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470606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回忆课文内容,思考: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二、课外内结合,理解“中华不振”(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1默读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少年恩来来到租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画出感受深的语句,把体会写在书上。2汇报交流: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

2、观群众无奈等。 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采取的策略:(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3体会当时的情境,完整朗读这个典型事例。(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1第一次交流资料(社会背景):从收集的资料中,筛选出反应帝国侵占我国领土,欺侮我们同胞的资料进行交流。(资料:略)2教师补充典型资料:(视频+介绍)1868年,上海的租界

3、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3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三)有感情地朗读7、8自然段。1回读伯父说的话。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七、八自然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发生在租界地的典型事例,深入读书,点拨学生细细咀嚼语言文字,在读读、品品、议议中,一步步与文本展开深层次的对话。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课外资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情感场。课内外结合,了解旧中国的现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为突破理解

4、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三、读写悟情,感受志向远大(一)读懂内容,理解“崛起”含义。1自由读917自然段(第三件事),思考:少年周恩来在修身课上是怎么说的?2运用换词语填空的方式,理解“崛起”的含义:“为_而读书!”3继续运用补充句子的方式,来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志向与同学们的不同。 同学们是怎么说的?“为_而读书。”(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1练习朗读少年恩来说的话:你想怎么读?为什么?(抓住“清晰”“坚定”“!”交流自己的体会。) 预设:在学生交流过程中,依据学生体会的情况,相机引导,层层展开,深入体会。(1)读议中深入体会什么是“清晰”的?层一:周恩来说的话是清晰的。层二

5、: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清晰的。(2)读议中深体什么是“坚定”的?层一:周恩来说话的语气是坚定的。层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是坚定的。2自由练读这句话: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读写结合,探究立志原因。1回顾全文,思考:少年恩来为什么会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回答呢?从租界地回来后,他到底沉思了什么呢?把想到的写在书上。2生生交流。预设: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受人欺辱?用什么方法让中国人不再受欺凌?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外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这么蛮横无理?为什么我们的同胞受外国人的欺侮,却无处申冤、无法报仇?学生会写道:为什么国家的执法人员不但不为民做主,反而在同胞面前耀武扬

6、威,助纣为虐?学生会写道:这一切都是为什么?“中华不振”啊,国家落后就被人欺负,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本领,让国家强大起来,让祖国不再受人欺侮,让同胞能在外国人面前挺起胸膛(四)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1引读: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清晰而坚定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

7、有感情地朗读917自然段。设计意图文章中的情感都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只有理解、品味了文章的语言,感知了人物的形象,对情感的体验才有了基础。在各种形式的读书中,逐步领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及其表达出的人物情感。抓住文中空白,联系全文深入思考,感受人物内心世界。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与文中人物融为一体,层层深入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感受少年恩来志向之远大,产生敬佩之情。四、总结拓展,升华情感1第二次交流资料(总理生平):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关总理生平的资料,生生交流。预设1:周恩来青少年去国外求学的事。(当学生交流这方面资料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课后“资料袋”中的诗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预设2:周恩来在战争时代的事。 周恩来在建国后为国操劳的事。 2总结: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总结,促进情感的升华。设计意图:这次资料的交流,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的周总理,小时候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此以后,他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青少年时代,为了中华之崛起,他远渡重洋,刻苦求学!战争年代,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建国以后,为了祖国的富强,他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样的交流,让周总理光辉的形象树立在学生的心中;让我们的子孙万代都记住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四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