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8202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3《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三维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表达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2过程与能力培养目标:以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方法与情感教育目标: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实验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物体的a、F、m三个物理量进行研究;运用列表法处理数据,使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而体现物理的逻

2、辑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内容是做好演示实验,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过程、获得数据、得出结论,增强效果。这样,用实验得到的结论给出牛顿第二定律,顺理成章,说服力强。同时课堂上还应讲清实验装置、原理并调动部分学生参与以求圆满地完成实验任务,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体会到物理学研究的方法。 2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简单完美,记住并不难。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该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和相互关联;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这一难点在本课中可通过定律的辨析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加以深化和突破,另外,还有待在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去体

3、会和理解。三、教具 小车、木板、滑轮、钩码、细线、多媒体。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学生,什么是牛顿第一定律?总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即加速度不为零。因而力又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力的作用是用于产生加速度,而并非用于维持物体的运动。 由牛顿第一定律还可知: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种性质叫惯性。而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因而加速度跟质量有关。问题:力是如何产生加速度的?板书:牛顿第二定律引导猜测:加速度是否与力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加速度与质量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按如下的思路思考:对于一个物体(使m不变)

4、,不受力时加速度为零受力后加速度不为零受力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用同样的力(使F不变)作用于不同物体质量小的易被拉动质量越小加速度越大。那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跟物体质量及受力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在研究三个变量的关系时,使其中一个量不变,只研究两个量间的关系,这叫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一)试验探索1实验设计:控制变量法。(1)原理:由运动学公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位移与加速度成正比。我们的实验就是由两个小车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来反映加速度大小跟力和质量的关系。(2)实验装置(3)、2位学生参与实验、进行定性研究、给出初步结论(4)、利用电子课件,示范定量研究,给出精确结

5、论2实验结论:精确的实验表明(1)加速度跟力的关系: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成正比。,即,m一定,F。(表示正比符号)(2)加速度跟质量的关系:外力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的质量的成正比。可用图像辅助探索。,由得(二)牛顿第二定律定律得导出(1)由上述实验结果:F,可得出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关系。写成数学表达式为或Fma(2)上式可写为等式Fkma,式中k为比例常数。如果公式中的物理量选择合适的单位,就可以使k=1,则公式更为简单。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来定义的:使质量是1kg的物体产生1m

6、/s2的加速度的力为1N,即1N=1kgm/s2。可见,如果都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就可以使k=1,那么公式则简化为:Fma,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3)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不过这时F代表的是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所以,牛顿第二定律更一般的表述是: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数学公式是:。或:(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是由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情形下导出的,但由力的独立作用原理可推广到几个力作用的情况,以及应用于变力作用的某一瞬时。还应注意到定律表述的最后一句话,即加速度与

7、合外力的方向关系,就是说,定律具有矢量性、瞬时性和独立性,所以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关系,是物体(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如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则m为几个物体的质量和。a为研究对象在合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2、矢量性:a与的方向一致。3、瞬时性:一旦合外力有变加速度立即变化,刻不容缓! 4、独立性:力各产生各的加速度,合力产生合加速度。分量式:5、因果关系:合外力决定加速度,有怎样的合外力就有怎样的加速度。ma不是力而是力产生的结果、是对力的度量,如:重力:mg。6、物体的运动性质由加速度决定a=0,匀速直线运动。a=定矢量,匀变速。

8、包括直线和曲线。a变化,变变速,或非匀变速。7、物体的运动的轨迹由初速度和加速度共同决定。如抛体运动。a与V0同直线,直线运动。a与V0同有(非00、非1800的)任意夹角,曲线运动。当然,我们目前只研究直线运动。8、适用范围: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中的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总之,牛顿第二定律以简单的数学形式表明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经典物理学的核心。(三)巩固练习1、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物体时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无矛盾?为什么?答:没有矛盾,由公式Fma看,为合外力,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这个力应是合外

9、力。现用力提一很重的物体时,物体仍静止,说明合外力为零。由受力分析可知FNmg=0。2、对一个静止的物体施加一个力,物体一定做加速运动,对吗?答:略。理由同上。(3)下面哪些说法不对?为什么?A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加速度越大。B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速度越大。C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外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一定受恒力作用。答:B、C、D说法不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的合外力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大小和速度大小无关。所以,B说法错误。物体做匀加速运动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合外力减小但方向不变时,加速度减小但方向也不变,所以物体

10、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加。C说法错误。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加速度大小不变,若方向发生变化时,合外力方向必然变化。D说法错。(三)课堂小结(可引导学生总结)1这节课以实验为依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今后在电学、热学的研究中还要用到。我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2定义力的单位“牛顿”使得k=1,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3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注意该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要理解到位。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其加速度恒定;合外力

11、为零,加速度为零。即合外力决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是把前两章力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三)课堂小结(可引导学生总结)1这节课以实验为依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这一方法今后在电学、热学的研究中还要用到。我们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实验、探索规律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2定义力的单位“牛顿”使得k=1,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形式Fma。使用简捷的数学语言表达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特征之一,但应知道它所对应的文字内容和意义。3牛顿第二定律概括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注意该定律的矢量性、瞬时性、独立性,要理解到位。物体所受合外力恒定,其加速度恒定

12、;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即合外力决定了加速度,而加速度影响着物体的运动情况。因此,牛顿第二定律是把前两章力和物体的运动构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纽带就是加速度。五、说明1本节课以教材为依据。实验采用课文所述装置,简单直观,易得出结论。缺点是不够精确,操作亦须谨慎,否则会出现误差较大的情形。重复实验时,也可逆向操作验证。先确定二小车距终点位移,然后放手由同时到达终点验证,操作较容易。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气垫导轨、光电门进行精确测量验证。2通过定律的探求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是整个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本节内容即为一典型探求过程:运用控制变量、实验归纳的方法研究三个变量的关系。在电学中U、d、E的关系等要用到。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常用方法。所以本节课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应知道定律是如何得出的。3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加速度将物体的运动和受力紧密联系,使前三章构成一个整体,这是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应使学生明确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应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即理解各物理量和公式的内涵和外延,避免重公式、转文字的现象。数学语言可以简明地表达物理规律,使其形式完善、便于记忆,但它不能替代文字表述,更不能涵盖与它关联的运动和力的复杂多变的情况。否则就会将活的规律变为死的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