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467146 上传时间:2018-1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案(无答案) 川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学生就要走出校门的时候,班级工作仍要坚持德育先行,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行为规范等的教育,认真落实学校、学工处的各项工作要求目标展示第8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住农村改革开始的时间和全国农村率先搞“包产到户”的典型,掌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2、记住所有制改革的方针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3、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和改革农村产业结构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剖析小岗村、宝钢的改革情况,让学生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情感与价值:通过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是阻碍

2、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学习重点】:家庭联产承包制、国有企业改革。【学习难点】: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必要性;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课前预习一、家庭联产承包制1、1978年开始, 生产队成为全国率先搞“ ”的一个典型。2、建立和普遍实行以 、 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3、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 和 相结合,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的 的弊端,打破了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 ,解放了 ,促进了 。4、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还调整了 ,全面活跃农村经济。二、城市经济

3、体制改革1、 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从 开始。2、国家明确以 为主体、 共同发展的方针,在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 、 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国有企事业改革中, 等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事业在改革中崛起,成为国有经济的 。课中探究(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农村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2、请以成都的具体实际谈谈深化农村改革的感受。3、归纳建国后我国几次农村改革2、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城市所有制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2、国有企业

4、改革前后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你身边有哪些国有企业?课堂小节(一) 改革开放就是好, 家庭联产搞承包, 安徽凤阳小岗村, 创出致富路一条。(二)国企改革大手笔, 公有经济为主体, 实行多种所有制, 政企分开放权力, 按劳分配唱主角, 多种方式并一体。 “市场经济”建体制, 优化组合新机制, 巩固积累 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多形式。一、单项选择题1. 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首先进行改革的是 ( )A.国有企业 B.农村地区 C.政府机关 D.乡村学校2. 20世纪70年代,在全国率先进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 )A. 安徽凤阳小岗村 B.四川绵阳地区 C.江苏江阴华西村 D.天津大邱庄3.

5、以下几种做法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是 ( ) A. 按劳分配 B.市场经济体制 C.大锅饭 D.分田到户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C.统分结合,双层经营 D.发展乡镇企业5. 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实际已不存在是在哪一年以后 ( ) A.1980年 B.1982年 C.1984年 D.1985年6.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 A.公私合营企业改革 B.国有企业改革 C.私营企业改革 D.外资企业改革7. 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开始于 ( )A.推进企业改组联合 B.改革经营模

6、式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扩大企业自主权8.凤阳花鼓词唱到“说凤阳,道凤阳,改革的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凤阳的改革是始于( )A. 政企分开 B.联产承包 C.推行公司制 D.引进外资、技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材料二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70亿公斤1982年产量715亿公斤(1)材料一反映了凤阳县什么情况?(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并指出产生的主要原因。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

7、民公社时农村顺口溜材料二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1)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运动?这一制度又是在哪一年后已不复存在?(2)材料一反映了农村什么生产状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大包干主要形式是什么?最早在何地实行?(4)大包干顺口溜反映农民什么样的情绪?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配合各任课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动力,在学生中培养苦学精神,发扬拼搏精神,形成以勤学为荣的班风;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不比基础比进步,不比聪明比勤奋”以及具有储能特色的“当月之星”的评选活动,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