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449570 上传时间:2018-12-01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语文版必修二石头城 课件(11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 刘禹锡,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 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 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 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漫游了这六朝古都。诗人目睹金陵的残破,联想到敬宗沉溺声色,游乐无度,国事日非,感慨万千,于是吊古伤今,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

2、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诵读指导,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前两句“故国”“空城”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在”“回”二字系诗人感慨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怀,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有讽喻现实的意思。,石头城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青山依旧,环绕着六朝故都。,江潮一次次地扑打着空城,又寂寞地退回。,从秦淮河水东边升起的那轮明月依旧和六朝时一样,深夜穿过女墙 照着这荒凉残破的故都。,赏析:,古城的四周依旧

3、绵亘着高大起伏的群山,那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那潮打空城的声音仿佛在叹息着昔日的繁华已化为乌有。在这苍茫凄凉的氛围中,读者不仅要问:山川形胜的六朝之都为什么会变成一座空城?,那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明月就是历史的见证!它照见过六朝统治者当年繁华的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鉴赏,石头城写了那些景象?表达作者什么感情?,空城,山,潮,月,物是:,人非:,故国,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石头城用写景寄寓感慨。 沉寂的群山、带着凉意的潮声、清冷的月光,颓败的女墙,全诗句句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

4、感。 刘禹锡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他写这首诗的主旨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鉴赏,1、简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_ _ _,这首诗描绘沉寂的群山、寂寥的潮水、清冷的月光、颓 败的女墙,句句是景物,又句句是情,景中融合着诗人 对故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黍离之悲)。,2、末句的“还”字,有怎样的意蕴? _ _ _,这里的“还”字意味着月虽还来,然而昔日的春风吹 送、灯红酒绿、彻夜笙歌(烟柳繁华景象)已一去不 复返了。,白居易

5、在读了刘禹锡的石头城后曾赞美道:“我知后之诗人无复措词矣。”试以“潮打空城寂寞回”一句,对本诗的措词作简要分析。,此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可以说,诗人在貌似平实的写景中,却饱含着多少难言的情怀,多少深刻的历史教训。可谓字字千钧,撼人心魄。,诗歌鉴赏,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意象着眼于某种物象中的主观意向,而意境则是由艺术形象所表露出来的整体境界。读者运用想象和联想,进入诗的意境,就能在思想感情上与作品产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