在航天活动中,早日飞出太阳系,探索更遥远的太空,让中国的旗帜飘扬在太阳系外星球上。”同学们,你有什么梦想呢?请写下自己的梦想吧!可以是“携手神八(神九、神十)交会梦想”等等。写一两句可以,几百字也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