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61453436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2糖尿病基础知识(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糖尿病基础知识,中国糖尿病严峻现状,2,糖尿病患病率 (%),0,5,10,15,20,4%,9.7%,2002年,2010年,中国糖尿病严峻现状,3,我国糖尿病患者:92,400,000 患病率急剧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糖尿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糖尿病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 糖尿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成为社会及家庭的巨大负担,什么是糖尿病?,4,胰岛素分泌过少,胰岛素不能有效 发挥作用,糖尿病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代谢性疾病群 临床特征表现 血糖水平升高,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具有致残和致死性,5,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 缩短5-10年,成年失明的首要因素,非创伤性截肢的 首要

2、因素:1540倍,肾功能衰竭的 首要因素,心血管疾病和卒中 2-4倍,糖尿病是全球第6位致死性疾病,中国第3位致死性疾病,什么是血糖?,血中所含葡萄糖称为血糖,主要来自食物 正常值:4.46.1mmol/L 正常人的餐后2小时不超过7.8mmol/L,6,血 糖 浓 度 mmol/l,8 6 4 2 0,早餐,午餐,晚餐,宵夜,正常人的血糖波动,什么是胰岛素?,7,胰岛素,降低血糖,胰腺,胰腺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是如何降血糖的?,8,胰腺,血液,胰岛素,葡萄糖,糖尿病的特点,9,终身疾病,自我管理 的疾病,常见病,渐进性 疾病,可控制的 疾病,糖尿病到底会不会遗传?,10,糖尿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

3、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环境,糖尿病,糖尿病遗传的是容易得糖尿病的基因 先天因素再加上许多后天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才可能最终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肥胖与糖尿病息息相关,11,肥胖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可使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变差 体重每增加1kg,患糖尿病的危险就增加5; 80的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提示: 2型糖尿病患者会因为肥胖减少8年的预期寿命,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12,警惕可能患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不明原因的口干,容易口渴 不明原因的消瘦,体重迅速减轻 疲乏虚弱,工作时不能集中精力 体态肥胖,同时患有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等 皮肤上易长“疖子”或其

4、他化脓性炎症,或易发尿路感染 外阴瘙痒或皮肤瘙痒,外涂一般皮肤科药物无效 视力减退或看东西模糊不清,13,警惕可能患有糖尿病的“蛛丝马迹”,14,双脚足趾麻木或刺痛,或经常感到头晕眼花 年轻时有过多次小产、死胎、巨大婴儿、羊水过多等生育史的女性 恶心、呕吐或腹痛而找不到胃肠道原因 四肢酸痛或腰痛 性欲减退或阳痿、月经失调 习惯性便秘等,糖尿病分类,15,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易出现“三多一少”症状, 起病急、血糖高、病情起伏波动大且不易控制 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16,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5、,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占糖尿病患者的大多数,多发于成年人 多数起病缓慢,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由健康普查发现 此型患者初始治疗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药物,17,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18,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发病时间:怀孕后第24-28周,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大部分患者分娩后可 恢复正常,部分患者5-10年以后 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19,孕妇年龄30岁,有家族糖尿病史,有原因不明的异常分娩史,如流产、死产等,明显肥胖,羊水过多,反复发作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毛囊炎等,具有以上因素的孕妇比普通孕妇更易患妊娠糖

6、尿病,应进行筛查,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的高危因素,20,指某些内分泌疾病、化学物品、感染、其它少见的免疫综合征以及遗传基因突变等所致的糖尿病,1 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高危人群,21,有糖尿病家族史 肥胖 分娩巨大胎儿的母亲 不良生活习惯 40岁以上 缺乏运动 高血压或血脂异常 精神紧张、压力过重 孕妇 吸烟,糖尿病的发生演变过程,22,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7.,糖调节受损阶段是怎么回事呢?,23,高危人群的血糖一定程度地升高,就进入了糖尿病的第2阶段糖调节受损阶段 这一阶段是糖尿

7、病前期,血糖虽超过了正常值,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表现为2种血糖异常,糖调节受损阶段的血糖水平已经能够使人体的组织器官发生损害,尤其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机会显著增加,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空腹血糖 6.1-7.0mmol/L,糖耐量试验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 7.8-11.1mmol/L,如何防止从糖调节受损阶段进展到糖尿病阶段?,24,进行生活干预,也就是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将体重控制在BMI 24以内 适当的药物治疗,从饮食上讲,主食减少 2-3两/日,少油腻;,加强锻炼,每周至少5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的运动, 最好每周总的体力活动能增加到250-300分钟,坚决戒烟、少喝酒;,糖尿病诊断标准,25,注:在不引起急性代谢失偿的高血糖的情况下,应该在另一日重复上述指标中任何一项,以确定糖尿病的诊断,摘自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7.0mmol/l(126mg/dl),11.1mmol/l(200mg/dl),儿童标准与成人一致,符合以上一个条件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的治疗,26,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糖尿病控制指标(IDF-WPR2002),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