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477224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检测(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综合能力测试(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神舟”飞船在太空中高速飞行,而坐在其中的航天员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这是因为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飞船B地球C月亮D太阳【答案】A【解析】A. 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符合题意;B. 以地球为参照物,航天员相对于地球位置发生了变化,不合题意;C. 以月亮为参照物,航天员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D. 以太阳为参照物,航天员和太阳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是运动的,不合题意。【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参照物【四级知

2、识点】问答分析1【难度】1【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15s-30s2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出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答案】A【解析】A. 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是声音靠空气传播的,故A正确;B. 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故B错误;C. 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 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越远,声音传播速度与响

3、度大小无关,故D错误。【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影响响度的因素;防治噪声的途径;乐音三个特征【四级知识点】问答分析1;概念定义记忆;概念定义记忆【难度】2【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30s-1m3过春节时贴年画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竖直墙壁上贴长方形年画时,可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年画是否贴正。如图所示的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不平行,为了把年画贴正,则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A换用质量大的重锤B上下移动年画的位置C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D调整重垂线,使重垂线与年画的长边平行【答案】C【解析】根据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如果画框和重锤线是平行的,画框是竖直的,否则画框不

4、竖直。所以为了把年画贴正,应调整年画,使年画的长边与重垂线平行。故选C.【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重力的方向【四级知识点】问答分析1【难度】2【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30s-1m4如图所示的措施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答案】A【解析】A. 机械表保养时上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A符合题意;B. 防滑垫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C. 旋钮侧面制有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不合题意;D. 轮胎上制有花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

5、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故选A.【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四级知识点】问答分析1【难度】2【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30s-1m5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010 s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 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 m处相遇C在1020 s内,乙同学静止不动 D在010 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 m/s无图,第7题图),第9题图)【答案】A【解析】A. 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6、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正确;B. 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B正确;C. 由图象看出乙同学在102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乙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不是静止不动,故C错误;D. 由图象看出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0m,所以,v乙=s/t=100m/10s=10m/s,故D正确。故选C.【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速度【四级知识点】图像22【难度】3【能力结构】综合分析【答题时间】1m-2m6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针孔照相机内所成

7、的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 B折射成像的有C属于实像的是 D属于虚像的是【答案】C【解析】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属于折射成像的是;属于反射成像的是。故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

8、识点】【三级知识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四级知识点】问答分析1【难度】3【能力结构】综合分析【答题时间】1m-2m7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小明的眼疾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A近视,凸透镜 B远视,凸透镜 C近视,凹透镜 D远视,凹透镜【答案】C【解析】由于来自远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后成像在视网膜前可知小明患了近视眼,因此若想将成像点后移需将射入眼的光线先发散,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小明应该佩戴凹透镜制成的近视眼镜.【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四级知识点】概念定义记忆【难度】3【能力结构】综合分析【答题时间】1m-2m8

9、关于质量和体积都相同的铝球和铁球的说法,正确的是(铝铁)()A铝球和铁球都是实心的 B铝球和铁球都是空心的C铝球可能是实心,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D铝球是空心,铁球是实心【答案】C【解析】因为铁的密度大于铝的密度,所以根据密度变形公式m=V可知: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铁球的质量应该大于铝球的质量,而本题给出的条件中,质量相同,铝球可能是实心的,铁球一定是空心的,故C正确,【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密度【四级知识点】逻辑推理1【难度】3【能力结构】综合分析【答题时间】1m-2m9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

10、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在10 cm到16 cm之间C一定小于8 cm D一定在8 cm到10 cm之间【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u=20cm2f,2f16cmf,解得10cmf8cm。故选D。【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四级知识点】问答分析1【难度】3【能力结构】综合分析【答题时间】1m-2m10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B体积为50 cm3

11、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 gC质量为25 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 cm3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答案】D【解析】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A. 由图可知,乙物质的密度乙=40g/50cm3=0.8g/cm3水,故A错误;B. 由图可知,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40g,故B错误;C. 由图可知,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20cm3,故C错误;D. 由图可知,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故D正确。故选D.【题型】单选题【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概念建构)【四级知识点】图像22【难度】3【能力结构】综合分析

12、【答题时间】1m-2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11(1)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_ cm;(2)图乙中,汽车速度表示数为_ km/h。,第11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答案】(1)60 (2)60第一小问的答案应该为1.60【解析】由图知:(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1.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0cm0cm=1.60cm.(2)图中速度计上的单位是km/h,指针指示的数值是60,因此速度为60km/h.【题型】综合填空【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

13、识点】刻度尺的使用【四级知识点】工具及测量型实验21【难度】1【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30s-1m12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右移动,他是以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 min跑完120 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_km/h。【答案】车;240【解析】(1)以动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看起来向后移动。(2)t=30min=0.5h,v=s/t=120km/0.5h=240km/h.【题型】综合填空【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参照物;速度【四级知识点】问答分析1;计算11【难度】2【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30s-1m132017年4月1

14、0日,全国游泳冠军赛在青岛举行。如图所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答案】水;相互的【解析】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手和脚给水一个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给手和脚一个向前的力,所以人会向前运动。此时水是施力物体。故答案为:水;相互的。【题型】综合填空【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四级知识点】概念定义记忆【难度】2【能力结构】理解【答题时间】30s-1m14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_发出声音,声音通过_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答案】振动;空气;能量【解析】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