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研究生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课程期末考试试卷(论文)专业: 人类学 学号:_2120141707 姓名: 于艳华 成绩:_________论《菜根谭》、《增广贤文》、《名贤集》摘要:《菜根谭》是明朝道家隐士,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成书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名贤集》也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增广贤文》、《名贤集》同时也是讲述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的智慧书籍,本文对《菜根谭》、《增广贤文》、《名贤集》中体现的为人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教育之道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实社会来探讨它们的现代价值一、为人处世之道《菜根谭》书名源于作者洪应明把菜味比作世味,认为“咬的菜根便百事可为”,主张“性定菜根香”,“原培其根,其味才原为人处世自古以来就是教育的重要内容《菜根谭》体现的为人处世原则概括起来主要有:真味是淡,至人是常,也即是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平常心,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为人处世不要太过卖弄;退步处世,万事留有余地;虚圆与刚直,即要方圆处世,宽严待人,做人要真诚,处世要变通,审时度势,善于劝诱;行道中庸方是懿德。
如书中云:“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常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建功立业者,多虚圆之士;偾事失机者,必执拗之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清能有容,仁能善断,明不伤察,直不过矫是谓蜜饯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在当今的社会中,各方面的竞争都是日益激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呢?感受《菜根谭》中古人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我们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中有什么不妥与遗憾古人的处世之道主要是“糊涂”处世、宽容处世、平凡处世、无为处世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第 2 页“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今天,当我们还在为欲望而挣扎,为欲望而勾心斗角,为欲望而忽视身边平淡的幸福,为欲望而抛弃自己纯真的信念,为欲望而苦恼的时候,我们应该去深深地体会古人的中庸之道,“糊涂处世法”,只有这样当今的人们才不会被种种欲望、诱惑、权势遮蔽了双眼,玷污了心灵,而虚度一生的美好时光。
毛泽东曾评价《菜根谭》:“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读懂一部菜根谭,体会人生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急雨斜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看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增广贤文》在对一个人的戒训上,始终将“做好人”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它要求人在做一个好人时首先应是从家庭中的父子(女)、兄弟(妹)、夫妻关系上做起:“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一日夫妻,百世姻缘百年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不但要注意家庭人伦关系, 更进一步推己及人、弘扬人道博爱精神首先对他人要尽心尽力,奉献爱心,替别人着想:“诸恶莫作,从善奉行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己量其实纵观《增广贤文》所宣扬的为人处世之道,我们可以概括为:孝顺父母,兄友弟恭,夫义妻贤的人伦之道;近贤远小,谨慎交游的交友之道;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博爱之道;温良恭俭,和谐诚信的处世之道;晓以大义、孜孜教诲的育人之道 《增广贤文》在述及为人处世之道时近则至爱家庭,远则邻里乡朋,它倡导了至和的人际关系,弘扬了人道博爱精神放到今天,它十分有利于民主政治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名贤集》关于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行善为本,善是为人处世的根本所在。
开篇即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与人为善还有“得人一牛,还人一马”,“无功受禄,寝食难安”,“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等它认为人的一生应行善积德,多行善事,与人方便,才能于己方便,而在这种“善行”教诲中,又始终贯穿着“因果报应论”劝君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类似的语句还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报应有早晚,福祸自不错”;“常将好事于人,祸不侵于自己”;“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莫道眼前无可报,分明折在子孙还”等《名贤集》中关于人生哲学的另一个看法是保持人生心境的平和,保持审慎的态度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故而要淡泊名利,安适重生它提到:“百年随时过,万事转头空”;第 3 页“花无重开日,人无常少年”;“从前多少事,过去一场空”;“长江一去无回浪,人老何曾再少年”;“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时红”;“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得荣思辱,处安思危”,时时刻刻保持忧患意识,谨防一时得意而忘乎所以,失去理性,为人处事时刻谨慎小心,否则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书中提及:“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雁飞不到处,人被名利牵”故而不要把眼光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考虑现在的事情,综合其中的利害关系;在与人交往时,还要对人宽容,超越名利。
只有小人才搬弄是非, 为人们所不齿与人相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要有肚量,不要贪小便宜,更不能耍小聪明算计别人,否则往往适得其反书中作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乖汉瞒痴汉,痴汉总不知;乖汉做驴子,却被痴汉骑”与人交往也不能做亏心事,即“莫作亏心侥幸事”,告诫人们平时讲话要注意分寸,不要为了争强好胜而出口伤人,“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故而“谏之双美,毁之两伤”;“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宽以待人,好言相商,人间就会充满温情,“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这些做人的一些智慧原则,待人接物之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应用得到,从中体会其中的奥妙精华之处,慢慢地提高自己的心境,这样人们就不会为了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小事,琐事而苦恼,而不知所措,忧伤不已2、修身之道有句话这么说,做人做事必有度,失度必失误做人、做事、为人、处世,这是一个不断的递进的过程,是人生不断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培养自己的品格,再去认真的做事,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体会到为人处事的哲学,这是人生不断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迸发出来的智慧学会做人,培养自己的品格,就是不断地修身的过程。
