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61455060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福建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厦门双十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考历史试卷 总分100分,答卷时间120分钟 2018-11-08一.单选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2.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A.强化伦理道德教化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

2、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 B.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 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4.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传统家庭观被颠覆 B.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商业发达推动风俗变化5.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C.进

3、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当时(宋代)中国的商品交换的价值,合计相当于1500万至1800万盎司黄金,折合成现在的价值,约合60亿至70亿美元。这种现象导致A.纸币产生成为必然 B.坊市制度打破成为必然C.宋代重视对外贸易 D.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7.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8.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4、%。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 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9.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流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 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10.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再强化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早期启蒙开始兴起11.古代有

5、“士农工商”四民之说。明代有人提出“二十四民”之说,新添了“蓖头”、“修脚”、“修容”等“不稼不穑”之民。由此可见明代A.自然经济趋于崩溃 B.城市经济显著发展C.阶层流动不受限制 D.社会风气极度奢靡12.王夫之读通鉴论就“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认为,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学者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 B.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C.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D.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13.史学界研究军机处成立的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这说明

6、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 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曲折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 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14.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农业的发展C.闭关锁国政策长期推行 D.传统科技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15.据载,英国选择福州作为通商口岸,“意在武夷山茶”,但开放近9年,福州港茶叶外销量仍然极低。直到1853年,福州的茶叶贸易才开始兴盛,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鼎盛,与上海、武汉合称为中国三大出口茶市,并长期居第一。导致这

7、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机器制茶业兴起 B.海关关税的降低C.国内政局的变动 D.国际茶市的扩大16.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 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 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17.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

8、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18.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1912年9月19日:“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1913年9月15日:“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动剧烈 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来源:学科网1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如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 “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

9、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解决了知识分子在救亡方式上的分歧 B.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的社会制度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 D.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20.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 B.变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

10、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尝试以城市暴动推进革命进程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2.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这表明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 B.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C.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 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23.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这表明

11、A.国民党放弃正面战场的抵抗 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D.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日作战来源:Zxxk.Com24.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乎成一口号世界矣。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武昌起义获得了成功 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C.中共取得革命领导权 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25.美国记者曾记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

12、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封建土地制度已被废除C.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26.在古雅典民主政治中,有关城邦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这一原则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B.反映了其民主的狭隘性C.容易导致集体决策失误 D.起到了防止专制的作用27.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许多伟大的法学家。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这一现象的出现A.

13、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28.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当时推动罗马法复兴的历史需要主要是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29.中世纪晚期,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出现了“乡村制造业活动”: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一现象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始 B.自由劳动制度占主导地位C.工业发展基于扩大的市场 D.工业化促进农村经济转型30.亨利七世时期(1485-1509),英国王室领地增加了60%,年收入增加了3倍。亨利七世在位的前半期共召开6届议会,大约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