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道里朝小+朴京花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470499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道里朝小+朴京花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道里朝小+朴京花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道里朝小+朴京花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道里朝小+朴京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顾茅庐》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道里朝小+朴京花(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顾茅庐教学设计(版本:教科版小学语文4年级上册) 单位:哈尔滨市道里朝鲜族中心小学校 朴京花【摘要】 阅读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课外知识。小学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业成功密切相关,小学中年级培养读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各科学习的关键。引导孩子喜欢去读书,告诉他读书的乐趣,给孩子精心选择读物,就是重中之重。因此结合课标与教材,“一课推动一本书”,本学期我为学生推荐的是三国演义。【关键词】 三国,品读,积累,人物【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根据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师,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课

2、文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的精神。2. 教学目标1. 课内外结合,知识目标:1. 解决难字难词,记住4个以上新字,巩固记字方法。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名句。 3. 通过观察图与文字的描述,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能力目标:1. 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继续训练学生独立识字、积累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的好习惯。 2. 养成读书的习惯,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收获与疑问。情感态度价值观:1. 引导学生赏析、喜爱名著三国演义,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化。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读书方法,继续训练学生独立识字、积累优美词语和精彩

3、片段的好习惯。 2.教学难点:有重点的读书。 【学情分析】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阅读是第一能力,是学习其它知识的基础,从小培养孩子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还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课外知识。小学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业成功密切相关,小学中年级培养读书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孩子各科学习的关键。引导孩子喜欢去读书,告诉他读书的乐趣,给孩子精心选择读物,就是重中之重。因此结合课标与教材,本学期我为学生推荐的是三国演义。 本班孩子是本学期刚

4、接手,又是刚开学,对于孩子们有个大致的了解,细处还需要我去多观察、发现。本班孩子的语文基础知识与学习能力还需要再加强,所以重点放在了继续训练学生独立识字、积累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段的好习惯。【教学策略】 讲授法,演示法,训练和实践法,整合与应用,【教学过程】1、 回顾上堂所学内容,(教科书)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快乐读书屋一里的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生答)1 说四大名著2生字、词 3文章大意二、请问教科书里的三顾茅庐与整本书的区别(更详细地叙述了刘备请诸葛亮整件事前因、经过、结果。)。是谁告诉刘备邀请诸葛亮?徐遮说(幻灯片)齐读。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整本书里的

5、三顾茅庐。3、 读书卡 请同学们翻开出,拿出读出卡准备汇报。1 说生字谁来说说自己找的生字?请上黑板上来写。说说记字方法。全班同学记住了几个字?2 说成语 现在开始开火车,一人一成语。请仔细听,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词。3 说名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句子?(学生说前三项,我选择一个好的打在电脑里)指导学生读名句,感受语言的魅力,试着读出语言的美。4说画面(幻灯片)5说人物 你最喜欢的人物是? 小结: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刘备宽厚仁德,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幻灯片)4、 总结 刘备慧眼识人,得到诸葛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打了许多胜仗,奠定了蜀国的基业,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幻灯片)所以同学们选择朋友非常重要哦,选好了共同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五、写收获、疑问。 现在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的读书卡,将收获、疑问写入自己的读书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