修身也即是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古人重视修养,强调一个人的修养与家庭、国家、社会的治理有着息息相关的重要作用故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古语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先祖们可以“遗世独立”,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处于当今社会的我们却不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化的人,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不能脱离群体而生存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交往,与别人建立社会关系早已成为社会中人们工作与生活的一种重要的手段拥有高尚纯洁的情操固好,但是,过分的清高会使自己独立,那会是一个可怕的后果在现世中修身,更重要的要懂得如何灵活,智慧的第 4 页修身谈及智慧,“糊涂生活”乃是一种极好的在纷杂社会上修身养性的方法《菜根谭》、《增广贤文》和《名贤集》中的修身养性之法值得我们去深深体会和品味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的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菜根谭》)“看的圆满”,“放的宽平”则是一种“正心”之道人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更多的人会热心的去追求物质的享受,而淡忘了古圣贤一直教诲的修身之道。
由此导致社会上人们的价值观,甚至是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态度都有了严重的扭曲的变化这种社会在一个道德素养高尚的人的眼中是一个缺陷的,混沌的世界但要活得自在,则就要“正心”首先要自心看得圆满,自心放的宽平,也即是所谓的“活得糊涂一点”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 《菜根谭》 )毕竟在社会上真正的找到一块清净之地实属不易,近而不染则为至高修身养性、处世之道《增广贤文》在论及一个人的修养之道时提到了许多的至理名言,值得当今的我们学习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即一个人要志存高远一个人的志向固然重要,如果没有勤奋和努力,志向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不能构建,所以要勤奋惜时《增广贤文》论此时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在于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还有节俭自律,严己宽人的修身之道如“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知者减半,愚者全无《名贤集》中讲述一个人修身之道时,谈到一个人应好学,努力学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做一个遵守法律,克制自己的人,“常怀克己心,法度要谨守要有宽容大度的胸襟,“心高遮甚事,地高偃水流。
饶人不是痴,过后便得宜一个人应该自强,不要自暴自弃,这样才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国之栋梁,“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要珍惜时间,“花有重开日,人无常少年人应该有自信,对自己充满信心,“身小会文国家用,大汉空伥作甚么这些几千年前的修身养性之法对于我们今天的个人品格,个人修养,个人心境的提高都有值得借鉴的意义3、教育之道在 21 世纪的今天,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计,是强国之路,兴国之要,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依据要想使国家人才济济,各项事业繁荣、蒸蒸日上的发展,就必须建设好教育事业建设好教育事业是一项重要又紧迫的任务,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可以借鉴吸取古人教育之道的精华,去其糟粕《菜根谭》、第 5 页《增广贤文》、《名贤集》中不仅谈到一个人如何处世,接人待物,处理人际关系,修身养性之道,也有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教育之法《菜根谭》提出教育要善于启迪人心,即我们常说的要善于耐心启发开导,此乃教育渐进之基本法则至于怎样启迪人心?这里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意见,例如,当人心易于昏昧时,而宜使其于冷静中清醒起来,当人心易于奔驰时,则宜使其于清醒时冷静下来;又如,要善于针对“沉沉不语”和“悻悻自好”者不同特点,采用不同方式的疏导。
再如,要善于根据人潜在的内心矛盾,洞察其心底,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又怕人知道,应看到其心底还有善的一面,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又急于让人知道,其心底亦有不善的根苗等等相关语句“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善移易风化者,当因其所易而渐反之,毋轻矫其所难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防籍口”;“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纵欲之病可医,而执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病难除”《增广贤文》则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不仅只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还着重孩子们情商的培养,培养他们的为人处世能力,待人接物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智力的开发,真正让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广贤文》中有“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莫与谈”教人交友慎重;也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来判断交友的正确与否;更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教会学生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它还把我国古代智者对珍惜时光的感悟凝聚在一起,让学生认识到惜时读书的重要性,认识到珍惜时光、不虚度年华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大好处。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名贤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要求人们勤勉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问低的人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