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传人:绿** 文档编号:61454863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9高考政治长效时政热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时政背景当前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资源短缺、网络攻击、人口爆炸、环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国犯罪等全球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国际秩序和人类生存都构成了严峻挑战。不论人们身处何国、信仰何如、是否愿意,实际上已经处在一个命

2、运共同体中。与此同时,一种以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目的的全球价值观已开始形成,并逐步获得国际共识。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国别、党派和制度的异同,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有能力有意愿为解决人类问题作出更大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作出了明确阐述,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旨在解决我们这个星球面对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建立在中华民族崇

3、尚世界大同、人类一家的优秀传统文明基础之上。这不仅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应当为人类社会发展承担的历史职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应当推进的历史使命,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国际权力观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为争夺国际权力发生了数不清的战争与冲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

4、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已经成为共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危机通过全球化机制的传导,可以迅速波及全球,危及国际社会整体。面对这些危机,国际社会只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同利益观经济全球化促使人们对传统的国家利益观进行反思。瞬间万里、天涯咫尺的全球化传导机制把人类居

5、住的星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使不同国家成为一个共同利益链条上的一环。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全球利益链中断。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出现问题,则饥民将大规模涌向别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为难民潮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人道理念的进步又使拒难民于国门之外面临很大道义压力。互联网把各国空前紧密地连在一起,在世界任何一点发动网络攻击,看似无声无息,但给对象国经济社会带来的损失却有可能不亚于一场战争。气候变化带来的冰川融化、降水失调、海平面上升等问题,不仅给小岛国带来灭顶之灾,也将给世界数十个沿海发达城市造成极大危害。资源能源短缺涉及到人类文明能否延续,环境污染导致怪病多发并跨境流行。面对越来越多

6、的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任何国家要想自己发展,必须让别人发展;要想自己安全,必须让别人安全;要想自己活得好,必须让别人活得好。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共同利益也有了新的认识。既然人类已经处在“地球村”中,那么各国公民同时也就是地球公民,全球的利益同时也就是自己的利益,一个国家采取有利于全球利益的举措,也就同时服务了自身利益。可持续发展观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但接踵而至的环境污染和极端事故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这些事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正式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

7、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全球治理观全球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由于全球化导致国际行为主体多元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成为一个由政府、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共同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国际规范和国际机制,以形成一个具有机制约束力和道德规范力的、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全球机制”。国际社会存在的各种价值观仍主要服务于不同国家的现实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仍是一个长期、复杂和曲折的过程。如果各国政治家能真正从全人类长远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短期国内政治需求出发来制定政策,一个更高程度的、走向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可以建成的。党和国家

8、领导人在国际国内重要场合100多次谈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实践路径、路线图等做了详细阐述。2017年2月10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3月17日,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3月23日,首次被载入人权理事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的中国外交作出了顶层设计。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根据这一理念,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觉、国际视野和世界关怀,也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

9、把中国人民的幸福与世界人民的幸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国际主义精神。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傅梦孜认为,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坚定承诺,也将促进国际关系传统演进范式的转变。目前,世界上还存在强权政治,传统大国与新兴大国也有矛盾与冲突,单边主义、集团政治、控制型外交仍有市场,但这都不符合时代潮流。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

10、合人类发展向往的目标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期盼。首先,明确了中国与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国同样讲求国家利益至上,但不会牺牲别国利益来实现自己的发展。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努力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将积极影响崛起大国与现存大国关系演进的历史模式,为人类和平带来福音。其次,明确了各国共同解决挑战的紧迫性。现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需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最后,明确了中国将坚定推动经济全球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加快了世界力量格局的转换,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确面临某个拐点,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新形势下它的推动角色更为多

11、元,不再由西方一家独大地主导,而是由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其中中国发挥的作用更大。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将为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艺术的影响跨越时空,润物无声,是一种超越种族、宗教、国别的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的国际性语言。二、考点链接1、经济生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2、政治生活:(1)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联全国的宗旨与原则。中国是联合

12、国会常任理事国,彰显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坚定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3)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相悖则是国家之间冲突的根源。(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5)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指引下,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3、文化生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多样性及文化的交流、传播、继承、发展、创新。(3)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13、(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夯实文化软实力。4、生活与哲学:(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区分事物的主流和支流。(6)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三、相关练习1.习近平主席在外交场合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出了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等主张,愿意同世界各国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与进步。我国倡导构建

14、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一体化的必然要求能够更好地协调政策与行动,实现各国合作共赢消除各国分歧,实现世界的普遍安全与持久和平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A.B.C.D.2.在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习近平倡导“共同营造对亚洲、对世界都更为有利的地区秩序,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据是(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也意味着“风险全球化”市场经济使一国无法控制本国经济发展的趋势A. B. C. D.3.2018年

15、我国政府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大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进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这表明我国()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步伐,助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引领区域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其他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发展根本动力A. B. C. D.4.在世界的一头,英国用“脱欧”、美国用选举特朗普表达了部分民众“反全球化”的诉求;在世界的东方,习近平主席倡导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英美等国能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之外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中国主张并推动合作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